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的百度世界3(1 / 2)

第一章 從矽穀到中關村 夢源矽穀

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華爾街,前往矽穀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

這個時期屬於互聯網的年代,以互聯網公司股票為主要構成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在這年裏一路高歌猛進,市場的繁榮也讓人們對這個行業充滿憧憬。在矽穀,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公司成立。互聯網的龍卷風也席卷了大洋彼岸的中國。

從1995年起,李彥宏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

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裏,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浪、搜狐、中國人、網易、雅虎中國等網站在這股強勁的風暴作用下逐漸為世人所知,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幾何般膨脹起來,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正當先期回國的張朝陽、王誌東、邵亦波等在中國互聯網行業裏大展宏圖的時候,李彥宏還在INFOSEEK擔任首席架構師。

李彥宏1997年夏天進入Infoseek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股票是五塊錢,到1998年年底,INFOSEEK的股票漲到了100多塊錢。李彥宏手裏有一筆不小的Infoseek的股票期權,此時獲得了不菲的帳麵回報。在Infoseek的任職也是一份外人看來相當體麵的工作。但,李彥宏卻不想繼續這種生活了。

李彥宏一直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天用自己開發的技術改變億萬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世界。李彥宏剛到矽穀的時候,還是懷著單純的技術報國的思路,但是他很快發現,要想真正影響足夠多的人,影響世界,不是純技術的力量可以實現的,要想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創業是最好的辦法。另外,來到矽穀後,李彥宏發現像他那樣有遠大夢想的人在矽穀有很多,其中有不少人最後懷著這樣的夢想自己創業,也有不少人創業成功了,這給李彥宏很大的激勵。

自主創業的欲望一直在李彥宏的內心膨脹。然而,李彥宏並沒有盲目做出決定,他在等待時機。

同年10月,中國建國50周年慶典,李彥宏作為專家被邀請回國觀禮。這次回國,敏銳的李彥宏看到了屬於他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國人把上網當作一種習慣,交換名片的時侯會附上E-mail,互聯網和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緊密起來。

1999年底,Infoseek被Disney收購,再次調整戰略。再也按耐不住創業衝動的李彥宏,放棄了Infoseek的的股票期權,決定回國創業。

在此之前,李彥宏有過一次不太正式的創業,因為和投資人在發展戰略方麵無法取得一致,雖然其他各方麵的條件都成熟了,他還是選擇了退出。這是李彥宏的本性,委曲求全的事情他不會幹。這種堅韌的性格和品質在日後創建百度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彥宏立即開始創業的準備工作。創業需要夥伴,需要團隊。此時,一位名叫徐勇的朋友出現了。後來成為百度創始人之一的徐勇是李彥宏在北大的校友,生物學博士後,徐勇商業意識敏銳,為人熱情外向,說話富有感染力,內心有一種不安分的基因,渴望做一些不一般的事業。顯然,徐勇的這些品質與李彥宏類似。李彥宏也渴望做一些能夠真正影響社會,影響普通人生活的事情,不同的是李彥宏內斂、沉穩,善於思考。兩人的性格剛好互為彌補,這也是日後兩人在創業過程中高度默契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