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要“嫁一個大英雄”(1)(1 / 3)

宋美齡在美國擁有一段浪漫的初戀,回國後更是擁有無數追求者,但她的抱負是“嫁一個大英雄”,直到遇上了蔣介石,這朵“遲開的花”才有了歸宿。

蔣介石在與宋美齡結婚之前已經有了三個妻妾,但他實在無法割舍對宋的傾慕,一直窮追不舍。為了迎娶才貌雙全的宋美齡,他采取各種手段,一一擺脫了與三位妻妾的關係,掃除了蔣宋聯姻的障礙。

蔣介石處理完三妻妾後,又衝破宋家的“重重關卡”,求婚獲得通過。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禮分兩次舉行,一次是中式的,一次是西式的,時人譽之為當時中國最奢華的婚禮。婚後,宋美齡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夫人”。

一、漫長戀愛途

宋美齡在戀愛和婚姻問題上不想走由家長包辦的中國傳統老路。自由、浪漫的宋美齡在美國便有了一段浪漫的初戀。後來又有一位深愛他的戀人劉紀文。但她內心的標準卻是想找一位“鐵腕級”的丈夫,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她選擇了後者,接納了當時中國的“大英雄”蔣介石。

1.浪漫的美國之戀

宋耀如家族的兒女都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和自由度,宋耀如一般也不予幹涉,但1915年二女兒宋慶齡和宋耀如的好朋友孫中山的婚事卻在宋家引起了軒然大波,宋耀如寫信告訴了宋美齡,他說他很生氣,也很傷心。

宋美齡是個聰明的姑娘,她知道,中國傳統的禮教習俗是一種可怕的東西,從父母幹涉二姐的婚姻,她聯想到了自己,父母將幹涉她的婚姻,以免宋家再出個宋慶齡第二!

其實此時宋美齡在美國已經有了意中人,他是宋子文在哈佛大學的同學,名叫彼得·李。

宋美齡由威斯裏安女子學院轉到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書爾斯利女子大學離哥哥宋子文就讀的哈佛大學比較近,兄妹倆可以互相照應。

宋子文比宋美齡大5歲,在遠離父母的異國他鄉,二姐宋慶齡已經回國,他這個做哥哥的理所當然便成了小妹的保護神和監護人。每逢周末,不是宋子文到市郊宋美齡的學校探望小妹,就是宋美齡去哈佛大學找哥哥。久而久之,宋美齡也通過哥哥的關係,認識了當時不少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牛。

當時的韋爾斯利女子大學校風很傳統,規定學生都必須穿一種像水手服的製服。麵容秀麗體態豐盈的宋美齡穿起那樣的校服,吸引了不少青年的注意力。高雅的氣質和在學校出色的表現,使宋美齡深受哈佛大學以及美國東部其他一些大學的東方大學生青睞。據她的一個朋友回憶:經常有一兩個漂亮的中國留學青年在宋美齡住所附近流連忘返。

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有一個來自江蘇的哈佛學子彼得·李引起了宋美齡特別的注意。據說,他們是1914年夏季的一個周日在哈佛校園裏認識的。

當時,宋美齡正坐在一段台階上等哥哥宋子文。突然,走過來一位風度翩翩的中國留學生,此人長得一表人材,氣質非同凡響,宋美齡的芳心一動。青年見宋美齡體態豐滿、嫵媚動人,不禁也是眼前一亮,激動不已。

接下來是一段比較溫馨的時光,他們魚雁傳書互表衷腸,一起度周末,結伴郊遊,陶醉在未來美好生活的暇想之中。

愛情就這樣來了,來得這樣突然,又這樣自然,這是宋美齡始料未及的。原本她心目中的愛情不應是這樣的,在學習英國文學時,她最喜歡出現亞瑟王騎士傳奇中的激烈戰鬥場麵,當騎士捧著情人仇敵血淋淋的首級來求愛時,愛情就產生了。而現在,一切如此迥異,這竟也是愛情?

隨著彼此之間感情日益深厚,彼得·李提出了訂婚的要求。或許他已感到眾多傾慕宋美齡的追求者的威脅,希望以婚約鎖住心上人的心。

正當宋美齡舉棋不定之際,二姐宋慶齡的婚姻遭到全家反對的消息相繼傳來。父親的信說他很生氣很傷心,大姐的信談到了父母企圖包辦宋慶齡婚姻,結果沒有成功的事,二姐的信表示自己無怨無悔。

剛開始,宋美齡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二姐竟會嫁給小時候常在家裏見到的那個孫叔叔。她立刻約哥哥子文詳談此事,兩個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深為民主、自由和個性解放等觀念折服的年青人很快就突破了年齡大小的偏見,既讚同二姐的婚姻自主,又擔心父母因憤怒傷心傷身。

二姐的婚姻風波對正在思考愛情婚姻的宋美齡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作為一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宋美齡崇尚民主、自由,反對中國的包辦婚姻,同時她也知道中國封建禮教的難以衝突。宋美齡沉思了許久,終於拿定主意,她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她要訂婚,她要在離開美國之前定婚,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傳統封建婚姻的犧牲品。

宋美齡將她與彼得·李感情的進展情況隨時向哥哥宋子文彙報,宋子文沒有像傳統的中國人那樣幹預小妹的婚姻自由,相反還做了她的高級參謀,並給予支持。他告訴小妹要自尊、自重、自強,尤其不要影響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