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活躍在外交舞台上(7)(1 / 3)

除了四處講演外,宋美齡還充分利用在美國的機會,將有關抗日的軍情及時通告美國,同時積極爭取美國支援中國抗日。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她在對美外交方麵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決定貸中國A24機150架,由4月份起在美交貨,P40N1機150架,由5月份起交貨,以上兩項均定於12月底交完。此外,美國每月空運近萬噸物資支援中國抗戰,還派技術人員及機器來華幫助中國建立煉油廠。

宋美齡還就緬甸問題與羅斯福、丘吉爾進行了磋商。緬甸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緬甸被日軍侵占,美國向蔣介石和在華美國空軍供應物資的陸路交通就完全被切斷,不得不越過駝峰航線空運物資,而且空運量也隻有一萬噸左右。這使前線失利、外援匱乏的中國很難支持抗戰的局麵。中國的抗戰,在很大程度上牽製了日本的軍隊,這就減輕了英美兩國的壓力。所以羅斯福主張,為了使蔣介石堅持抗戰,除了維持空運接濟外,還必須打通陸上運輸線,這就要反攻緬甸。丘吉爾也希望殺回緬甸,支持中國繼續抗戰,並利用中國基地進行空軍活動,但反對在緬甸進行大規模的戰役,反對在緬甸進行兩棲進攻。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宋美齡就反攻緬甸的決策在美國進行了活動。宋美齡提出了反攻緬甸分兩步走,即以局部反攻緬甸中美合作為根據,俟臘戍收複後,竭力進行全麵反攻的戰略。

宋美齡在美國開展的各項宣傳活動,尤其是“曆次演講”,使美國人深刻地認識到了抗擊日本勢在必行。於是決定由國會議員五人組成“小組委員會”,與馬歇爾商議,赴太平洋各戰區視察“軍事動態”。宋美齡抓住這個機會,邀請這個“小組委員會”赴中國考察,以增強其對抗中國抗戰的了解,從而爭取美國援。

宋美齡在美國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訪問,為中國的抗日爭取了最大限度的美援。

3.加拿大之行

1943年6月15日,宋美齡乘火車到達加拿大訪問,並在加拿大國會大廈發表演說,成為在加拿大國會發表演說的第一位外國女性。加拿大議長、首相和參議員、眾議員出席了大會。在這個長篇的演講中,她說:

餘久擬訪問諸君與貴國,今日得與諸君晤聚一堂,深自欣幸,尤以得向貴國國會致詞,為一光榮之事。蓋貴國國會,就其製度而言,實起於古代良好之製度,即盎克魯撒克遜民族賢人議會,迄今一脈相傳,從未中斷。此一製度,不論在升平或非常時代,俱已證明其效能。所謂議會政治,在諸君與餘視之,乃是建立於國家根本法律以及人民公意之上,而其政策之實施,亦必在人民所付托之範圍內。其於此長久慣例之權威,以及國家最高權所訂之法律,遂有習慣與法律兩種。習慣,即所謂“不成文法”;法律,即“成文法”。

公元前第一世紀中一位羅馬大著作家曾雲:“人民不是無數個人為任何緣由而有之集,而是一大群人,因為對於法律表示同意,並具有共同利益,而遂彼此聯結之集合。”吾人大抵均願承認,一個真正議會政體,乃人類理性所能發現演進之最近乎完善政體。而所謂議會政體,乃是實法“法治”。換言之,議會政體以久遠習慣與正確理性為基礎。無一個人,無一團體,無一階級,能處法律之上。議會具有訂立法律之最高權力,而個人隻有因違犯法律之故,始得加以懲罰。由此每一公民處身於法律範圍之內,因而得到保護。

接著,她由議會政體轉向法西斯哲學,並將二者作了比較:

今試將議會政體,與彼一度勢將淹沒文明世界之軸心暴政,作一對較,並試將法西斯哲學,加以分析,以發現其與諸君之哲學根本相異之點。此種對校與分析,或屬饒有興趣。

今日德意誌之所以成一暴戾之獨裁政體,蓋因其剝削受治者公開辯論之權利。法西斯主義者以為強力之優越,即可成為一個政府之合法條件與合理根據。彼等既以威迫誘惑使人民迷信其領袖絕無錯誤之可能,又複否論人民有權責問在位握權者之或有錯誤。反之,吾人身屬聯合國家者,則接受非難詢問。容許抱持各種異見者享有討論之權,務使各人心胸中潛伏深藏之一切思想,亦均得分析而權衡之。此則因吾人認其為“一種方法,比諸專製政體之最科學方法,可產生較良好之通常人類”。

在分析法西斯政權的暴虐之後,宋美齡又指責了美國對日的縱容政策:

餘向貴國偉大鄰邦美國國會致詞之中,曾謂為聯合國家之共同利益計,不應縱容日本安然占有其在中國與他處所侵入之地區,蓋日本正在利用時間,積存廣大之資源,以繼續軸心之侵略戰爭。在過去十二月,日本所強奪之物資其數量殊堪驚人。平均每個月運往日本之原料,計自中國長城以南之占領區者達三百二十萬噸之物資,以吾東北四省,以及亞洲之其他部分,以供應其正在建設中之重工業。簡言之,過去一年之中,日本為供給其武裝軍隊之用,自中國強迫而奪運之原料,約計一萬萬噸。此一數字,尚不包括在中國占領區內日本軍隊所用之糧食。至於日本去年自馬來西亞運走之物資,約計六百萬噸,以之與自中國奪取者相較,約為一與十六之比。由此更可見將日本逐出中國之為重要。日本正在繼續加強其地位,為全世界凶惡之威脅,而且日本正在加緊榨取中國之資源,以對付整個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