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附錄王淦昌年表(3 / 3)

1958年51歲

被選為杜布納聯合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

1959年52歲

3月9日,王淦昌小組在4萬多張底片中發現了第一個反西格馬負超子的事例。6月,蘇聯領導集團撕毀協助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協議。

1960年53歲

12月24日,王淦昌離開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回到北京。

1961年54歲

3月底4月初,根據二機部錢三強等領導的約請,參加原子彈研製工作,到核武器研究院任研究員,負責有關物理實驗。後又任副院長。開始在燕山腳下與一批科學家做爆轟實驗。

1975年68歲

3月,在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夏,從四川調北京,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7月20日,兼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0月,與第一機械工業部其他四位專家聯名上書中央領導,提出發展我國核電事業的建議。

1982年75歲

10月,因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與丁大釗、王祝翔共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5年78歲

4月,在北京聯邦德國駐華使館接受西柏林大學頒發的榮譽證書(表彰王淦昌在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50年後仍在科研第一線工作)。

1986年79歲

1月21日,與核工業部若幹專家一起被中央領導人接見,座談核能的和平利用問題。

3月,與王大珩、陳芳允、楊家墀一起,向中央領導人提出跟蹤國外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在鄧小平親自指示和支持下,形成了後來的我國發展高技術的“863”計劃。

1995年88歲

1月12日,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成就獎”。

1998年91歲

12月10日21時48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附注: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大會,表彰研製“兩彈一星”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王淦昌被追。

2007年5月28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王淦昌院士誕辰百年學術思想座談會”

2008年5月27日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參觀“王淦昌院士百年回顧展”授“兩彈一星”功勳獎。2000年春,王淦昌夫婦骨灰合葬於故鄉常熟,葉落歸根,一代師表長眠於虞山之巔。9月中國原子能搖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舉行王淦昌銅像揭幕儀式。

2002年10月,九院一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舉行王淦昌雕像落成揭幕儀式。2003年9月,國家天文台1997年發現的小行星9國際永久編號為14588)正式命名為“王淦昌星”。2004年8月,

《王淦昌全集》出版,全書共6卷,150萬字。此書2007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2005年7月,九院八所(中國激光聚變中心)舉行王淦昌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2007年5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浙江大學等相繼舉辦王淦昌誕生一百周年係列紀念活動。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應邀參加相關活動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