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生在上海十裏洋場,長在大洋彼岸,來自虔誠的基督教家庭,受的是近代西式教育,加之天生麗質,年輕時就已是領導潮流的時髦女郎,後來又成為了美麗的“第一夫人”。在日常生活中,宋美齡有獨到的美感品位和高雅的舉止,並非常注重身體的保養,直到晚年仍能保持良好的儀容形態。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宋美齡嚴格地遵守基督教的儀式和教義,在演說辭中也經常引用《聖經》裏的原話,並將其為人處事原則引到政治生活中去,在晚年時得以退出國民黨內部黨派糾紛,過著淡泊寧靜的生活。
宋美齡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習慣,喜歡在晚間看書、跳舞、聽音樂、看電影,後來又增加了讓人按摩和畫畫兩項癖好。
一、美麗的“第一夫人”
宋美齡天生麗質,姿容秀麗,所受的西式教育又造就了其優雅的風度和獨到的美感品味,年輕的時候就是領導潮流的摩登女郎,特殊的身份地位又為其奢華生活提供了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宋美齡非常講究身體的保養,對吃穿住用都極為考究,使其到了晚年仍然能夠保持良好的儀容體態。
1.摩登女郎
宋美齡靚麗的姿容,是她作為“第一夫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早在美國讀書期間,宋美齡就倍受老師和同學的欣賞。她曾經就讀的美國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一位教員,對宋美齡作了一份保密的評價,一直收藏在該校的檔案室中。她寫到:“她是很受傾慕的,並不僅是因為當時她和她的兩個姐姐一樣的漂亮,而是因為她有激情,待人真誠。”
從1908年到1917年,宋美齡在美國學習了近10年,幾乎在美國讀完了從小學到大學的課程,她所受的教育是全盤的美式教育。1917年的宋美齡已經從一個圓臉蛋的小姑娘出落成一位姿容秀麗的妙齡少女。她身材豐滿,體態輕盈,一條梳得一絲不苟的長辮子垂在身後,更把她襯托得風姿綽約、楚楚動人,加之舉止文雅,熱情大方,宛如一朵夏日裏盛開的紅蓮,飽滿、熱烈,深深吸引著同學和老師們的目光。
作為一個美國學校的女學生,宋美齡身著美國女孩的流行服飾,青春、健美,與當時中國的小腳女人不可同日而語。宋氏姊妹的衣服是從上海寄來的中國料子縫製的,但式樣全是美國式。在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三姐妹,宋慶齡被譽為“羅莎蒙德”,宋美齡則以“美”聞名。
宋美齡在韋爾斯利女子大學常被引用的一句口頭禪是:“隻有我的臉像個東方人。”美國記者矣米莉·哈恩曾寫到:“從一張她和另外兩位也穿著水兵服裝、梳著蓬鬆發型的學生一起拍的照片來看,連她的臉也不太象東方人。她看起來完全像戰前那種類型的美國女大學生,回到了五弦琴、奶油糖的時代,牆上掛著三角旗,雖然有學問,卻以仍然享有小姐的殊榮而驕傲。”
毫無疑問,這樣的評價除了說話人的主觀意象之外,也印證了宋美齡的美國化之深。1917年7月,宋美齡結束了美國的學習生涯,回到宋家住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上一棟新買的小樓。當時社會上乃至親朋之中,有人對回國留學生有特殊的成見,認為他們穿洋服、說洋話,滿身洋味,與國人格格不入,因此對之多有嫌惡。宋美齡回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位中國教師,教她學習漢語。時光荏苒,不懈努力的宋美齡已能像運用英語一樣,以一口流利的漢語公開發表演說。
在衣著方麵,宋美齡很快回歸到中國服飾著裝上。但是,極富創新精神的她,按著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中國服裝的某些陳舊式樣進行改革,揉合西裝的優點。因而,她自己設計的時裝總是贏得時髦女性的青睞。
例如,按中國慣例,青年女子隻能身著筒式上衣,旗袍也是筒式的,而她總是將腰部裁得很合體。她還經常滿不在乎地穿著一身剪裁時髦的女式騎裝,頭戴一頂秀雅的寬簷女帽。這種標新立異的時裝改革,一經出籠,既引導當時時裝潮流,又具有某種前衛特征,頗受時髦女郎的崇尚。合身的女裝和旗袍很快推廣開來,有的女孩騎馬時也穿起馬褲,這分明是受宋美齡的影響,因為,她有時在公開場合也著便褲。
服飾的個性化,充分表現了宋美齡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性格。初回上海的留美姑娘,美麗、活潑,並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很快贏得了社交場上的人們的關注。
上海,對宋家這樣顯赫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遊刃有餘的地方。有人說,他們為上海西方式的奢華侈糜增添了中國式的富貴榮華。的確如此,宋家的好友都像宋家一樣,擁有私人汽車,在揮霍無度的社交聚會上,他們縱情享樂。歐戰結束後,上海商業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更為宋氏家族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當他們為某位家庭成員祝壽時,一般要舉行為期幾天的盛大宴會,還要聘請劇團的名角到家裏來,為他們的親戚朋友唱堂會。凡有如此場合,宋美齡必親臨現場,並擔任主持人。
宋美齡的穿著非常講究,最早喜歡洋裝,後來一直習慣穿著旗袍,她的旗袍有一個基本的特色,就是都很合身,加之她鍾情三寸高跟鞋,走起路來,搖曳生姿,豐姿高雅,如楊柳扶風,把她曲線優美的身材,襯托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