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多舛命運(2 / 3)

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是一個級別很低的小官,李商隱還是有些高興的,這是他第一次真的成功了,完全是通過自己的才能。

他過人的才智,一直是他傲人的資本,字字珠璣,他的愛情詩讓天下人看見了其中的癡情,他的諷刺詩,被當官痛恨異常,因為每一句話都擊中了官吏的弱點。

而不久之後,李商隱又被調到弘農縣當一名縣尉,和以前的一個級別差不多,隻是到一個偏遠的地區,遠離了天子腳下。遠離權力的鬥爭或許是好事,不必要活的那麼累,每天在別人的爾虞我詐中尋找夾縫,但是他的大事業不能實現,遠離京城,有怎麼能鯉躍龍門。但是在這個小地方,李商隱過得也並不如意。

李商隱有顆善良的心,對誰都是,生命如此的珍貴,他認為死囚也是可以繼續生活的,所以他為死囚減了刑。

隻是因為在提審犯人過後,有個死囚突然拽著李商隱的衣服不鬆手,大聲呼喊冤枉,聲淚涕下的淒慘模樣。原來這死囚有一個漂亮的妻子,無意間被李商隱的上司孫簡發現,就心生歹意,侮辱了他的妻子,妻子回到家後自殺身亡。好好地一個家就被孫簡給毀滅了。死囚跑去告狀,去各處申冤,但是沒有用,官官相護,孫簡也為一地竟然也能隻手遮天。

自己做了壞事還誣告丈夫殺害了妻子,投入大牢,這一關就已經是五年了。死囚上天無路,下地無門,這份痛苦,強烈的冤情隻能自己生生承受,如今,為民請命的李商隱來了,他是多麼的富有正義感,一定會讓他沉冤昭雪,給妻子一個交代。

這種行為觸怒了孫簡,作為李商隱的上司,他有無數種辦法能讓李商隱備受屈辱。毫不留情麵的打擊,踐踏他的自尊。

李商隱被打擊了自尊,身體再多的苦他都能忍受,但是不能讓人侮辱自己的尊嚴,孫簡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傷害了他。他已經準備寫好書信來辭職這份工作,湊巧的是孫簡正好被調走,而新來的上司姚合也不是孫簡那樣的無情。在姚合的勸慰下,李商隱留了下來,但是他的尊嚴依舊沒有恢複,對這個地方產生了恐懼感,已經沒有辦法安心工作。過了一段時日之後,又選擇了離開。

李商隱在地方過得風雨交融,朝中的局勢也並不太平,波浪頻起。李德裕被皇上人滿為南節度使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門下侍郎;李紳由宜武節度使、汁州刺史代李德裕出任淮南節度使。李德裕的升遷,終於打破了兩派的鬥爭平衡,“李黨”得勢,“牛黨”落敗,勝者王敗者寇,雖然不能趕盡殺絕,也有一番清洗。作為李德裕的至交好友王茂元自然也得到了升遷。官拜禦史中垂,在天子腳下謀差。

雖然嶽父升官,但是這個女婿卻沒有借到什麼力,依然在慌亂的忙碌,在自己的小官位上兢兢業業。李商隱辭掉弘農縣的管製以後,又去了華州,沒有停留了太久,又回到了長安。他不甘心隻能做一個小小幕府,沒有官階地在別人下麵做事。

光宗耀祖,拜入朝堂,這是他的夢想,也是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死去的,活著的。他的嶽父大人的升遷對他並沒有影響,他依然是那個堅持自己的實力,為夢想而努力奮鬥的人,一年是這樣,很多年後也是這樣。沒有正式的官位,又辭去了幕府,李商隱隻能又參加了一次書判拔萃考試,這次很順利,但是也很悲涼,入為秘書省正字。

人生如一條流動的河水,如果不前進就隻能被阻力推向後麵,李商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或許是他太大,讓他無力抗拒,任憑時光的流逝,他卻後退。以前李商隱擔任的是秘書省校書郎,正九品上的官階,而現在竟然是正九品下。奮鬥了這許許多多年,波波轉轉之後,還在原地畫圈,把自己深埋。

這時的李商隱已經不再是那麼年輕,他的心老了,世界滄桑了,雖然愛國依舊,但是他明白現實與夢想中的取舍。一個小小的九品官,在京城中根本就是無人問津的角色,可是總是有人去冷嘲熱諷他,而他也隻能生生忍受,讀書人的尊嚴最驕傲,可是被別人踩在腳底下的時候也才最軟弱,因為根本沒有回擊的能力。

“牛黨”的人不願意和他來往,在他們看來,李商隱已經儼然是一個叛徒了,“李黨”的人更是看不起他,總是各種無視,不願與他這樣的人為伍。這樣的生活太壓抑,何時才能結束,李商隱尋求解放,而不是終日醉於酒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但是,李商隱從未後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那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好女孩,第一次看見她的時候,就有一道暖流從身體流過,滋潤了他幹涸的心髒。

每日的提心吊膽,做官做得如履薄冰,可就是有人看他不順眼,終日找麻煩,九品官在京城中也算是最下等的官了,基本上哪個都可以給臉色看。朝中的種種李商隱都沒有對妻子講過,七小姐晚晴雖然知道他痛苦,也隻能默默安慰,他是那樣驕傲的一個人。

總是在默默地承受,一壺酒就可以靜靜地喝很久。李商隱的酒品很好,喝醉了也隻是話多一點或者就奇特的安靜。

可是,李商隱在愛情中永遠不能夠平衡,他把自己關在小籠子內,任憑外麵的人焦躁傷心,他也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既然成了親,自然要相濡以沫,攜手一共,無論是艱難困苦還是榮華富貴,在意的始終都是這個人。

自古賢才多波折,曆盡千帆方靠岸,李商隱一直在心裏告訴自己成大事的人總是要諸多磨難,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在別人麵前他總是笑著回擊,可是心裏一把劍深深地讓他窒息,這隻不過是他自怨自憐的借口,未來,他看不到希望。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未央宮入見,以為終於可以參與天下之中,可是漢帝開口問得不是蒼生而是鬼神之說,那一瞬間湧起的情懷直接碎落了滿地。

李商隱的一手好文章,天下聞名的文采,在別人看來也隻是炫耀的資本。他的詩作被天下人傳誦,而詩作的主人卻無人問津。生命何其悲哀,越悲苦的時候,磨難摩肩接踵而來,而他隻有習慣了這種痛,才會無視痛得存在。

3. 憶向天階問紫芝

白雲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重過聖女祠》

李商隱又想起自己曾經走過的聖女祠,因為人煙的稀少,門扉上已經長滿了翠綠的苔蘚,被時間來發酵。如絲的春雨纏綿的落下,清洗終日孤單寂寞的磚瓦,在日複一日的等待中,不知道在守候什麼。從天上下來的仙女最後也是無人問津,不知道她為何要下著凡塵來,諸多磨難,最後也不過是荒蕪在一個角落。

紅塵中的俗世太多,很多的身不由己,可是他們兩個人都是中了毒,如果給李商隱成仙的機會,想必他也會婉轉地拒絕。

成仙固然美好,終日過著平淡的生活,與世無爭,可沒有夢想的日子,那不是他想要的,雖然現在貧困廖苦,但是心是活的。依然會充滿熱情的跳動,雖然時不時會有冷水潑灑下來,擦幹身上的水漬,依然繼續。

李商隱雖一介男子不比天上下凡的仙女,但是身世坎坷,終日在下層漂泊流浪,放下了骨子裏的驕傲,讀書人的自尊。

誰不想成為人上人,誰不願一呼百應,隻是癡人說夢,誰也沒有把夢成全的能力,包括自己。在生活麵前,在生存的選擇中,其他的也就無關輕重了,他並不隻是自己,他還有家,那是他最後的港灣,也是最溫暖的天地。

在李商隱進入秘書省還不到一年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令已經疲憊不堪的李商隱更是肝腸寸斷,痛不欲生。他的母親去世了,在他還沒有好好盡孝道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李商隱,這些年終日奔波,在家的日子很少了,可是每次苦到極致的時候,想想家,想到家中的母親,他就沒有理由在困難麵前低頭。

李商隱的妻子晚晴也才僅僅見過一次麵,那次分別後婆媳兩人相抱哭泣,那一次分離就已經是永別了。還記得那一天離開,李母把自己帶了幾十年的手鐲送給了晚晴,那個婆婆給兒媳的禮物,也是目前對孩子幸福的祝願。隻是婚後還沒來得再見,就已經是這樣,永遠不能再相見。

母親去世後,李商隱帶著晚晴回到了榮陽,為母親守孝三年,才做上了一個小官就又要擦肩離去,命運真是無情,越是悲傷的時候,越要最沉痛的打擊。在家三年的平靜生活,李商隱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當官,這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的執念,紮根在生命裏,擺脫不掉。

雖然也會向往男耕女織的生活,如五柳先生一般怡然自得,但是李商隱做不到,他有嚴重的政治傾向,做官對他有著致命的誘惑,他不能抗拒。世事變遷,朝中的局勢動蕩,李商隱隻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小舟,海麵平靜他便能安然的行走,遇見大的風浪也隻能被狂風暴雨襲擊。但是他很堅強,一直在堅持,雖然有時候很憂傷。

武宗去世了,即位的是宣宗李忱,他反對武宗的種種政策,自然也不喜歡支持這些政策的人,就像李德裕,“李黨”才經曆了一次輝煌,李商隱還沒來得及嶄露頭角,就又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又是一輪的政治清洗,“李黨”迅速被擠出政治中心,“牛黨”卷土而來,強勢回歸。王茂元在代表朝廷討伐藩鎮的時候病故了,在活著的時候對李商隱沒什麼幫助,但是他死了,李商隱的處境無疑會更加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