正文 第8章 金榜題名(3 / 3)

命運的不公,現實的殘酷使得這位懷才不遇之士無奈地歎息著,惆悵著。

坎坷,是一路曆練,一次次的吸取經驗,在後路不犯相同的錯誤,隻是李商隱一次次的從失敗中爬起,功成依然是那樣渺茫。回首往路,雖然艱難,但是他走過來了,每一次腳印是那樣的堅定,隻是歪曲的路線,顯示這一路的艱難。

不是沒想過放棄,如五柳先生一樣,閑園賦詩,也是一番快場情懷,隻是拿起鋤頭的刹那,就想念官印的沉重,那印了朱砂的鮮豔紅色,如此清晰地告訴他,這是夢想的顏色。

即使可以改變行動,但是思維的慣性不會停止,在這混亂的政局之中,他期待能有一人力挽狂瀾,他的真知灼見能被人認可,能改變黎民的這種難言的疾苦。

一個人永遠不要欺騙自己,就算費盡心思偽裝痛苦,隱藏夢想。這都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在不經意間深深埋藏在心底的那份追求又會自然而然的流露。李商隱就像被黑暗包圍的燭光,沒有依靠,看不到希望。孤寂而淒苦的發出微弱的光芒。他隻能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那渺茫的將來。沒有退路可走,前路憧憬的渺茫。李商隱一直在幕府之中輾轉,在恩師府中,一人衣白,那個翩翩少年已被歲月腐蝕的不成模樣。他一直以為這不過是通往官場的一條道路,卻沒有想到,幕府生涯幾乎囊括了他的一生。夢想無從寄托,隻是幾句詩詞,聊表哀愁宿怨。

未雨綢繆是做成一件大事所必要的意識,隻有在機會來臨之前鍛煉自己抓住機會能力以及學習與之相關的多方麵技能,才不至於在時機來臨之際力不從心,錯過改變現狀的機會。

不過,畢竟隻是為日後的大展宏圖而進行的準備活動。從時間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經驗幾乎都在數月之內,變動頻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就會立即辭去幕府的工作。

也許是因為內心的願望太強烈了亦或許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磨難已經使曾經滿懷豪情壯誌的李商隱不願意錯過哪怕是看似渺茫無比的機遇,他對成功極其渴望。

時間總是能磨礪一個人,苦難總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哪怕這個人堅強無比,但如果在現實中連連受挫,希望一次次被命運無情的破滅,他最初的熱情或多或少會有所減退。李商隱的一生是被現實壓迫的一生,無論他付出多少努力,始終沒能掙脫命運的捆綁,他的心正漸漸變得冰冷。

不是沒想到求助,隻是個中悲苦誰能傾聽,昔日的摯友如今恩怨兩分,那寄去的一封封書信,沒有隻言片語的回複。為何從前的美好時光,總是要消失,隻是因為政治觀念的不同,朋友就要割袖斷義,形同陌路,即使毒手也下得出來。

後來李商隱又被調回京城。與大中元年他在秘書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職,渺茫的前途,落寞之餘,期盼著出現變化。

命運就像每個人身後的一隻無形的大手,決定了我們前進的步伐,而我們隻能聽從它的擺布,李商隱就是這樣在殘酷的命運的操控下,一步步走過了人生旅途。命運無情的玩弄,曾經的意氣風發,如今已是蒼老遲暮,明明不是江郎才盡,卻在悲歡離合中感歎韶華易逝。

4. 他年錦裏經祠廟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籌筆驛》

身心世事是虛名,多少迷人被係繞。禍患隻因權利得,輪回皆為愛緣生。

黎明之初,一束寒光刺破蒼涼寂寞的夜空,沉睡的大地漸漸蘇醒。猶如春天裏大地上新生的小草,給人以生的希望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生命何嚐不是如此,人生軌跡需要我們在最初時刻規劃,目標需要我們提前製定。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將生命之舟劃向勝利的彼岸。

古今中外多少有識之士,他們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卓越成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那些有抱負的人,而他們的誌向總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人生就是一段唯美的旅途,我們踏著夢想啟程,一路上沿途的風景不斷從遠方襲來,生命的意義漸漸變得厚重。李商隱的一生經曆了太多的挫折與磨難,這位生活的強者最終不得不一次次地麵對不公的命運而沉默,他靜靜地看著自己來時一步一個腳印走過的路,體會著那種苦澀和辛酸。

在那個科考決定讀書人命運的年代,沒有門第背景的平民百姓飽受官場勢力的壓迫與折磨。李商隱也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不過,很顯然他並沒有因此得到任何的現實利益。

李商隱幼年時期,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他自己在少年時期曾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而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地承擔起家族的責任。

生活中的磨難可以激勵一個人成長,人隻有麵對苦難才會逼迫自己去做許多事以改變悲慘的現狀,而在做事的過程中漸漸積累,這些經曆讓人變得成熟。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光耀門庭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而這種願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烈。早年的經曆使他養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都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在唐代,缺乏門第背景的知識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發展,隻有兩條路可走:科舉和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

幕府不過就是在別人手下的策士,算不得入朝,也沒有品階,或許做得好,能在無數幕僚之中脫穎而出,得到當權者的一絲注意。李商隱隻能依靠別人才能完成自己華麗的蛻變,他如幼小的蛾蟲一般,在努力的進化,期待終究會破繭成蝶的那天,他能旋舞在燦爛的花枝上。

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總是那麼曲曲折折。李商隱一路上磕磕碰碰時而看到陽光時而遭遇狂風暴雨,而他已別無選擇。

那年孤身一人住進了令狐府,從此開啟夢想的旅程。哪怕前方的道路一片黑暗,他也願意為了夢想孤注一擲。投射自己所有激情。而生命中的恩師在窮困潦倒之際一直像父親一樣陪伴在身邊,給他無盡的溫暖和希望。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而他也在心裏銘記了。

李商隱終日刻苦研讀,他已經準備就緒了,心中那份渴望一天天膨脹,他決心奮力一搏。在那年的春天,李商隱迎來了生命中第一次博弈,他赴京應試,隻可惜,未能中第。他回到家中,一病不起,整天昏昏沉沉,不思飲食。 突如其來的打擊就像一聲驚雷,刺破了李商隱昔日的寧靜生活。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他明白了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可是,既然邁出了第一步,怎可為了一次失敗放慢腳步,成功是要靠失敗鋪路的。

李商隱在病情好轉,能下地自由走動的情況下,他又一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來年二月放榜,依然名落孫山!

命運總是喜歡和執著的人開玩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上天對李商隱的折磨遠遠沒有結束,在以後的日子裏打擊將一波波接踵而至。

高山之所以讓無數的旅行者望而卻步,是因為它的強大讓人感覺到自身的微不足道,人們從心底深處認為他是不可能被征服的。隻有那些心靈真正強大的人才有征服它的強烈欲望,因為內心強大的人總是想通過大道強大的事物來達獲得心靈的滿足以及體現生命的意義。

後來,李商隱去參加春試,又未中第。屢戰屢敗的他麵對又一次落榜反應沒有以往那麼強烈了,漸漸他習慣了失敗,可是他並不享受這種落寞。那種孤單如影隨形,深夜裏映照孤獨的身影,在長安城的街道,一步步地前行,托著邋遢的腳步。每一聲呼吸裏,我們都仿佛聽見執著的渴望。

命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折磨著李商隱,似乎這種失敗來得理所當然,沒有門第背景的布衣平民,自然而然他們的路要比那些占盡權勢的達官貴人的路途曲折而充滿荊棘。自己選擇的路,縱使人生路崎嶇坎坷,縱使風雨交疊。哪怕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這是那些不屈服命運阻礙的人對現實的呼喊,似乎執著又似乎有點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拗覺,可是李商隱的夙願是將來光耀門庭,這個抱負決定了他不可以放棄。生命不息,心中的渴望就不會落幕。

人生就像一個調味瓶,酸甜苦辣應有盡有,我們有時為勝利歡呼有時又不得不為失敗而苦惱,而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隻要努力去嚐試,不懼怕失敗,不因為前途渺茫而卻步,曆經磨難的我們終究會有勝利的一天。

應舉的失敗不會讓李商隱反省自己學識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經與他一起遊學的令狐綯就考中進士。這顯然不是因為令狐綯的學識才華比李商隱優秀,而是由於他父親令狐楚的影響力。

“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李商隱漸漸開始不滿,然而站在現實麵前不滿該如何?直麵不公的命運,向他發起挑戰才是一個強者應該做到的。歲月已經將李商隱漸漸磨礪成了一個強者。

開成二年,一入正月,京城大街小巷一派洋洋喜氣,從全國各地趕赴京都應試的學子們絡繹不絕。這是曆史上一個平凡的時刻,卻是李商隱生命中重要的一天。也就是在這一年,命運終於成全了一直苦苦追尋夢想的李商隱。

執著的人是痛苦的因為他們要麵對別人不願意麵對的苦難,隨之產生的一切折磨隻能自己獨自承受,這期間無人陪伴,無人理解,無人在乎。始終伴隨自己的,隻能是地麵上冰涼的影子。直到金榜已經高高懸起,他的名字在上麵出現,他的苦難,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報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功本就不是輕而易舉地就能達到的,如果輕易就實現的輝煌便不會有無窮的吸引力,就像高度太低的山峰便不會引來無數的攀登者一樣。在風暴中接受洗禮,在歲月中成長自己,每一次的成敗是非不論,都是人生的一堂課,告訴我們進與退的取舍,名和利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