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其實就是這樣對待韋皇後的。她不斷向韋後進言提高婦女在社會和政治中的地位,她告訴韋後惟有如此,才能為她未來也成為女皇鋪平道路。如此,婉兒將韋皇後稱霸的野心點燃。婉兒當然知道韋皇後和武則天是不能同日而語的。若說韋後的夢想是成為女皇那是癡人說夢。但是婉兒更加知道,如韋後這樣愚蠢的女人,隻要是野心越大,她的末日也就到來得越早。
婉兒還不斷請求提高公主們的地位,這一方麵是為了取悅於韋後,投其所好;另一方麵是為了籠絡住公主們的心。如今的韋後雖貴為皇後,但她已經沒有了可以繼承皇位的兒子。而公主們如若不能像婉兒提倡的那樣與皇子們平等,她們那麼無論怎樣顯貴,也無法擁有未來。既然女人能做天下的皇帝,那麼女人為什麼就不能做皇位的繼承人呢?婉兒的如此引導無疑激起安樂公主那樣女人的野心,希望由公主繼承皇位也開天辟地,成為現實。從此安樂公主堅信她是能夠繼承皇位的。盡管在她的父親中宗李顯的名下,還相繼有重俊、重茂兩個皇子,但他們畢竟不是當朝皇後所生,所以這就給皇後所生的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提供了一個極有可能的空間。
始作俑者仍是婉兒。於是婉兒就更加成為了安樂公主的知己朋友。隨著皇室中女人地位的提高,安樂公主在她的家中也變得越發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她的那個無能的丈夫武崇訓,雖貴為朝中大宰相的公子,但因為安樂公主從骨子裏就看不起武三思,崇訓便也跟著被安樂嫌棄。在安樂公主的心目中,一個男人無論怎樣位卑,但他隻要堂堂正正,就是值得尊重的。讓安樂公主不能忍受的是,這個武三思不但是個男寵一樣的男人,他竟然還是母親的情人。這就讓安樂公主雙倍地蒙羞了。所以她很久以來恨母親,恨武三思,當然也恨父親的懦弱無能。於是父親的可恥也牽連到了兒子。武崇訓在安樂公主的心中越來越壞。在這種淫亂的家庭還有什麼婦道可言。是武三思徹底破碎了安樂公主的純真夢想。後來發展到安樂公主一看見武三思就惡心。
安樂公主在生活上墮落,在政治上卻開始抱有野心。她畢竟是當朝天子最心愛的女兒,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當時安樂公主的地位可謂是權傾朝野,整日裏門前絡繹不絕。朝拜的人們都希望能通過結交安樂公主而巴結當今聖上。這種眾星捧月的狀態就更讓安樂公主覺得她做皇位繼承人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她是父皇母後的最愛,又是握有實權的武三思的兒媳,無論怎樣,她都會獲得朝野的擁戴。安樂公主野心勃勃,所以她才會請婉兒為她的未來論證。婉兒對安樂公主所懷的,是一種非常陰險殘忍的喜愛。她知道她實在是不能不喜歡這個女孩子,就像那些王公大臣們不能不喜歡安樂公主一樣。因為她實在是太美了,是那種光豔動天下的美,也是一種人世間絕無僅有的美,一種無法拒絕的美。正因為喜愛,婉兒才沒有極力慫恿安樂公主關於皇太女的野心。她對她說:“這當然不是不可能的,但需要時間,需要從長計議。畢竟聖上還在,要給他時間考慮。你萬萬不可操之過急,那樣也許會把一切弄糟。”婉兒可能是真心地為這個涉世太淺的女人著想,她確實不希望安樂公主早早就被她不恰當的政治野心所毀滅。
婉兒之所以沒有鼓勵安樂公主去奮力爭奪皇位繼承權,事實上是因為婉兒所提出的公主與皇子平等對待,是適合於所有公主的。偌大一個李唐皇室,不僅安樂一個公主,還有同為韋皇後所生的長寧公主,和那些非韋後所生的顯的其他女兒們。然而,婉兒真正希望由此而得到權力的一個人,其實還不是顯的這些氣焰囂張的女兒們,而是那個如今已成為長公主的太平公主。婉兒最希望的就是太平公主的家中能設府並置署官,使公主的待遇如親王一般。婉兒之所以這樣做,其實也是有著一番良苦用心的。她希望由此而保持住與太平公主之間那幾十年來不必言明的默契和友情,而更為重要的,則是要在籠絡太平公主的同時,籠絡住所有李姓的子嗣們,特別是籠絡住已成為相王的李旦,因為婉兒看見了旦的五個英姿勃勃的兒子都已經長大,他們對朝廷的一切漠不關心,但是婉兒感覺到他們其實已經在磨刀霍霍、虎視眈眈了,他們遲早有一天會起事。
所以婉兒要緊緊拉住太平公主做她的後盾。為了這一層保護,婉兒在她為皇室所製定的任何一項策略中,都不曾傷害過太平公主的利益。就是說,在製定政策之前,她總是要反複掂量太平公主在其間的位置。就是在那些推崇武氏而排抑李唐的詔令中,婉兒也沒有損害過太平公主,因為太平公主的丈夫就姓武,且在婉兒的精心運作中,在武三思榮任司空後不久,武攸暨就當上了比武三思的官位還要靠前的司徒,位於宰相第二,僅次於首席宰相的太尉。盡管朝中的大權在武三思手中,但至少在名聲上,武攸暨是優武三思一等的。所以太平公主對婉兒貶抑李家的策略並不反感。而婉兒提出的提高公主地位,同樣使太平府的位置大大提高。而且在所有的公主中,最受益的恰恰就是太平公主。不僅她的駙馬是當朝的宰相,而且她也同她的哥哥相王李旦享有了同等的權力,這是沒有先例的,太平公主當然感激婉兒。而如果公主能擁有皇位繼承權,太平公主自然也會當仁不讓。其實這也是太平公主早有的野心。從母親在世對她所剩的兩個兒子都不滿意時,太平公主就懷有對皇權的欲望。既然母親能做皇帝,她為什麼就不能做皇位的繼承人呢?從此太平公主便積極參與朝政。她不僅自己親自參與,還讓她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們也積極參與。尤其是在誅殺二張的神龍革命中,她也曾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積極參與策劃。於是當革命成功之後,她作為有功之臣,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這無疑是對她參與政治鬥爭的一種獎掖、肯定和鼓勵。於是更增加了太平公主參與朝政的信心和鬥誌了。她不能做旁觀者,她要做母親那樣偉大的女皇。特別是,當事後通過武三思開始參決朝政之後,太平公主就更是躍躍欲試,決心與韋皇後一決高低了。因為她堅信,那個粗俗愚蠢的韋皇後肯定不是她的對手。與其讓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做皇後,還不如她首先把皇位搶到手。於是,太平公主與韋皇後覬覦皇位的明爭暗鬥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