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初上台灣島(1)(1 / 3)

1950年1月,宋美齡結束在美國的“隱居”,回到風雨飄搖的台灣。離美之前,宋美齡為挽回麵子,發表了告別的廣播講話。

宋美齡到台灣便積極發起婦女運動進行反共活動,宣傳美化蔣介石,陪同蔣介石出席外事或重要禮儀場合,成為蔣介石的重要政治幫手。

作為台灣“娘子軍”的總頭目,宋美齡掌握著“婦聯會”等一些組織,並“創造”出一係列“佳績”和“形象”。通過控製婦女界,宋美齡以活躍的婦女運動加深了在政界的影響力。不過,在國民黨正式組織係統內,她隻是有名無權的“頭號評議委員”。

一、黯然神傷回台灣

蔣介石退居台灣後,宋美齡並未離他而去,而選擇其處境維艱的時期回到了台灣,給蔣介石以極大的安慰;成為士林官邸女主人的宋美齡是蔣介石政治上的重要幫手,蔣介石複職後,她更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發起婦女運動,陪同蔣介石出席外事或禮儀場合、發表文章或通過演講宣傳蔣介石,此外,她還注意培植“夫人派”,保持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

1.離美前的演說

蔣介石“心有餘悸”地逃往台灣,而蟄居美國的宋美齡日子也不好過。關於美中關係的“白皮書”發表之後,雖然馬歇爾夫人依然熱情邀請她一起度假,舒緩了一下尷尬的心態,但不久友人中就有人暗示她不能久留下去了。昔日人見人愛的公主突然成了不受歡迎的“灰姑娘”,這種落差讓宋美齡倍感世態炎涼。她決定離開美國。

但是宋美齡仍不“服輸”,臨行前,她要對美國人民發表告別廣播講話。1950年1月9日,宋美齡在裏弗代爾寓所向全美發表廣播演說。她首先向美國人民辭行,感謝他們“殷切的接待”。她無限傷感地告訴美國人民:

“幾天之後,我就要同到中國去了。我不是回到南京、重慶、上海或廣州,我不是回到我們的大陸上去,我要回到我的人民所在地的台灣島去,台灣是我們一切希望的堡壘,是反抗一個異族蹂躪我國的基地。”

她講道:“不論有無援助,我們一定打下去。我們數百萬同胞正在致力於長期鬥爭。隻要我們一息尚存,隻要我們對上帝存有信心,我們就要奮鬥,無一日之一時不用來為爭取自由而鬥爭。”這番話無非是表表決心,撐撐麵子而已,一字一句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宋美齡激動地宣示:“大陸上被壓迫的人民隻要號角一響,必將起而聞風響應,協同反攻部隊,摧毀共產黨的暴政。”

宋美齡不點名地批評美國統治集團中對蔣介石失去興趣的人們,說“那些貪生怕死不顧道義的人們,可能認為無可救藥而要將中國予以注銷了”。

她更加憤恨地指名抨擊英國,對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憤慨。她說:“在道義上怯懦的人們現在正在拋棄我們了”,她“以沉重的心情”“看見曾為盟友的英國,過去雖以數百萬生命獻在自由的壇前,而今竟已被它的領袖導人政治陰謀的魔窟。英國為了幾塊銀子的代價出賣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我說她‘太可恥了’!”罵完英國,她接著總結道:“大兒在道義上是邪惡的,就永遠不會在政治上有公理的。”

和“那些貪生怕死不顧道義的人們”,“在道義上怯懦的人們”相對比,她的夫君蔣介石是值得讚頌的。她誇耀蔣介石的反共經曆,“蔣總統是世界政治家中首先揭發共產黨徒陰謀的第一人,同時也是著手反共的第一人”,“1927年的國共決裂,就是由他單獨負責的。”

極強的自尊心驅使她講道:“我不能再向美國人民需求什麼。我在貴國停留的這幾個月中,沒有發表演說,也沒有作過呼籲,我們國家雖然亟需你們的援助,但我從來未參加求援的競爭。”為了維護自尊,說出這種與實際完全相反的話,暴露出她求援不能而言之悻悻的情緒。“要告訴你們我為什麼這樣緘默。一個國家采取一個正義行動的時候,就和一個人行善一樣,必須是出於他的良知,而不是出諸他人的請求或要求。行動有出於仁慈,有出於體恤,有出於正義。而正義是善,因為它本身是善。”

接著,她不無感慨地說:“每次離開美國,我總不免意緒茫然。”在她所謂的“意緒茫然”中,也摻雜著幾多自尊與驕傲。她將自己與蔣介石比作受過亡國恥辱的蘇格蘭國王布魯斯。她說:“我們的朋友們!我們的國家受了屈辱,我們政府現在孤懸海外的島上,蘇格蘭的布魯斯,曾由山洞出來和他的人民站在一起,我們也要從島上出來和我們的人民站在一起!”

這篇演說詞是宋美齡親自動筆的還是請人捉刀的,不得而知。她的文字的確是獨樹一幟,但毛病是華而不實。顧維鈞曾與宋美齡的英國老師丘奇夫人談論過宋美齡,當他為宋美齡的光輝業績和流暢的英文向她致以敬意,並說我現在已知道蔣夫人是跟誰學的英語而恭維丘奇夫人時,丘奇夫人說:“不包括她用的那些華而不實之詞。”對於她這次離美前的演說,美國聽眾中除了那些議院內外的政客外,大多數人並不關心她說了些什麼。“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切均已成為昨日黃花。

但“有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宋美齡專程赴美“創造奇跡”,結果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無意中全美藝術家協會公布:蔣犬人美齡當選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宋美齡美在何處?《紐約時報》揭示:“蔣夫人之鼻列為世界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