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附錄王淦昌年表(1 / 3)

1907年

陰曆丁未年四月十七,陽曆5月28日生於江蘇省常熟縣支塘鎮楓塘灣。父親王以仁行醫為業。

1911年4歲父親王以仁逝世。

1913年6歲入私塾讀書。

1915年8歲

入江蘇太倉縣沙溪小學讀書。

1920年13歲

母親病逝。由大哥王舜昌和外袓母撫養。秋,考入上海浦東中學。

1924年17歲

夏,在上海進技術學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

1925年18歲

春,在上海進技術學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6月,“五卅慘案”後,參加反帝愛國運動,險遭巡捕拘捕。夏,考入清華首屆本科。秋,到北京清華大學就讀。

1929年22歲

秋,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物理係,是該校第一屆物理係畢業生。畢業後,在清華物理係任吳有訓的助教。

1930年23歲

夏,考取江蘇省官費留學生。秋,隨即赴德柏林大學威廉皇家研究所。

12月,完成博士論文答辯,主考人馮·勞厄,答辯委員有邁特內、玻登斯坦等教授。

1934年27歲

1月,離開德國,去法、意、英、荷等國做學術訪問,見到盧瑟福、査德威克、埃利斯等物理學家。

4月,回至中國上海。

7月,到青島山東大學物理係任教,講授近代物理。

1936年29歲

秋,應浙江大學竺可袖校長的聘請到杭州浙大物麵壬纖。

1937年30歲

5月23日至5月25日,玻爾訪問浙大,與王塗昌討論原子核與宇宙線物理。

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衛登陸,浙大西遷浙江建德。

12月,南京、杭州相繼陷落,浙大再遷江西吉安。

1938年31歲

1月至2月,浙大在江西吉安開課。

2月底,浙;運遷江西泰和。3月至6月底,浙大在泰和開課。6月30日至7月中旬,與張其昀、束星北、錢鍾翰等教授及學生共20人組成前方戰士慰勞隊,經南昌、漢口到前線慰勞。

7月25日,江西九江淪陷。8月,敝四遷廣西宜山。11月1日,浙大開始在廣西宜山開課。王淦昌開近代物理、軍用物理等課。

1939年32歲

2月5日,日機18架向浙大校舍擲炸彈118枚。7月,在“物理討論”課上介紹鈾核裂變的發現。與助教錢人元合作,試圖用照相底片研究核反應。11月,廣西南寧陷落,浙大開始五遷貴州遵義。

1941年34歲

從貴州遵義寄出《關於探測中微子的建議》一文,10月I3日,寄到美國《物理評論》編輯部,1942年1月發表。暑期,浙大理學院(包括物理係)遷往貴州湄潭。

1942年35歲

1月11日。浙大物理係師生在湄潭以物理學會名義舉辦“伽利略纖三百周年紀念會”,王淦昌作題為《原子核力場》的報告。

《關於探測中微子的建議》一文,1月在《物理評論》上發表後’J.S.阿倫按此建議做了實驗,3月完成實驗報告,發表於6月的《物理評論》上。

12月,在湄潭浙大物理係舉行的中國物理學會貴州區分會第十屆年會上,作題為《用化學方法研究宇宙線及原子物理之展望》的學術演講,主張製造感光膠質塊取代照相底片探測宇宙線粒子,並宣讀《關於介子的人工產生》《尋求P射線發射的半衰期與原子序數的關係的嚐試》。指導研究生葉篤正完成《湄潭近地層大氣電位的觀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