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活躍在外交舞台上(2)(1 / 3)

2月13日,宋美齡在尼赫魯女兒陪同下前往亞格拉城,參觀了大哈瑪寺等名勝古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宋美齡說,大哈瑪寺偉麗的建築,“象征一種較該建築本身更形偉麗之精神。此種建築表示吾人之肉體雖可死滅,但精神尚存。”

2月15日下午,在接見新聞記者時,宋美齡盛讚了印度婦女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她說,“印度婦女,一如中國婦女,在重建祖國之工作中,將負有重任。此次來印,得晤印度婦女領袖多人,深信印度婦女必能完成此目的。餘所晤及之諸位女士,其大公無私之精神,感餘甚深,彼等尚為印度婦女之代表,則印度之前途,必較過去尤為光明。”

2月19日,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參觀泰戈爾國際大學。在歡迎會上,該校領導人贈給宋美齡一套絲印式漂亮女服。宋美齡在答辭中希望印度學生珍惜和平生活,對生活采取積極姿態,“以領導人民爭取自由平等”,喚起後世的子孫,以贖救自己的民族,這是不少中國青年學子正在經曆的事。

印度人士對宋美齡作了高度的讚揚,土邦聯合主席拉斯·衣·薩爾頓尼在致蔣介石夫婦的信中說:“餘之夫人及家屬與各界婦女,鹹望與尊夫人相見。餘甚望彼等有緣得獲拜見尊夫人之光榮,彼等認為尊夫人為中國第一位之偉大女領袖,不僅因尊夫人之地位關係,而因其多方麵之美德及成就故也。”有的王公在拜訪蔣氏夫婦時,還捐獻印幣2.5萬盧比,為宋美齡作婦女工作之用。

經過半個月的訪問,蔣介石夫婦對印度政情已有深入的了解,遂於2月21日在加爾各答發表了《告印度人民書》。這一重要文告闡明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中印兩國有悠久的友誼。中國與印度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2,其毗連之國境有3000公裏之長,其文化、經濟關係之曆史,有2000年之久,然而兩國間從未有一次武力之衝突,此種悠久和平之邦實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未有,此足證明吾兩大民族實為世界真正和平之民族。而且,中印兩國國民之德性,亦有共同之特點,即為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之崇尚,所以吾人傳統之精神,乃不惜犧牲自己,以達其救世之目的。

二是印度應當積極參加反侵略戰爭。因為已分為侵略與反侵略兩大陣營,進行著自由與奴隸、光明與黑暗之戰。日軍野蠻殘暴,凡是想為國家和人類爭取自由的人絕無中立旁觀的可能,印度要早日獲得自由獨立,隻有一致擁護大西洋憲章及26國反侵略共同宣言,積極地參加此次反侵略戰線,聯合中、美、英、蘇等同盟國,一致奮鬥,獲得中印兩大民族自由。無論中國與印度,其中如有任何一民族不能得到自由,則世界即無真正和平可言。

三是呼籲英國從速賦予印度更能發揮其精神與物資方麵的無限力量,這是對大英帝國有益無損的最賢明政策。這個文告全文是宋美齡用英語對印度廣播的,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印度民眾對《告印度人民書》反應極佳,每日各地首領到領事館或去信對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表示敬意者有數十起,認為他們的訪印可“增厚中印友誼,亦且促進印人對日覺悟”。國大黨黨報及各大報分別發表社論,讚頌他們“不辭勞疲,顧及中印友誼及世界前途,遠道飛行,令人景仰,尤盼隨時指導,”“早日實行,東亞文明,實深利賴。”

美國也給予很高的評價,華盛頓政府深表關注,《告印度人民書》引起了各界強烈同情,各大報對此皆有評論。原來在外交政策方麵主張不同的報紙現在也一致擁護印度獨立,並希望蔣氏夫婦或許能勸告印度貢獻全部力量以抗戰。認為若能於中國偉大貢獻之外,進而動員印度龐大潛力,則所予同盟之幫助不可限量。

英國反應強烈,但普遍認為戰時解決印度問題不合時宜。上下兩院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上院議員薩慕爾認為蔣氏夫婦的訪印與《告印度人民書》的發表,對印人必有影響,“英政府應鼓勵印度各派領袖,自相磋議,提出具體方案,印度危在眉睫,惟中國可以為其援助”;新殖民部長兼上院政府代表克蘭彭稱“印人自治,亦為英政府之主張,並非消極一味反對”;下院議員倍立夏稱“希望英政府從速以徹底的普遍的方案接受建議”;保守黨議員諾克思則認為“在目前戰事進行期間,對印度作任何政治上之主張,等於狂語”;克利浦斯爵士則代表政府謹慎地說:“印度已瀕險境,英政府對其統一及作戰力量整個問題,十分關注,但茲事體大,政府將召集國會詳加討論。”

英國各報也紛紛對此評論,但也如同議院一樣觀點不一,《斯特導報》稱蔣氏夫婦“勸英印兩方麵覺悟其責任,以遠大眼光共謀合作,為惟一解決英屬地問題之途徑”;接近政府的《每日電聞》則稱“印度問題之困難症結,並非英政府不願滿足印度之正當企圖壟斷權力之要求。蔣氏夫婦訪印,必已使此覺悟日本揚言之共榮待遇,與現在印人在英政府統治之下享受之地位,究有不同”;《旁觀周報》評論說:“告別印度書中,申述世界戰爭,告誡印民欲達其民族自由思想,須首先戰勝各軸心國,主持人類公道,抵抗侵略,為印民建國條件,英方應使印民滿足其欲望,印民亦應證明其獨立能力,此種開誠布公是樸實中而兼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