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後梁太祖朱溫(1 / 3)

太祖朱溫

降唐封疆漸成強藩

三個孩子壯年之後,性情各異。老大朱昱老實本分,盡心於劉家農田;老二朱存與老三朱溫都十分健壯有力,但卻不安於勞作,尤其是朱溫。

進入乾符年間(874—879)後,河南、山東地區經常有人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其中以王仙芝與黃巢最為強盛,他們頻頻在曹、沂、徐、宋、汝、鄧一帶活動,吸引著許多人前去投奔,朱溫也十分向往。一天,朱溫決計出走。他約著二兄朱存,辭別母親與長兄,前去投奔了黃巢。

朱溫與兄長朱存加入起義軍後,隨軍南征北戰,多立戰功。其間,朱存戰死江南。朱溫則因臨陣驍勇,被提拔為隊長、偏將軍,黃巢攻入長安後,他已成為一員重要將領。

中和二年(882)九月,經過一番權衡後,朱溫殺監軍嚴實,投降唐王朝。遠在成都的僖宗聞訊大喜,立即下詔授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自此,朱全忠率軍加入了鎮壓起義軍的行列,所至大行殺掠,毫不手軟,為唐王朝立下一個又一個戰功。

中和三年(883)二月,朱全忠因作戰有功,被唐王朝任命為宣武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有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其後,朱全忠軟硬兼施,逐漸兼並群雄,成為勢力最強的一個藩鎮。

挾持天子自立為帝

勢力強盛後,朱全忠便想直接控製朝廷,甚至還想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唐朝此時雖然無地無兵,但內部鬥爭依然尖銳,尤其是朝官與宦官間的“南衙北司”之爭更是連綿不斷,愈演愈烈。各派力量都向藩鎮尋找依附與支持。頭號藩鎮朱全忠自然也成了他們的首要目標。宰相崔胤一直與昭宗皇帝計議誅殺宦官一事。崔胤主張殺盡宦官,宮內事務由宮女執掌。但當時京城的禁軍由宦官掌握,權閹韓全誨洞悉崔胤密謀後,教唆禁軍喧鬧,上訴崔胤克扣冬衣,要求皇帝解除他兼任的三司使一職。崔胤知道事情泄露,馬上致書朱全忠,聲稱接到密詔,要全忠率軍前來迎駕。有了這一借口,朱全忠即由汴州出兵西上。天複一年(9O1)十一月,韓全誨率禁軍劫昭宗奔往鳳翔。朱全忠入關,乘勢收取華州韓建,繼續西去。

天祐元年(9O4)正月初,全忠上表昭宗,稱宰相崔胤專權亂國,離間君臣,理應誅除。昭宗接到上表,罷崔胤宰相,降為太子少傅。朱全忠密令朱友諒將崔胤殺於家中。率大軍進屯河中,派牙將寇彥卿向昭宗上表,請求遷都洛陽。接著,又致書宰相裴樞,要他率百官東行。二十七日,昭宗由長安出發,朱全忠令原留在長安的部將張廷範為禦營使,率部護衛昭宗。

閏四月,昭宗至洛陽,全忠以部將朱友恭、族叔朱琮分別為左右龍武統軍,負責宿衛,其它重要位置也都換上自己的人。五月,昭宗在崇勳殿宴請全忠及百官,宴罷,又召全忠入便殿,繼續宴飲,朱全忠怕有埋伏不敢入內。不久,全忠回到汴州,密令朱友恭、族叔朱琮等人殺掉昭宗,立13歲的輝王為帝。八月,朱友恭等殺昭宗,假稱皇太後令,使輝王祚即帝位。

朱全忠聽到昭宗遇害的消息,裝作大吃一驚,伏地痛哭,十月三日,趕到洛陽,又伏在昭宗柩前痛哭不已,並一本正經地朝見新帝。次日,為滅口,朱全忠借故朱友恭、族叔朱琮治軍不嚴,所部士卒擾亂市肆,將友恭貶崔州司戶,叔琮貶白州司戶,接著,都令其自盡。友恭臨死大罵全忠:“賣我以塞天下之謗!”

新帝年少,不通政事,朱全忠這才放心地返回汴州。為防萬一,次年二月,他又令人將昭宗諸子全部殺掉。六月,又將原朝中重臣3O餘人押到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內),殺掉後投入黃河。

朱全忠經過幾年的經營,唐朝廷可以說已成了朱氏朝廷。即使這樣,朱全忠仍急不可耐地要登基稱帝,他命樞密使楊玄暉與宰相柳璨措置此事。楊、柳二人雖然也傾心於朱全忠登基稱帝,但他們總想讓全忠按傳統習慣一步一步地受禪,合乎禮法,又名正言順。因此,準備按魏晉以來受禪的禮儀逐步進行。

天祐二年(9O5)十月,先授朱全忠天下兵馬元帥,下一步準備封為魏王,然後再加九錫、受禪。

第二年,朱全忠平定了魏博藩鎮的叛亂,回到汴州,禦史大夫薛貽矩代表哀帝前來勞問。貽矩見朱全忠,請行臣禮,全忠不肯,但貽矩還是像參見皇帝那樣拜了一通,朱全忠也未執意阻止。貽矩回洛陽後,對哀帝及眾大臣道“元帥有受禪之意矣”。得到這一消息,大臣們立即急急進行受禪的各種準備,哀帝也下了詔書,稱二月禪位,朱全忠象征性地加以推辭。

二月,唐大臣共同請哀帝退位,宰相率百官向全忠勸進,朱全忠所控製的其它藩鎮以及湖南馬殷、嶺南趙隱也遣使勸進。朱全忠名義上又推讓了一番,經過幾次往複,到三月二十七日,哀帝正式退位。百官以宰相張文蔚為首,攜帶玉璽,備起儀仗,浩浩蕩蕩開赴汴州。還未等百官來到,全忠便迫不及待地在汴州新修成的金祥殿理事。不過,因為還未正式稱帝,朱全忠隻是自稱寡人,各種箋、表都匆匆去掉唐朝年號,新年號要等稱帝後才有,都暫時隻標月日,不寫某年。第三天,張文蔚率百官來到汴州。

四月五日,朱全忠改名朱晃,完成了稱帝前的最後一項準備工作。四月七日,張文蔚等人乘輅車帶著玉璽前來;諸司諸部門都備起儀仗來到金祥殿前,獻上玉璽,為全忠加冕。然後,張文蔚宣讀哀帝讓位文書,百官群臣在殿前舞蹈慶賀,大呼萬歲。全忠正式即帝位,建梁朝,定年號為開平。

儀式完畢,朱全忠在玄德殿大宴群臣,舉酒對群臣道:“朕輔政不久,此次稱帝多賴諸公推戴。”群臣多唯唯諾諾,不敢發言。隻有薛貽矩等人順著他的話,頌揚其功德卓著,理應應天順人,登基稱帝。朱全忠十分滿意。

宮闈驚變被刺身亡

梁朝的建立,使黃河流域實現了局部統一,而且,朱全忠在稱帝之初,也能實行一些寬鬆政策,比較注重農業生產,這即使是表象,但比起軍閥混戰,畢竟強了些,這使梁朝社會有了一些起色。

開平元年(9O7)正月,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這年九月,朱全忠親自率軍渡河北上,但河東之兵都堅壁不出。十一月,全忠退還洛陽,鬱疾致病。

乾化二年(912)初,河東兵大舉攻討幽州,劉守光向梁求救。二月,朱全忠病情稍緩和了些,決定再次率軍北上,但遭到河東軍偷襲大敗,朱全忠羞愧交加,病情加劇。四月,返回洛陽,全忠病情急劇惡化,梁朝上下都在議論嗣君問題。

全忠長子友裕已死,另有二子友穎、三子友貞與養子友文,還有幼子友敬等人。此時友文與友貞均在汴州,友穎在洛陽。這三個子嗣中,全忠對養子友文更看重一些。

朱全忠夫人張氏已於天祐元年(9O4)病死。此後,朱全忠即放縱淫佚,縱情聲色,常常召幾位兒子的夫人入宮服侍,視作妃嬪。友文之妻王氏容貌出眾,尤受朱全忠寵愛。這也是他看重友文的重要原因。

五月末,朱全忠自知已不久於人世,命王氏去汴州召友文。當時友穎之妻張氏也在旁邊,馬上出宮將此事報告友穎。友穎本以為在全忠嫡子中自己年齡最長,理應立為太子,對全忠中意友文,一直不肯立自己作太子一事憤憤不平。得到這一消息,知道父親要將帝位傳付友文,急急與左右隨從進行策劃。六月一日,宮中傳下詔令,貶友穎為萊州刺史。按當時慣例,凡被貶官員,多於途中被賜死。友穎見情況緊急,加快了活動步伐。次日,悄悄進入禁軍左龍虎軍營,要統軍韓勍發禁軍相助。當晚,韓勍派牙兵五百人跟隨友穎進入皇宮,突入全忠歇息的寢殿。全忠強撐著起身問道:“反者為誰?”友穎答:“非他人也。”全忠見是友穎,責罵道:“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穎反罵:“老賊萬段。”命仆夫馮遷諤向前刺殺全忠。友穎用破舊毯子將全忠裹起,秘不發喪。馬上派供奉官去汴州,令友貞殺友文。

六月三日,假稱全忠旨意,命友穎權主軍國之務。六月五日,供奉官返回,稱友文已死,友穎方宣布全忠病終,自己即帝位。

友穎將朱全忠葬於河南伊闕縣(今河南伊川西南),陵稱“宣陵”,為朱全忠加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高祖”。全忠死時61歲。

朱溫宮廷生活秘聞

賢德之妻的秘聞

張惠是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的妻子,開平二年被追冊為賢妃,乾化二年又追諡為元貞皇後。

張惠家住宋州碭山縣(今安徽碭山縣)梁亭裏。她是宋州刺史張蕤的女兒。她身材窈窕,臉龐清秀,脂粉輕施,衣著素雅,特別是在眉宇間露出一種脫俗的英氣。有一次,她隨母到廟裏進香,被朱溫瞧見,簡直呆了,隻是嘴裏喃喃道:“陰麗華、陰麗華……”他把她的出現驚呼為陰麗華再世。

說起朱溫,他排行第三,小名叫朱阿三,與張惠同鄉,是碭山幹溝人。世家為儒,祖父叫朱信,父親叫朱誠,皆以教書為業。其父早死,僅有的家產很快蕩盡。寡母王氏不得已攜三子投奔肖縣地主劉崇家,母為傭媼,三子為傭工。

朱溫少年時喜歡弄槍舞棒,次兄朱存與他相似,也是個淘氣鬼。朱溫在劉家,不願耕作,每日遊手好閑,以雄勇自負,鄉裏人都很討厭他。成人後,仍劣性不改,時常闖禍。劉家無可奈何,隻好由著他的性子胡來。

朱溫善於騎射,經常與朱存背上弓,帶上箭,上山打獵,以此取樂。有一天,兄弟二人逐鹿來到宋州(今河南商丘)郊外,此時已是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景致令人賞心悅目。二人剛想坐下來休息,忽見兩輛香車在綠蔭紅牆旁邊停了下來。車裏走出母女二人,來寺拈香,隨行的士衛大聲叱道:“刺史張大人的夫人和小姐前來拜佛,不準外人入內。”朱溫一聽是同鄉富家張蕤的女兒,不由好奇,待那母女從寺裏出來,朱溫仔細端詳那刺史的千金,直看得眼睛出神,忘記了眨眼,隻是喃喃道:“陰麗華,陰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