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行進在敵人的炮火中(2)(1 / 3)

2.五次死裏逃生

1937年11月20日,在上海失守、日軍兵鋒直指南京的時候,蔣介石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重慶。12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在重慶辦公,重慶就成為“陪都”。大批工廠、人員開始向四川遷移。政府要員則暫住武漢,武漢成為一個過渡地帶,是當時的軍事和政治中心。12月7日,南京陷落前,宋美齡陪同蔣介石離開南京,向武漢轉移。中國守軍在南京郊外進行了頑強抵抗,死傷枕籍,慘烈之至。南京城破,殘忍的日軍展開大規模屠殺,繼以焚燒奸掠,中國被俘軍民被害總數達30萬以上。慘訊傳來,蔣氏夫婦激憤填膺,悲痛欲絕。日軍的殘暴沒有摧毀國人的抵抗意誌,反而激起更加強烈的義憤。蔣介石抓緊布置了武漢會戰,宋美齡一如繼往地投身於抗戰的洪流中。在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再次撤往重慶前,蔣介石、宋美齡在武漢共停留了10個多月時間。

在武漢會戰時期,宋美齡除組織和領導全國婦女抗日,繼續開展輿論宣傳工作之外,她依然堅持到前線慰問抗日將士,鼓舞士氣。曾擔任宋美齡機要秘書的張紫葛在《在宋美齡身邊的日子》一書中記載了她四次到前線,五次死裏逃生的驚險經曆。

第一次是在河南的蘭封縣。武漢會戰初期,日軍精銳阪垣師團由河北南下合圍武漢,桂永清、邱清泉守備疏忽,以致被敵人輕易奪走了要害之地——蘭封。蔣介石聞訊大怒,限桂永清24小時奪回蘭封城,否則軍法處置。桂永清嚇得魂飛魄散,督令部隊強攻。日軍據城死守,居高臨下,大炮、機槍火網密熾。

期限已過,攻城毫無進展,白白送了一個師的兵力。看著屍橫城下,血流成河的慘景,桂永清也不禁淚如泉湧。就在此刻,宋美齡在幾個軍官簇擁下,出現在前線指揮所。她頭戴鋼盔,身套軍服。正不知所措的桂永清抹了一把眼淚,急奔上前迎接,一句“夫人,您怎麼來了”?剛說完,淚水再次溢出眼眶。

宋美齡又是氣憤,又是疼惜,眼含淚花,語音哽塞地訓斥說。“你這個軍長,什麼黃埔高材生?留學德國學的什麼?打仗有這樣打法的嗎?這不是拿弟兄們塞敵人的炮眼嗎?可惜啊!這些英勇無比的弟兄們呀!”她的眼淚終於淌下來了。

但就在這時候,敵人射來了一排炮彈。天崩地裂,硝煙濃烈。連宋美齡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軍官們擁著她緊急躲避的,還是炮彈震動的結果,她倒在了工事掩體底下,僥幸沒有喪命。

第二次是在河南富金山七十一軍的陣地上。宋希濂軍死守這要隘的第9天,宋美齡帶了幾卡車槍支彈藥來到前線。在前沿陣地的戰壕裏,團長沈芝生、張紹勳突然看到宋美齡跳進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於太激動,他們行軍禮時右手都不停地抖動。戰壕裏的官兵得知蔣夫人親自送來彈藥補給,一片歡呼。山頭軍指揮所的宋希濂得知宋美齡到來,大吃一驚,急令沈芝生等務必保護好她的安全。在宋美齡的堅決命令下,他才沒有下山來迎接。日軍並不容中國守軍有充分的休整時間,開始了新一輪進攻。先是飛機輪番轟炸掃射,繼之以密急的炮擊。陣地上一時彈片飛舞、煙霧蔽日,官兵傷亡很大。宋美齡不顧人人安危,在戰壕裏奔跑,幫著搶救傷兵。

日軍的衝鋒被打退後,宋美齡在5個幹練官兵護送下,又爬上山頭的軍指揮所。在敵機的威脅下,她和5個官兵匍匐、滾進、跳躍,迅速前進。宋美齡矯捷機敏,一如老兵,即使這樣,也讓山下的沈芝生、山上的宋希濂緊張得汗如雨下。到達宋希濂的指揮所時,這位平時漂亮而莊嚴的“第一夫人”一身塵土,套在身上的軍裝也劃開了好幾道口子。麵對激動萬分的抗日勇士們,宋美齡說:“慰勞就該到火線上!這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我正該上火線,並代表委員長與士卒同甘苦,共生死!”她掏出蔣介石親筆寫的慰問嘉獎信遞給宋希濂,鼓勵他們再接再勵。

第三次是在萬家嶺,慰勞吳奇偉率領的蔣介石王牌軍第四軍。吳奇偉的夫人龍文娛和她同行,兩個夫人都軍服綁腿,步履矯健,奔到前沿陣地。

日軍的進攻依然是老辦法,狂轟濫炸和密集炮擊後再衝鋒。吳奇偉為扭轉火力不如人的劣勢,下令在戰壕厚壁橫穿許多壕洞,洞頂土石很厚,可以暫壁轟炸。當敵人衝鋒時,就來個猛虎出洞,狠揍侵略者,萬家嶺大捷就是中國守軍這樣用勇氣和智慧奮戰來的。

宋美齡和龍文娛也同官兵們一起鑽這避彈洞,但這種壕洞也不是絕對保險的。如果炸彈或炮彈剛好命中壕洞入口處,則洞裏的人就無法逃避死神的魔爪了。當時,一顆大炸彈就剛好落在緊鄰宋美齡所躲洞口的附近。如果那炸彈左偏一點,宋美齡就粉身碎骨了。

第四次是往黃梅前線勞軍的途中。日本飛機發現了由廣濟東奔黃梅、後跟三輛卡車的一部小汽車,就反反複複追著它轟炸、掃射。當時,四麵地形開闊,無處隱藏,宋美齡隻好命司機加足油門狂奔。後來,一組炸彈的氣浪把汽車掀下馬路,幸而司機機警,飛快打開車門把宋美齡拉出來,在硝煙掩護下迅速離開,隨即又一組炸彈正中汽車,氣浪把宋美齡推到一個高坎下,她下意識地臥倒,緊貼坎壁下的溝縫才得以逃生,黃梅前線的官兵無不被宋美齡的精神和勇氣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