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後記(1 / 1)

盛唐的雍容華貴、繁盛大氣成就了一代詩人。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開元詩人的氣質。然而,生於盛世繁華之中的王維與他們並不相同。

若把盛唐氣質比作富貴牡丹,那麼王維所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則是清幽的菡萏。禪境,坐忘,在水窮之處看雲卷雲舒,是“詩佛”王維的氣質;渾然,天成,自然之美是王維畢生的藝術追求;山水,田園,空靈,清寂,禪趣讓王維少了人間煙火之氣。

王維一生,人如其名,維摩詰之經,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九歲可屬文,二十一歲金榜題名,宦海沉浮,五十四歲經曆安史之亂,六十歲任尚書右丞,六十一歲與世長辭。一生之中,他走過唐代的輝煌與荒蕪,也走出了內心的枷鎖與藩籬。在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中,體驗人生的起落。進則以儒家思想砥礪氣概,退則在佛學世界中尋找精神的棲身之所。半隱半仕是王維為後代文人找到的一個別樣的精神歸宿。

而立之年,痛失愛妻,繪畫就是王維的陪伴。他的畫,從不濃妝豔抹,自然風物與清冷的禪境卻總是相得益彰;沒有繁複的修飾,黑與白是他的調色板,自然之美卻溢於紙上。《山水訣》《山水論》是他“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理論的證明。破墨畫法——用墨加水來調製出濃淡不同的層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綠設色是王維留給中國水墨畫的藝術瑰寶。

終其一生,沒有子女,詩文就是王維的後代。王維存世詩作四百餘首,有《王右丞集》,集山水田園詩之大成。寫意傳神,清新淡遠,自然脫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的詩如畫卷,美不勝收;“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他的詩有清冷的色彩,禪意雋永,流動空靈;“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的詩情景交融,渾然天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化作一尊佛陀,永立於中國古代文學史之上。

心靈漂泊,失去寄托,禪宗就是王維的歸宿。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達諸法相無掛礙,稽首如空無所依。遠離塵世,遠離喧囂,遠離凡事的糾擾。他不慕榮華,不求富貴,隻求心靈的安寧。內心禪靜的王維妻亡不續,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若心善入空寂,哪裏都是歸處,大隱於朝,廟堂也可成禪房。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花甲之年,他悄悄地離開,正如他曾經悄悄地降臨,留給世人一個心靈的安身之所,留給文學史濃墨重彩的一筆,留給曆史一種真實自然的生命體驗。靈魂和生命煙消雲散,其人、其詩、其畫,卻永垂不朽。盛唐並沒有拋棄這位標新立異之人。“詩佛”、“人才”、“天下文宗”是曆史賦予王維的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