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十足的“美國女兒”(2)(1 / 3)

2.傳教士·巨商·革命者

1886年1月13日,宋耀如終於結束了海外漂泊生涯,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踏上上海的碼頭,他心緒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望著祖祖輩輩蕃衍生息的土地,他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從來沒有過的坦然,他要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他的一腔抱負。

然而,一切似乎並非他想像的那麼美好。初到上海時,宋耀如便被派遣到美國監理會中國布道區做見習牧師。在上海耳聞目睹的種種社會醜惡現象,令他感到苦悶、孤獨、失望和彷徨。

清廷專製,洋人跋扈,到處都彌漫著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的腐朽氣息,這一切遠遠超出他想像的範疇,他感到頭暈目眩,加上在監理會受到排擠,他整日鬱鬱寡歡,隻能用《聖經》中“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的教誨來勸解自。

宋耀如被安排在上海近郊的吳淞口布道,同時還在本教會的學校裏教授孩子,月薪不足15美元,生活雖然比一般人好,但終究不如在美國。

當時,就穿戴和舉止而言,他是另類的。他不像別的中國人那樣穿黑布長衫,頭上梳著辮子,而是穿著洋人的西服,梳著整齊光鮮的西式背頭,給人一種不倫不類、格格不入的感覺,小孩子們都喊他“洋鬼子”。

生活上的不習慣,工作上的不順心,宋耀如像吞吃了一隻綠頭蒼蠅一樣,敗興極了。正在他感到寂寞空虛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會見了美國聖公會的顏永京牧師,這使他的鬱悶的生活有了新的轉機。顏永京是第一位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牧師,他曾聯絡另一個美國聖公會的牧師吳虹玉等人,上書上海公共租界的當權機構工部局,抗議在外灘花園門口懸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牌子,並要求撤掉這一牌子,允許中國人入園遊覽。對此,宋耀如十分欽佩。

顏宋二人一見如故,開懷暢談。顏永京語重心長地勸告宋耀如:“入鄉隨俗,你要想在中國傳教,最好還是把辮子留起來。因為你是中國人,你的任務主要是向國人傳道,拯救千千萬萬同胞。如果你不留辮子,不穿戴中國人習以為常的衣冠,他們會認為你是假洋鬼子,他們見了你躲避都來不及,哪裏還會從你手裏接受上帝的福音呢?”

“難道我們非要向後倒退?”宋耀如不解地問。

“不,這不是倒退,因為你是中國牧師,向自己的同胞傳教,必須首先取得他們的信任。”

“那我從現在起就蓄發,留辮!”宋耀如斬釘截鐵地說。

言談中,宋耀如還得知了在美國結識的兩個朋友溫秉忠和牛尚周的近況。此時,他們倆都在上海。溫秉忠在上海海關做官員,牛尚周在上海郵電局做官員,宋耀如聞訊欣喜若狂。

故人相聚,其言甚歡。三人除了敘說在美國分手後各自的情況外,談話的主題很自然地轉到當前的國事上。

牛尚周滿腔憤慨地說:“如今清政府腐敗極了,中國沒有法律,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皇帝主宰一切,國民都是奴隸!”

“那我們就應該掀起革命,推出中國的華盛頓、林肯,開辟中國的新世紀!”宋耀如也情緒激昂。

“先要趕走來自英國的占領軍。”牛尚周指了指窗外跑馬場內的英、印官兵們,接著說,“然後再推翻本國的滿清政府!”

“如今中國到處是外國殖民者的勢力,我們上海的海關大權全由赫德一人獨攬。洋人占據要津,華員形同虛設,真是窩囊透了!”溫秉忠說,“我估算了一下,光是上海海關這個口子,每年白白奉送給英、法、美等國的財富就在白銀一億兩以上。中國這條老龍的油水快被他們榨幹了!我恨這個賣國求榮的腐敗政府,做這種朝廷的官員真是晦氣!”

“我和你們一樣,我認為這個半奴隸製度的朝廷簡直是魔鬼,應當把它打倒!”宋耀如說。

從此,宋耀如、溫秉忠和牛尚周等人經常聚會,縱論時事,漫話古今,交流思想,抒發情懷。然而,畢竟曲高和寡,勢單力薄,他們太孤立了。雖有一腔救國之心,但他們信洋教,穿洋服,這就無形為自己設立了一道屏障,無法與國人融為一體;他們主張向西方學習的改革宏論,被斥責為崇洋媚外和離經叛道。

為了喚起國人的支持,他們決定效法美國,成立一個“自由之子”社,這類團體曾在美國的獨立運動中起到過很大的推動作用。於是,中國第一個歸國留學生的社團——留美學人會便誕生了,由牛尚周、溫秉忠兩位清朝官員領銜。

這個組織經常借舉行音樂會和體育活動為名,宣傳救國救民的道理,一時參加的人數頗多,他們的活動盡管很縝密,但還是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上海道台龔照瑗責令部屬對留美學人會嚴密監視,如有不軌,立刻剪除。在官府的恐嚇和威脅下,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宋耀如和牛尚周、溫秉忠等幾人繼續維持這個社團。長者中,隻有顏永京和吳虹玉兩位牧師還一如既往地給予他們同情和支持。

美國監理會中國教區教長林樂知對這件事十分不滿,他曾警告宋耀如不要卷入政治活動,否則要受到教會和上帝嚴厲的懲罰。在多重壓力下,留美學人會夭折了。此後,他們還舉行了公開要求摘除外灘公園那塊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的抗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