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世界級公司雛形 百度承載著中國世界級企業的夢想
成為世界級企業,不但是百度的內在發展動力,更是這個時代賦予百度人的曆史使命。
打造出世界級的企業,是中國人從清朝以來的偉大夢想。
清朝的洋務運動希望通過官辦(國有)、官商合辦(合資)、官督商辦(承包製)鍛造出世界級的中國公司。遺憾的是,當時那種經過長途跋涉大大變形的舶來品與中國封建的傳統價值觀畸形融合,導致清朝的企業家在商業精神上更加迷失,其直接導致的後果是,近代中國內地缺乏統領全球市場,或改變世界某些產業格局的行尊企業。締造世界級的企業成為中國人的南柯一夢。
改革開放後,中國本土商業精神獲得了回歸的可能,但來勢凶猛的西方資本裹挾著西方商業思想席卷中國內地,中國本土商業精神被一再壓製而部分變異。同時,這也刺激了中國本土商業精神的覺醒。中國企業家們在學習、模仿西方現代企業製度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構築適合本土的企業製度、管理模式。嚐試締造世界級的中國公司,已經成為新一代中國企業家的目標 ,有遠見的中國企業家開始尋求自我救贖和突破,他們正行進在締造世界級企業的的道路上。
但是,傳統行業的中國企業注定難以承擔這樣偉大的曆史使命。
從資本性質上看,處於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可以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但難以成為世界級企業,再強大的國有壟斷企業,也隻能壟斷國內市場, 依靠在國內的特殊地位獲得超高利潤。但是,顯然, 這樣的企業從長遠來看,是缺乏生命力的。隻有充分競爭性的行業,才能誕生真正可以嘯傲全球的世界級企業。更何況,國有企業在產權問題上不明晰的天生缺陷,更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低下, 喪失市場機遇 , 而市場與政府雙向管理的體製, 更會大量消耗企業家的精力和才智, 導致難以真正把控企業的發展方向.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認為,在過去的十年裏,所有在完全競爭領域成長起來的中國新型企業無一不受到其中之一的困擾。在某種意義上,體製的落後是造成中國企業無法完成世界級跨越的重要根源。
從產業的角度看,傳統的家電, 紡織, 玩具,汽車等等,以原料 ,勞動力為核心競爭要素的產業, 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和對廉價勞動力的過於依賴, 難以擺脫上遊國際行業巨頭的傾軋, 在可預見的時間內, 上述行業的企業, 很難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世界級企業。
上述傳統企業難以承載締造世界級企業的使命.
於是,這個偉大的曆史使命落在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中國新經濟企業身上。
與傳統企業相比,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具有產權清晰的天然優勢,沒有任何產權羈絆。同時,它們又與全球資本市場血脈相連,不受國內宏觀調控等行政幹預的過多影響, 可以在廣闊的天地裏自由施展。
然而,即使是新經濟領域裏的互聯網行業,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承擔那樣的偉大使命——以傳統的門戶網站為代表的老一代互聯網公司,技術門檻低, 對人工的依賴依舊非常嚴重, 商業模式陳舊, 還是缺乏獨立開創全新局麵的能力。
以搜索和社區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公司, 擁有與世界幾乎同步的核心技術,在一些領域裏甚至站到了世界最前沿, 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向世界級企業衝刺的最佳突破口。
在這個曆史的節點上,百度來了。
這個野心勃勃的中國公司,已經具備了世界級企業的雛形,同時給世界留下了一個待解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