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我將再起”(6)(1 / 2)

3.無法再起

宋美齡在台灣的日子飛逝如梭,1988年,蔣經國去世了。宋美齡悲痛已極,連續4天不思飲食。舉行追悼會時,她坐著輪椅從側門進入靈堂,從電視屏幕上人們可以看到她哀戚滿麵。

蔣經國死後,“副總統”李登輝曾幾次前去士林官邸向宋美齡請示彙報工作。1月27日,國民黨中常會經過事前的激烈鬥爭,通過由李登輝代理國民黨主席。宋美齡對於這種急急忙忙推舉代理國民黨主席之舉持有不同意見,宋美齡雖已被排出權力圈,但政治嗅覺依然敏銳,她看出台島內外和台前幕後各種複雜的因素,急急推出李登輝當國民黨主席是想借李登輝奪“夫人派”的權。

蔣經國病逝,標誌著蔣氏父子兩代政治強人統治的結束。如果將蔣經國病逝時的台灣政情同蔣介石死時台灣政情作一比較,即可發現蔣經國病逝時台灣政情逐漸趨向複雜與動蕩。

原來,蔣經國時代,國民黨內各派勢力經過調整,形成了“官邸派”與“開明派”。“官邸派”屬於保守營壘,主要是沈昌煥與國民黨當時第一“文膽”秦孝儀、《聯合報》係董事長王惕吾、“行政院”院長俞國華等。“開明派”關鍵人物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李煥、副秘書長宋楚瑜及中常委、《中國時報》董事長餘紀忠。“官邸派”礙於“憲法”規定,知道要阻止李登輝繼任“總統”是不可能的,他們想推出俞國華與李登輝爭奪國民黨主席職位,若爭奪失敗,再擁宋美齡在黨內充當黨魁。

蔣經國病逝當晚7時,國民黨中常會召開緊急會議,俞國華主持會議,會議聽取“榮總”副院長、蔣經國醫療組召集人薑必寧報告蔣經國病逝經過,會上宣讀了蔣經國遺囑,最後會議議定三件事:全體國民黨員恪遵蔣經國遺囑;由李登輝繼任總統;立即展開治喪事宜。

會後7時30分,“行政院”院長俞國華在國民黨總部發布蔣經國病逝的消息,三家電視台和各廣播電台中斷了正常節目。隨後,台灣最高當局宣布哀悼期為30天,此間不得舉行聚餐、集會、遊行及請願活動,台灣軍方也宣布,從1月13日晚8時始,台灣三軍部隊一律停止休假、加強戒備。晚8時8分,李登輝依憲政體製繼任“總統”,並舉行宣誓典禮。“司法院長”林洋港監督,李登輝的宣讀誓詞:

餘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餘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托。如弗誓言,願受國家嚴厲製裁,謹誓。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立即向民眾發表談話,宜稱將繼承蔣經國遺誌,推行民主憲政,堅守反共複國決策,早日完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使命。

對於李登輝依法繼任“總統”,台灣各種政治勢力不以為意,各界關注的焦點足由誰來當國民黨主席。事實上,李登輝繼任“總統”後,並未解決權力繼承問題。如果蔣經國在生前安排一位副主席,今天就不會有這個麻煩。蔣經國在生前有足夠的時間與足夠的精力來做這件事,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在此新舊權力交替的關鍵時刻,李登輝顯現出他嫻熟的政治手腕。

首先,他在繼任“總統”後,立即向國民黨元老執弟子禮,上任第二天,他先拜訪了宋美齡。第三天,李登輝前往“榮總”探望嚴家淦,就當前國事懇切交談,嚴稱:“團結合作,互助互信,是當前國人應有的共識,唯有如此才能勝利成功。”16-17日,他又分別登門請教張群、陳立夫等6位國民黨元老,表示自己多年追隨蔣經國,今後將遵循蔣介石、蔣經國遺願。與此同時,李一有時間就往蔣經國靈堂致敬,由於李登輝的多方努力,他獲得了國民黨《中央日報》的高度評價:“謙和、勤政。”

其後,李登輝策動少壯派寫推戴書。蔣經國病逝後,國民黨中常會決定暫不推舉黨主席,在國民黨十三大召開之前,將維持由國民黨中常委輪流主持中常會的做法,以便確保過去領導中心的穩定運作,但處在曆史轉折關頭,形勢瞬息萬變。1月18日,以台灣省籍少壯派趙少康為首的39名國民黨藉立法委員聯名簽署了推戴李登輝為國民黨中央代主席的聲明,表示:“推李登輝為代理本黨主席,以維護全民信心,並維護本黨形象。”

隨後,“國大”代表,不同黨派“監委”分別聯署簽名推舉李登輝任代主席,以趙少康等人的主張及出身看,李登輝很難脫掉策動推戴的幹係。

隨後,李登輝拉攏李煥、宋楚瑜等開明派。在李登輝接受國民黨中央主席一職問題上,李煥、宋楚瑜的作用至關重要。本來,李煥也主張到國民黨十三大時解決黨主席人選問題。趙少康提出推戴書後,李煥作為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接見了趙少康。李煥表示:趙少康在此時這樣做是不合適的,國民黨主席到十三大召開時,自然會有結論。同時,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馬英九也在台北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國民黨中央主席的人選問題仍留待7月份召開的十三大來解決。原定明日召開的中常會討論是否推舉主席之事已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