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2 / 2)

滿縣鄉紳,也隻得他兩個挑不出毛病。潘將軍去尋別家的麻煩,卻是笑歪了嘴。旁人不論,隻李大人本家,就是一群大肥羊。李家有“臭蟲”的美名,隨隨便便一尋,就有大把的毛病,什麼強買強賣啦,什麼田地詭寄客戶名下啦,反正土豪劣紳們的那些把戲,沒有一件落下的。

潘將軍笑眯眯守著愁眉苦臉的知縣大人按著葫蘆摳子兒,越摳越多。臭蟲送禮就收,收了還照舊清算,不過半個月功夫,潘將軍和知縣俱發了一注不大不小的財,把臭蟲們收監了十來個,李家幾個有數的大戶,家產全部拘籍入官。

撥去了李臭蟲這個刺頭,富春縣裏的鄉紳們俱都戰戰兢兢,任由潘將軍搓圓捏扁。萬年藏下的人口土地都被清查出來,凡是挨著些邊的鄉紳們,俱都收監,便是有門路又使錢的,也不肯放。王翰林一行從秋光明媚的金陵回來,才回曲池地界,就聽得路人盡在吟哦兩句打油詩,叫做:“潘將軍勇捉臭蟲,富春縣天高三尺”。

王翰林不過一笑,耀祖兩口兒卻是慌了,一路提心吊膽到家,看家裏到處都是箱籠,黃氏便忙忙的去收拾箱籠,王翰林不過洗把臉的功夫,耀祖已是跑出去尋朋友打聽消息去了。

柳氏將出晉王的信把王翰林看過,道:“八百兩買了咱們這個宅子,限三日搬。滿縣的人都盯著咱們兩家呢,我們隻尋不到合意的宅子。潘家那孩子隻拿我們沒辦法,尋李大人本家的晦氣去了。”

王翰林聽了隻是搖頭,道:“還不曉得鬧成什麼樣子呢。咱們家的住處可有著落。”

柳氏笑道:“若是和鄉親們共進退,咱們就隻能在縣城租個小院兒住,那就沒有。若是到府城住,倒有地方,擠一擠,咱們家和李親家都能住得下。”

王翰林尋思良久,道:“還是在縣裏住罷。幸虧你的東西還在路上,要不然這一回搬家,累死人呢。”

“我的東西早到府城了。”柳氏嗔道:“隻是家裏地方窄小,且擱在府城也罷了。我琢磨著,遷都的事隻怕成不了,你覺得呢?”

王翰林道:“遷都是一定的。我在金陵遇見一個才外放的朋友,他講官家頭痛久不治,已經兩個月不曾朝會。”

“可有立太子的動靜兒?”柳氏也皺眉。

王翰林再三歎息,搖頭道:“不談國是,不談國是。”沐浴更衣畢,吃了一盞茶,到隔壁和李大人說了會閑話,商量定兩家同在富春縣尋住處,王翰林便寫了幾封信叫管家分送出去。第二日就有同縣一個舊年同窗吳茂才回信,說他家老宅在縣城外,百來間屋子俱都空著,隻是破漏甚多,就借與他兩家居住,權把修葺當租錢罷。

借一兩間屋子容易,借百來間不易,有破漏修修也罷了。王翰林和李知府去看,彼處離著縣城三裏多路,離著梅裏鎮倒有五裏遠,就叫吳家村。吳家老宅建在吳家村對麵一裏遠的高坡上,既離河甚遠,又不是什麼好風景的所在。這裏想來可以久居,王李兩位俱都滿意,回來就安排搬家。

柳氏有心讓女兒在未來公公麵前顯顯身手,就把吳家村那邊的事全交給英華,恰好李知府也是一般想法,搬家的事全交給了兒子。是以這楊小八和趙十二兩個被王翰林寸步不離守著在書房補課。英華和李知遠兩個在吳家村和梅裏鎮之間來回,倒可以時常碰麵。

這一日,李知遠押送兩家的糧食並粗笨家具到吳家村,站在門口看兩家的管家指揮人手搬運,恰好英華過來看房屋粉涮的如何,兩個在大門口撞見。

南邊十月如同小陽春,日頭正好,李知遠穿著單衣尚熱。他的管家尋了一壺茶獻來,他倒得一碗還不曾喝,看見英華進來,小臉蛋滲出兩片粉紅桃花,額上全是細密的汗珠兒,就把那碗茶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