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宋美齡的人都知道,宋美齡的宗教精神始終如一,從無改悔。初到台灣島的一年,她的隨從有急事向蔣介石報告,一大早就趕往士林官邸。蔣介石一般四五點左右就起床,這名隨從4點多鍾就到了士林官邸,得到允許晉見蔣介石,當他走進蔣介石的書房,隻見蔣介石和宋美齡正跪在一起作“晨課”,隨從們通常隻知道,宋美齡是個夜貓子,過慣了夜生活,很晚才睡,然而並不知道她竟然能早起同蔣介石一起作“晨課”。這一場麵讓隨從頗生感慨。許多人對宋美齡的宗教態度十分敬佩,並相信她由於信仰宗教的原因,才沒有參與國民黨內部的黨派糾紛,退居圈外,過著淡泊寧靜的晚年生活。
1994年9月,當宋美齡結束在台灣探視孔令偉病情的行程,返回美國時,她親手送給李登輝一本名為《IN GOD WE TRURT》(我們相信上帝)一書,表明白己的心跡。當時雖然島內興起了擁立宋美齡的風聲,但宋美齡這一舉動,無疑給世人一個明證,無論以前怎樣,晚年的宋美齡全心向教,無意於政治,準備把餘生都奉獻給上帝。這符合宋美齡的幾十年宗教心態,也許,隻有宗教才是她最值得信賴的,正如她從前所說:
我想上帝是很善良的,不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能了解我們的前景如何,我們就沒有什麼勇氣通過最初的階段了。
把自己完全交托給上帝,任憑政治風吹雨打,基督給宋美齡的人生帶來了光明和心靈的寄托。
三、夜生活片斷
宋美齡習慣於晚睡晚起,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喜歡在晚間看書、跳舞、聽音樂,還經常在士林官邸看電影,直至夜深人靜方才休息;到晚年後宋美齡又多了一項讓人按摩的癖好;在經過深刻苦努力學習後,繪畫也成為她夜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
1.書房·舞樂·看電影
宋美齡的作息時間有別於常人,她是有名的夜貓子,喜歡投放精力於夜晚。白天她可以睡到上午11點鍾,一到晚上則神采奕奕特別有精神。有人說她是一日之計始於夜,一點也不過分。
了解宋美齡的生活,首先要從她的夜生活人手,她的大部分生活內容集中在夜問,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性養成了她愛靜、專心的性格。
夜幕降臨,宋美齡的一天正式開始。宋美齡喜歡在書房看書。她的書房陳設著她非常欣賞的兩幅畫,一幅是國畫,畫麵是全副戎裝的“香妃”;一幅是西畫,“少女讀書”圖。
侍從們都了解宋美齡掛這兩幅畫的寓意,“少女讀書”圖象征著她勤奮好學,另一幅清畫“香妃”圖,描繪的是一個西域女武人,這兩幅畫從某種程度上表示著宋美齡的自我標榜和自我激勵。宋美齡一直把自己看作拯救民族危亡、肩負國運興衰曆史使命的時代女強人,她希望自己是一個文武雙全、德業雙修的全才。因而,兩幅畫所表述的寓意和她的期許不謀而合。
夜深人靜的時候,宋美齡會凝望著這兩幅畫陷入深思。從美國到大陸,從大陸到台灣,有多少個不寐的夜晚,宋美齡在苦思冥想中度過,除了研習《聖經》,宋美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頭腦思索一些“國政”大事。但是事與願違,“蔣家王朝”終成衰落,宋美齡的“我將再起”徒留餘音,那些不眠之夜終於隨風而逝了。有誰還願意了解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嫗青在燈下的苦心呢?
年輕時代的宋美齡喜歡跳舞,抗日戰爭前,她經常去上海小住,為的是在十裏洋場的氛圍中享受一下洋化情調,跳舞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的宋美齡,對跳舞頗有嗜好,不足驚奇。但是同浙江鄉紳出生又受過日本武士道教育、生活刻板、了無情趣的蔣介石結婚後,情況就有些不同。大陸時期,宋美齡經常去參加孔祥熙公館裏舉行的舞會,跳舞的人多半是自己家裏的親族和十分親近的朋友,一般人員很難參與進來。每逢孔家舉行舞會,大廳燈火輝煌,那些與孔家、宋家交往從密的政經界人士,聚集於此,狂歡勁舞,間或談政論商,真是熱鬧非凡,宋美齡自然而然地被捧為舞會皇後。
有關宋美齡跳舞的傳言,野史比正史多。早年大陸的新聞比蔣介石時代的台灣開放,一些報紙特別是小報的花邊新聞關於宋美齡跳舞的內容特別多。那時,一些小報上公開登載宋美齡和一位美國記者跳舞的軼事。宋美齡因為喜歡跳舞,難免去跳舞的過程中結識一些出色的人物,這位記者正是與宋美齡跳舞跳出了情誼。慣於跳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與某人搭配跳舞配合默契跳出感覺後,就會“舞情”專一了。由於宋美齡較多與這位美國記者合舞,且又頗多相見恨晚的姿態,難免有人看了要說閑話或望景生義。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故事的內容就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