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參預蔣家王朝的政治活動(4)(1 / 3)

已經恢複領導權的毛澤東此時指揮紅軍在赤水河兩岸神出鬼沒,屢屢挫敗國民黨軍的作戰計劃。3月24日,蔣介石由重慶飛抵貴陽督戰。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在貴陽住了6個星期,近郊一些幽靜秀麗的去處都留下了他們遊玩的足跡。

宋美齡對四川、貴州及其他西南省份民眾種植和吸食鴉片煙深惡痛絕。她每到一處,都要發表演說或談話,大聲疾呼掃除煙禍。在重慶,她甚至勸告官吏關閉煙館,設法發動組織婦女禁姻,令她遺憾的是這些婦女毫無訓練,連組織開會等儀式都不會。宋美齡惟一能做的是把這些當作時事教育材料告訴給遺族學校的學生特別是女學生,促進他們從小樹立社會責任感。

3月底4月初,被蔣介石視之為“走投無路”的紅軍四渡赤水並突破烏江,直逼貴陽。蔣介石、宋美齡徹夜難眠,急調雲南的軍隊星夜兼程來護駕,正中紅軍調虎離山之際。紅軍乘虛直撲昆明,並於5月初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

5月12日,蔣介石帶著宋美齡等人飛往昆明,籠絡龍雲,夢想在大渡河一舉消滅紅軍,宋美齡在飛機上觀察到了被視為天險的大渡河鐵索橋。10多日後,紅軍就是由此突破重圍,把幾十萬追兵遠遠甩在身後的。

蔣宋一行在昆明受到了雲南省主席龍雲的熱烈歡迎。在昆明的10多天時間裏,宋美齡遊興大發,不僅遊覽了滇池周圍的景點,還在侍從陪伴下乘坐特製的汽車沿鐵路線南下往中越邊境一帶的個舊,雖隻到了阿迷州就因為身體不適而返回,但終於領略了一些熱帶風光,好奇心和冒險心都得到了極大滿足。

5月下旬,蔣介石輾轉飛往成都,希望在川康一帶消滅紅軍。5月29日,紅軍飛奪瀘定橋,渡過大渡河天險,宋美齡也陪丈夫來到成都。成都雖是有名的古城,可供遊覽的地方卻不多,宋美齡隻經常去寬闊的城牆上散步。街道兩旁的小手工藝品店一度讓她產生興趣。

宋美齡覺得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是個大有可為的地方,她在給遺族學校學生的信中提出要開發資源,倡辦工廠,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可惜,國民黨雖很早提出了這些計劃,卻直到這裏成了抗戰大後方才著手實施,又因為種種原因實施行動也大打折扣。

7月中旬,宋美齡曾同蔣介石去峨嵋山避暑,而此時紅軍已翻越了幾座雪山,此後又穿過了茫茫草地,於10月與陝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麵軍在甘肅靜寧、會寧地區會師,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勝利結束。蔣介石無可奈何地哀歎:“六載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3.跟隨蔣介石視察華北、西北

華北、西北地區地域遼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西北,多年以來,一直是中央政府統治最薄弱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的敏感之地。1934年10月,蔣介石在派重兵對紅軍進行了五次“圍剿”,迫使紅軍開始長征之後,接受了澳大利亞人端納的建議,攜夫人宋美齡視察了華北、西北10多個省份,以鞏固“成果”。

在對紅軍的五次“圍剿”以後,端納建議蔣介石赴西北、華北視察一下,以按撫民心。他說,在中國曆史上沒有一個統治者能把中國治理好,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地方官僚不敢如實地彙報情況,統治者又沒有時間和機會去調查。這番話引起蔣介石的深思,因此他決心偕宋美齡在全國進行一次空中旅行,巡視華北和西北各省份,以便實地視察、了解民情。

1934年10月4日,蔣介石在宋美齡、張學良、端納等人的陪同下,到達漢口。在逗留漢口的幾天中,蔣介石召集了幾次會議,討論和製訂“剿共”的新計劃,準備對工農紅軍再一次發動進攻。10月10日,蔣、宋夫婦離開漢口,前往洛陽。蔣氏夫婦洛陽之行是為參加國民黨中央軍事學院洛陽分院的開學典禮,學院為他們舉行了歡迎儀式,蔣介石對學員發表了演說。

11日下午,活動全部結束,蔣氏夫婦一行坐在列車裏,一邊靜靜地品茶,等待列車的開動。在閑談中,端納說:隻要稍微改動一下日程,即把車廂掛在列車的另一頭,就可以到西安一遊了,這一想法得到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讚同。蔣氏夫婦一行於10月14日到達西安。西安的歡迎場麵是空前的,旗幟飄揚,樂隊奏著樂,大炮也鳴了21響禮炮。宋美齡和蔣介石下車伊始就發表演說,大肆鼓吹“新生活運動”,他們還邀請在西安的所有外國傳教士參加茶話會。會上,蔣介石和宋美齡分別用漢語和英語發表演說,讚揚傳教士對中國所作出的“貢獻”,並呼籲他們協助推廣“新生活運動”。

蔣氏夫婦認識到,傳教士常年與中國民眾生活在一起,是了解他們情況的,因而傳教士能夠說出一些怎麼才能改造中國落後麵貌的方法來。傳教士還有一種特殊的獨立地位,他們可以講實話,不必像中國官員那樣由於害怕上級而有所顧慮,報喜不報憂,甚至謊話連篇。宋美齡請求傳教士誠懇陳言,並代表政府保證與他們合作。傳教士們從未受過如此殊遇,能夠與中國最高領導人對話,這使他們受寵若驚,有一人帶頭發言,其他人便紛紛發言,指出他們各自所在地區的弊端,並提出了糾正這些弊端的一些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