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血腥屠殺(1)(3 / 3)

虞洽卿心中早有主張。至於蔣介石和共產黨是否是一路的,虞洽卿也作了慎密的判斷。他還不了解蔣介石嗎?蔣介石是個十足的大流氓,骨子裏是反共的。

北伐軍打到長江下遊接近上海時,西方列強見孫傳芳就要垮台,準備捧起一個新的代理人,這個新的代理人就是蔣介石。他們同樣需要一個中間人與蔣介石接洽,此人選非虞洽卿莫屬。

虞洽卿正是肩負著各方麵所謂神聖的使命,於1927年2月來到南昌的。

蔣介石原本就與英美列強有勾結,尤其重視獲取江浙財團的支持,虞洽卿的到來,使他欣喜若狂。此時,蔣介石已經把總司令部遷到南昌,正在四處招兵買馬,網羅黨羽,以進一步控製國民黨中央和國民黨革命政府。

虞洽卿見到蔣介石後,開門見山地問:“蔣司令對共產黨及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到底持什麼態度?北伐軍對占領上海有多大的把握?”

蔣介石和黃郛、張靜江等人曾多次探討虞洽卿提出的這些問題,此時正好把討論結果說出來。蔣介石的回答基本上解決了以虞洽卿等人為首的江浙財團的顧慮。兩人暗中達成了默契,北伐軍隻要不過分刺激上海的西方列強勢力,保持上海市麵的穩定,上海的資本家就願意在財力上支持蔣介石。

虞洽卿道:“上海謠言四起,工商交困,閭裏不安。孫傳芳勢力仍盤踞上海,實乃一大隱患。共黨勢力在滬日長,影響頗大。如今又醞釀起義,如其得手,工商兩界必遭破壞,還望蔣司令早日光複上海。”

蔣介石道:“洽卿兄放心,我軍不日即到上海。”此後,蔣介石下達密令,把“打倒帝國主義”改為“和平奮鬥救中國”,放棄激烈的革命姿態,同時表示國民革命軍是西方各國的好朋友,決不用武力改變租界的現狀,將掃除一切“阻礙”,“使中外的關係更為密切而良好”。

事實上,蔣介石真正決定絞殺革命,並在上海舉起屠刀,正是這時下的決心。

虞洽卿返滬以後,施展兩麵手法,一麵四處秘密聯絡,為蔣介石籌餉,準備迎接蔣介石,一麵與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及學生聯合會代表繼續暗中聯係。

1927年2月18日,上海工人發動第二次武裝起義,仍未成功。北伐軍緊緊包圍了江蘇和上海,隻等發動最後的總攻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已經不可避免。

3月中旬,北伐軍開始向上海進攻。3月20日,占領蘇州;3月21日,抵達上海龍華。上海的軍閥亂成一團。這一天,上海總工會發布總同盟罷工令,罷工人數達八十萬!在中國共產黨江浙區委員會的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同誌領導下,罷工轉為武裝起義。

3月22日下午6點,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區均被起義工人占領。同日,資本家們密謀已久的上海商業聯合會宣告成立,虞洽卿、王一亭、吳蘊齋任主席,名義上是三人輪流執掌會務,實際上由虞洽卿一人操縱大權,對外函電一般隻署他的大名。虞洽卿等資本家借商業聯合會另立山頭,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上海總工會分庭抗禮,以免“赤化分子”獨攬上海大權,同時準備取代傅筱庵領導的上海總商會。

3月23日,北伐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進入上海。在工人起義勝利的基礎上,市民代表大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召開,工人代表占半數以上,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成立,提出了反對西方列強侵略的主張。白崇禧、鈕永建、虞洽卿、陳光甫、汪壽華等十九人為臨時政府委員。

資本家害怕“勞工勢力支配”上海以後廢除資本主義製度。即使最支持臨時政府的王曉籟也說:“吾人所最怕之事,即共產。”他盼望蔣介石“肅清共產分子”,甚至願與孫傳芳“釋嫌修好”。絕大部分資本家主張鎮壓工人運動,甚至有人公然宣布,“工潮不決,紛擾無已”,“工人手內一有槍械,聞者寒心,務須收回槍械,以難治安。”當時的民族本家之所以和工人階級合作,主要是“現在民氣之盛,遠非昔日,恐壓力愈重,反抗力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