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寒暄之後,在院長的帶領下,三姊妹開始了視察。
宋美齡走在最前麵,她身穿深藍色軟緞旗袍,足踏黑色高跟鞋。一頭卷曲的黑發,鬆軟地從前額梳向後頸,在那兒挽成一個光滑的發髻。她胸前惟一的裝飾品,是一枚銀光閃閃的紅十字徽章,那是蔣介石為感謝她從事救死扶傷的工作而特意贈送給她的。宋美齡貫於出席這種場合,她無論走到哪裏,都笑容滿麵,楚楚動人。
走在宋美齡後麵的宋藹齡,天生一幅貴夫人的派頭,也不管打仗不打仗,照樣滿頭珠翠,珠光寶氣。她在墨綠色軟緞旗袍的外麵,罩了一件翻領的西裝,紐扣也不扣,故意露出領口處的那枚祖母綠的寶石領花,一隻碧玉鐲在她手腕上若隱若現。其富麗華貴之氣,使得圍觀者都不敢正目相視。
宋藹齡參加紅十字會工作由來已久。早在抗戰初期,為了彌補整個大上海的醫院的供給不足,她用自己的錢買了3輛救護車和37輛軍用卡車以備緊急需要。她送給宋美齡的飛行隊20餘輛軍用卡車以便運送機械和駕駛員,另外駐紮在上海附近的各師部隊也接受了宋藹齡的贈予。此外,她還親自訂做了500套皮衣送給飛行員。
人們都知道孔家是大戶人家,有意請宋藹齡出錢。“孔夫人,眼下我們醫院最最頭痛的是醫藥補給問題,庫內的葡萄糖都不足千瓶,難於維持一個星期。”副院長向她訴苦。
“你統計一下數字,尤其是急需藥品,需要多少錢?列個清單給我好不好?”宋藹齡儼然一個闊家佬,落落大方。
“那好,那好,我立即照辦。”副院長心滿意足,滿臉堆笑。
走在最後麵的是宋慶齡。同兩位姊妹相比,宋慶齡的衣著顯得樸素大方,但卻格外引人注目。她穿的雖然也是深色旗袍,但毫無裝飾,並且開叉很低。記者拍照的時候,宋慶齡總是謙讓地站在一旁,微帶笑容,講話也很少。
他們一個病房一個病房地巡視,當走到五號病房時,正趕上一個腹部重傷的老兵,由於傷口感染,剛剛咽了氣。院長頓覺臉上無光,讓3位夫人看到死人,的確是他的失職,他大聲訓斥道:“這是誰負責的傷員,太不像話了!”
宋慶齡從人叢中走到這位死者的床前,眼裏噙著淚花,把手裏捧著的一束鮮花放在老兵的床頭櫃上,然後,她又親自動手用白被單蒙住死者的頭部。她的行動是那麼自然,絲毫沒有做作之舉,鄰床傷員感動得抽泣起來。
宋慶齡的舉動不僅感染了傷病員,也感染了宋藹齡。她摘下雪白的手套,與躺在床上的重傷員挨個握手。她還當場向陸軍醫院的院長表態,保證讓每位傷員官兵出院退伍時,都可以得到一套新軍服帶領章、一包食品和一些零用錢。此外,她還承諾,如果募捐工作順利的話,她還打算為退伍軍人按月提供額外的津貼。
宋美齡問院長:“院長先生,屋裏沒安裝暖氣設備,冬天怎麼辦?”
“夫人,”院長麵有難色地答道,“不說您也知道,進口的暖氣設備一般都先供應各部部長和高級官員,醫院裏很難弄到。當然,我們也有彌補的辦法,冬天總是要在病房裏燒木炭的。”
宋慶齡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傷員身上,她對傷員說:“你們要注意清潔衛生,要常叫護士給你們洗澡,”又接著問:“分配的肥皂夠用嗎?”
“我們這種人,沒有肥皂也能過。我又不能經常洗衣服,用不著什麼肥皂。不過,我聽夫人的吩咐,盡量常洗澡。”一個傷員答道。
宋氏姊妹沿著一間間病房、一排排病床往前走。她們時常與傷員握一握手,時常對傷員說些鼓勵的話。那些耳朵被震聾的傷員盡管聽不見她們的話,但是懂她們的意思,便抱以一個感激的笑容來。宋氏姊妹此時此刻的心情雖然各有不同,但她們有個共同的意念是:這些前方將士的浴血奮戰,才鞏固了中國戰區的廣大正麵戰場。
宋氏姊妹隨後還視察了陸軍醫院的手術室,並觀看了一次手術。
“要是這小夥子還有雙腿,”宋慶齡說,“那麼他今後幹什麼都有指望。”
“多給他點特效藥,多給他輸血,錢由我付。”宋藹齡強調。
“要保住他的雙腿,我們將感謝你做的工作。”宋美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