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實質上的“外交部長”(4)(1 / 3)

錢複,台灣大名鼎鼎的才子,他的父親是台灣大學已故校長錢思亮。錢複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華,他才思敏捷,智力過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很有成就,寫得一手好文章,待到自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歸來,則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都已是無人可比了。

宋美齡早就得知此人是一位才子,可是,即使是如此一位名聲在外的人才,要擔任“總統”的英文秘書,還是要經過一定的考試程序。

那一次,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直接召見錢複,作最後階段的口試。錢複的優點是穩健持重,反應敏捷,口齒清晰,英文程度自然更是不在話下。口試的時間比較長,大概作了將近一個小時。結束之後,隻見錢複有些麵紅耳赤地走了出來。蔣介石問宋美齡:“你覺得這個青年人如何?”宋美齡很小以為然地幹脆說道:“我覺得他的英文還馬馬虎虎,算是不錯了!”蔣介石知道宋美齡的意思,所謂的“馬馬虎虎”,以宋美齡的標準,便是可以錄用了。

這樣,錢複便正式進入蔣介石的幕僚群,後來正式踏上仕途。而改寫錢複命運的,不是別的,正是宋美齡最後一次口試奠下的基礎。錢複也不負宋美齡之信任,的確是一位青年才俊。每次“國宴”或是重要的外交場合,如果是由他擔任翻譯,他總給人一種大將之風的感覺,很少有翻譯不清或聽不懂的時候。

台灣外交界“三沈”之一的沈錡,當初即是因為口譯能力強,被宋美齡一眼相中,深受宋美齡賞識,被宋美齡推薦給蔣介石作為他的英文秘書的。

宋美齡對沈劍虹的英文能力也相當賞識。當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來台灣訪問,蔣介石和艾森豪威爾在“總統府”前的廣場,對歡迎群眾作演說,宋美齡親自指名讓沈劍虹作同聲翻譯。那次沈劍虹翻譯得很好,從此以後蔣介石和宋美齡就更加深了對沈劍虹的信任。沈劍虹的前途更是因此而一帆風順,官至“外交部長”。葉公超、沈昌煥也深受宋美齡賞識,隻是他們都是在大陸時代就被用了,並沒有躬逢其盛,讓宋美齡直接口試,不然的話,在官場上必有更大的作為。

當上了蔣介石的英文秘書,在其他人看來是千載難逢的幸事,但是就這些英文秘書自己而言,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有了出頭之日。事實上,英文秘書也好,“總統”幕僚也罷,哪怕是一個“部長”,在蔣介石的眼中,也不過是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無關緊要的人物,並沒有什麼值得好炫耀的事。

當過“外交部長”的沈劍虹,到了總統府見蔣介石或宋美齡的時候,連走路都是踮著腳尖,小心翼翼,放輕腳步,甚至是躡手躡腳,“總統府”內的服務人員每次見到他的這副模樣都覺得十分滑稽。沈劍虹之所以連走路都如此小心謹慎,甚至有些恐懼,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知道蔣介石怕吵,特別是蔣介石睡午覺的時候,如果誰在這時候驚動了蔣介石,那就不得了了,輕則被蔣介石罵一頓,重則直接卷鋪蓋卷回家。所以在士林官邸的地上走路,誰都不敢大聲。

據沈劍虹自己回憶擔任蔣介石英文秘書的酸甜苦辣道:當蔣介石出巡的時候,如有外賓晉見,則須陪侍。擔任翻譯工作的人必須是隨叫隨到,根本沒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候,有的時候如星期日,本來沒有什麼安排,正準備與家人和朋友出去玩玩,散散心,但隻要“總統府”一個電話打來,就必須立即拋開家事趕到“總統府”去。

接見外賓時的口譯工作並不難,如係一般外賓,則應酬性較大,至於“友邦使節”,如美國使節或政界人物,則所談的均是關係重大的事情,不得有絲毫的差池。蔣介石對於重要的外賓極為用心,接見前必先參閱有關部門——主要是“外交部新聞局”事先準備的背景材料,有時候還將他要說的先寫下綱要,讓英文秘書先行過目,以便口譯時有所遵循。每次談話後,蔣介石必然會囑咐寫成中文紀錄,呈閱後再譯成英文送對方作為備忘錄。蔣介石對於說話、備忘錄的措詞十分嚴謹,有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後才能送出。

當蔣介石英文秘書的另一項任務,就是處理英文書信,信的內容應酬性的多於實務性的。重要的文件,一概由“外交部”起草。但有時也有例外,譬如蔣介石同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往來書信中,不少是由沈劍虹根據蔣介石親筆書寫的要點,譯成英文後呈“外交部”簽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