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緯國生性直率,敢說敢為,思想解放,這在台灣的權力圈中自然吃虧不少。特別是自20世紀40年代起就對自己的身世產生懷疑,有一次在公開場合講:“我的母親受了一輩子委屈!”此語一出,傳十傳百,軍中議論紛紛。顯然,蔣緯國的母親既非毛福梅,又不是宋美齡,究竟為何人?人們自然就懷疑到“領袖”蔣介石的個人操守上。諸如此類,讓蔣介石、蔣緯國哭笑不得。
1961年,蔣緯國晉升為中將,但因兄長不久當上了“國防部”部長,蔣緯國遲遲得不到升遷,自己牢騷滿腹,同仁亦抱打不平,在中將銜上一千就是14年,行將退役之際,由於宋美齡的過問,“萬年中將”的笑談才告結事。
1975年9月,宋美齡準備赴美散心,以解失去丈夫之悲痛和權力鬥爭中的不快。在宋美齡赴美之前,官邸一片忙乎,秘書、侍衛們都在幫助收拾行李,蔣經國兄弟也前來送行。在啟程前一二個小時,蔣緯國便到了士林官邸。這一天,與往日不同,蔣緯國居然全副戎裝,還佩帶勳章勳標,進門便給夫人敬禮,宋美齡不禁奇怪起來,好好端詳了好一陣子,問蔣緯國:“你穿軍裝的確很有精神,但平常來這裏都不穿,啥事情今天給我送行又穿軍裝又行軍禮?”
蔣緯國回答:“因為再過不久,我就沒有資格再穿軍服了。所以今天給媽送行,特地讓媽看看我穿軍裝的模樣。”
宋美齡不明白怎麼回事,緯國怎麼還會沒有資格穿軍裝!問他“為什麼?”蔣緯國說軍中製度強製限齡退役,並謂今年已到了他中將退齡退役之年了,他已在報請退役了。宋美齡回來時,他已退役,自然看不出他穿軍裝的樣子。對限齡退役之事,她還是不明白,因為何應欽、薛嶽等常見到的老軍人,一直都穿軍裝,就再問他:“何敬之為什麼繼續穿?”“那是一級上將,終身製。”蔣緯國回答。
宋美齡終於明白了。這時,蔣經國一家也到了。蔣緯國站起來,向他行了個軍禮。蔣經國不解地說:“在家裏幹什麼來這一套!”宋美齡指著蔣緯國問蔣經國:“他做軍人還行嗎?”“他本來就是軍人,幹得很出色。”蔣經國回答。“既然他幹軍人很出色,為什麼聽說他在辦報請退役手續,要脫掉軍裝?”宋美齡問道。這時,蔣經國明白過來了:“緯國中將年齡到了,也聽說他在報請退齡退役,不過我已經交代給他辦升級上將的事情。”
這樣,宋美齡走後不久,蔣經國便讓蔣緯國當上了上將。在蔣緯國的一生中,被他稱作“母親”的人有三位,對此蔣緯國的內心表達著不同的愛。
1940年的一天,蔣緯國在宋美齡的書房中偶然翻到一本名為《亞洲內幕》(Inside Asia)的英文書,書中有段文字引起了蔣緯國的關注,“蔣介石的第二個兒子蔣緯國少尉,實際是國民黨的一位部長級長官所生,後來為了某種原因,過繼給蔣介石。”書中暗示,這部長官是時任考試院院長的戴季陶。不久,蔣緯國便到這位被他稱為“親伯”的戴院長處詢問此事,戴“王顧左右而言他”,並拿出一張他與蔣介石的合影問蔣緯國,蔣緯國像誰,而不作正麵回答。
到台灣後,姚冶誠為他解開了身世之謎,蔣緯國驚異不已。1953年,蔣緯國到日本尋找母親的蹤跡,在別人的指引下,來到金子的墳前,流淚憑吊,悵然若失。1989年1月,蔣緯國公開對外“征求身世真相”,獲得不少材料,並專程赴美向宋美齡查證,才方信不疑。
姚冶誠是蔣介石納的妾,也是終身未育。蔣介石把蔣緯國帶回國內後,交姚撫養。姚冶誠盡心盡力,與蔣緯國生活在一起,直至他出國學習,走進軍旅。蔣緯國對姚冶誠非常孝順,到台灣後姚冶誠在蔣緯國的照料下生活。每逢姚冶誠的生日,蔣緯國便操辦一場,博得老太太歡心。姚死時,蔣緯國準備辦得隆重一點,但遭到了蔣介石、蔣經國的反對。直到姚百年冥辰,蔣緯國才把場麵搞得有聲有色,算是了卻了自己一樁心願。
在蔣緯國的心中,宋美齡這位“母親”與他並無母子之情,但卻是他的朋友、長輩、老師,他們有共同的生活情趣——歐美生活作風,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兩人的共同話題較多,較之蔣經國,宋美齡更喜歡蔣緯國。
姚冶誠死後,蔣緯國更將對母親的愛獻給了宋美齡,平時問寒問暖,迎來送往,甚至讓自己的妻子長期在美陪伴宋美齡,可謂事孝極至。1997年9月1日,蔣緯國病逝的消息傳到美國,宋美齡悲痛難持。
3.大衛可靠
在宋美齡的心中,蔣經國、蔣緯國雖都是她的“繼子”,但她更把孔令侃看成自己的兒子,因為孔令侃畢竟與她有間接的血脈關係。
孔令侃是孔祥熙、宋藹齡之子。孔祥熙共有子女四人:孔令侃、孔令傑、孔令儀、孔令偉,孔令侃是長子。還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個性。孔家飯後有吃水果的習慣,有一次,水果盤傳到了孔令侃的麵前,剛好,上邊的梨子爛了一點,孔令侃不想要這個梨,又不敢在母親麵前挑選,便說:“我今天不想吃水果。”於是盤子繼續往下傳,那個爛了一點兒的梨子被孔令儀拿走了。當盤子再一次傳到孔令侃麵前時,他說:“我還是吃點水果吧。”其他孩子見狀大叫:“這不公平,大衛(孔令侃的英文名字)騙人。”孔令侃滿不在乎地告訴大家說:“這是吃梨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