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授孩子們學習英文的同時,宋耀如也更注重提高他們的中文水平。他常常這樣對孩子們說:“學英文是為了睜開眼睛看世界,是為了留學長知識學本領,再來報效祖國,所以中文一定要更好!”他堅信未來中國的領袖人物一定要學貫中西。在父母的督導下,孩子們的中國語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為了增加孩子們的社會知識,宋耀如還經常帶領他們去參觀印刷所、麵粉廠、香煙廠和紡織廠。他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在和孩子們坐在私人黃包車裏從大街上經過時,他經常向他們揭示城市的內幕和弱肉強食的真相,孩子們從中得益匪淺。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之下,孩子們不僅不斷拓寬了知識麵,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在磨練中鍛煉了意誌,增強了自信心。在孩子們年齡稍長一點後,宋耀如堅持送他們去學校學習,這曾遭到孩子們外婆和母親的反對,外婆都覺得他們無需到學校讀書,倪桂珍也認為,她可以繼續充任孩子們的家庭教師,宋耀如卻堅持教育應當是社會的,不管家庭教育多好,都不能代替集體生活的訓練,孩子們長大了總得要走上社會,獨立地麵對社會的各種挑戰,他們都應該融入到社會中去磨練。
二、天真活潑的少女時代
少時的宋美齡活潑聰敏、頑皮淘氣,爬樹、摘桃樣樣幹,深受父母寵愛,不滿10歲即赴美留學,抱負是當個大夫;南方小鎮皮德蒙特9個月的愉快生活使她成了一個“南方人”,以至以後說話都帶有南方口音;在佐治亞州生活期間,她與同伴相處得十分快樂,有時會搞些惡作劇,組織過社團,甚至還辦了一份自己的報紙,在那裏她過著豐富多彩的少女生活。
1.淘氣的小女孩
1897年3月5日(中國農曆二月十二日),宋美齡出生在舊中國十裏洋場的上海。當時,宋耀如已離開衛理公會,成為上海灘上有錢有勢的百萬富翁、興中會的執行秘書長。宋美齡是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度過兒童時代的。
小美齡是個胖乎乎的可愛的孩子,冬天,母親倪桂珍給她穿上厚厚的棉襖,使得本來就胖嘟嘟的美齡顯得更圓了,活像一隻滿地滾動的大皮球,用她自己的話講:
我還是個小女孩時就很胖,以致我的一個叔叔靈機一動,給我起了個綽號叫“小燈籠”。我記得當我三、四歲時,每走二、三步就要摔筋鬥,因為衣服太厚,太笨拙了。可是,由於自己滿身胖膘,衣服又裹得那麼嚴實,我從不記得被嚴重跌傷過。
我頭頂有兩根小辮子,用紅帶子紮著,然後卷著圓環,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發型“螃蟹眼”,這是當時小女孩中相當流行的一種發型。母親總給我穿花布衣裳,這是一種在背後開口係扣的短上衣。我的鞋子是獨一無二的,它做得看上去像個貓頭,兩旁伸出兩支貓耳朵,上麵還繡著貓胡須和眼睛。
長大一點後,母親便給我穿男孩的衣服,大概因為我是一個頑皮的姑娘。再者,母親認為我舉止那麼像個男孩,而且穿我哥哥的衣服比穿姐姐們的衣裳顯得更自然,所以她這樣做豈不正好一箭雙雕嗎?但實際上,我哥哥子文的衣服很快就小了,以致於二、三個月就要給他做新衣服,這樣我就成了他這些穿小了的衣服的繼承者。直到我9歲去美國時,絕大部分的時間裏,我都穿男孩的衣服。
宋美齡聰穎靈敏,淘氣好玩。倪桂珍從多方麵培養子女,不但讓女兒們學習識字斷文,而且希望她們精通針線活。為此,她請來一個知書達理的寡婦,教女兒們學刺繡。生性好動的美齡根本就坐不住,看著老師繡花的樣子就格格直笑,在她的影響下,藹齡、慶齡也憋不住笑,刺繡老師很生氣,不滿地說:“再笑,我不教了!”三姐妹一聽見“不教了”,就像獲得了特赦令一樣,飛也似地跑了出去。
宋家宅院後麵有一個大菜園,挨著圍牆兩邊都栽有樹,一邊是風景樹,一邊是鄉裏人種的果樹。正值桃樹豐收,蜜桃滿枝,三姐妹望著又大又鮮的蜜桃直流口水,小美齡人小膽大,二話不說,脫下鞋子,就往風景樹上爬,借著風景樹,她翻過圍牆,又爬到牆外的桃樹上,非常麻利地摘下蜜桃,扔到姐姐們的手裏。藹齡和慶齡接到桃子,坐在地上吃,小美齡顧不上下來,就在樹上嚼開了。正當三姐妹吃得津津有味時,遠處傳來一聲吆喝,果農來了。又驚又嚇,小美齡坐在樹上,嘴裏還含著半塊桃子,嚇得大哭起來,藹齡和慶齡也不知所措,幸好宋耀如及時趕來,才解了圍。
倪桂珍非常生氣,訓斥三個女兒不好好學女紅,還出去惹事生非。宋耀如卻不以為然地說,既然僅花幾美元就能買到最好的刺繡,那麼,用這種精工細活去損害孩子們的眼睛完全沒有必要,眼睛最好用於閱讀。
三姐妹們解放了,她們走出家庭,跑遍了鄉村,和周圍許多小孩子成了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做遊戲。
捉迷藏是孩子們最愛玩的遊戲。小美齡卻不太會玩,輪到她藏的時候,她往往不知道該往哪藏,很快就被人家找到了。當她去找別人時,卻又不知道該去哪找,因而,她往往成為孩子們遊戲中的小累贅,所以,孩子們都不太願意跟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