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要“嫁一個大英雄”(4)(1 / 3)

三、嫁給蔣介石

在宋藹齡的幫助下,蔣介石衝破了宋家的“重重關卡”,極其風光地與宋美齡舉行了婚禮,圓滿地完成了一樁政治婚姻,通過這樁婚姻,蔣介石和宋美齡各取所需,分別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實現了各自的政治抱負。

1.在感情和理智中徘徊

處理完這些棘手的事情,蔣介石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向宋美齡求婚上。在此之前,蔣介石曾采取以退為進的慣用手法,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向國民黨中央請假,到鎮江焦山休身養性,並趁此機會,加深與宋美齡的感情。

焦山,屹立在江蘇鎮江段的長江江心,江秀山青,風光綺麗。蔣介石已作好準備,由宋藹齡牽線,邀請宋美齡與他同遊焦山。1927年5月14日,蔣介石派他的衛隊長到上海去恭請宋美齡。5月15日下午3時,宋美齡乘坐蔣介石派來的一列花車抵達鎮江。

蔣介石親自帶人到車站迎接。為了討宋美齡的歡心,他刻意打扮了一下,沒穿軍裝,換了一套英國花呢西裝,戴一頂巴拿馬金絲草帽,足登一雙白皮鞋,打扮得容光煥發,頗有紳士風度。

火車進站,蔣介石立刻走上花車,與宋美齡見麵,握手言歡。而後,驅車來到江邊,再換乘小汽艇,直駛焦山。

江風習習,吹拂著宋美齡的秀發,輕撫著她那如花似玉的麵頰。她望著焦山那雄奇秀美的景色,不禁深深地陶醉其中,對身旁的蔣介石也增加了不少好感。以後的10天裏,蔣介石一直陪伴著宋美齡暢遊焦山的名勝古跡,放情於水光山色之間。這次焦山之行,使宋美齡一顆彷徨的心不再猶豫了。

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下野,開始了全力向宋美齡求婚的努力,他給宋美齡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說:“餘今無意政治活動,惟念生平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粵時,曾使人向令兄姊處示意,均未得要領,當時或因政治關係,顧餘今退而為山野之人矣,舉世所棄萬念灰絕,囊日之身經百戰,叱吒自喜,迄今思之,所謂功業宛如幻夢。獨對女士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但不知此舉世所拋之下野武人,女士視之,謂如何耳?”

宋美齡麵對歸國10年來的政治形勢變幻,憑著女性的直覺,感到接受求愛的時機已經到來,再不采取行動的話,就有失之交臂的可能。宋府顯赫的門第和不算太弱的經濟實力,對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來說已無多大吸引力,唯一還可以算作宋美齡資本的就是宋家與孫中山的姻親關係。事實上,對此時的蔣介石來說,宋家的地位和財力已不足為奇,勝過宋美齡“三十高齡”的年輕美貌的女性更是不可勝數,他看中的也是宋家和孫中山的關係,看中的是宋美齡的才氣。

不久,宋美齡表示願意同蔣介石結合,但是必須征得母親的同意。

9月16日,上海宋藹齡寓所熱鬧非凡,一個別開生麵的記者招待會正在這裏舉行。宋藹齡向記者和攝影師介紹了蔣介石和宋美齡,並宣布“蔣將軍將同我小妹喜結伉儷”。緊接著,記者手裏的鎂光燈一個勁地閃,爭先恐後地給這對新人拍照。第二天,世界許多報紙和雜誌都預先刊出了蔣宋攜手並肩的照片,在宋美齡的後半生中,和蔣介石的合影不知多少,蔣介石的威嚴和宋美齡的美貌世人皆知,可是“第一張合影”卻意義不同尋常,並配文字解釋“蔣介石與孫夫人的妹妹即將婚配”。

《紐約時報》於頭版頭條的位置刊登一則題為《蔣總司令即將與宋美齡女士結婚》的消息,並在左上角刊載了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合影。該報駐上海記者米塞爾維茨是這樣報道的:

這場在中國空前隆重的婚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據說蔣已請來了一位英國著名裁縫正在為他趕做禮服、禮帽,宋家正在為其妹趕製嫁妝,據說這份嫁妝價值三萬五千美元,是中國姑娘中至高無上的。據說蔣總司令已同結發之妻毛福梅離婚,采取的是中國最傳統的做法——休妻製,宣布她再也不是他的老婆了。除了元配夫人外,蔣似乎還送走了另外兩個“老婆”。另外宋美齡也同她的情人、當年赴美留學生劉紀文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