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西楚霸王項羽(3 / 3)

這時,漢王兵勢很盛,糧食充足,而項王的軍隊卻疲憊不堪,糧食也快吃光了。漢王派遣陸賈去勸說項王,請他放了太公,項王不答應。漢王又派侯公去勸說項王,項王這才與漢王訂約,把天下從中間分成兩半。割讓鴻溝以西的土地歸漢,鴻溝以東的地區歸楚。項王同意了這個方案,隨即歸還了漢王的父母妻子,軍中都高呼萬歲。漢王於是封侯公為平國君。侯公卻躲起來不肯見漢王。漢王說:“這是天下有名的辯士,所到之處可以傾國,所以才封給他平國君的稱號。”

項王接受盟約以後,就退陣引兵東歸。

漢王也打算西歸。張良、陳平對他說:“漢已擁有大半個天下,諸侯也都歸附於漢。楚兵疲敝,糧食已經斷絕,這正是上天滅亡楚國的時機啊,不如趁此機會消滅它。現在放過楚軍不去攻打,這就是‘養虎給自己留下禍患‘啊。”漢王聽取了他們的意見。

漢王五年,漢王於是追擊項王到陽夏南麵,停止進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時間,共同進攻楚軍。到達固陵,而韓信、彭越的軍隊都沒前來會合。楚軍攻打漢軍,大敗漢軍。漢王再度逃回營壘,深挖壕溝獨自堅守。漢王對張良說:“諸侯不遵守盟約,怎麼辦呢?”張良答道:“楚軍將要被消滅了,可韓信、彭越還沒有得到封地,自然不會來的。君王如果能跟他們共分天下,他們馬上就可以到達。如果不能,那麼天下事就難以預料了。君王如果能把從陳縣以東直到海濱的地區,全部封給韓信;把睢陽以北直到穀地的土地,劃給彭越。讓他們各自對楚軍作戰,那麼楚國就很容易被打敗了。”漢王說:“很好。”於是就派使者去對韓信、彭越說:“你們合力攻打楚國,楚國被消滅後,自陳縣以東到海濱的土地劃給齊王,從睢陽以北至穀城的地盤給彭相國。”使者達到後,韓信、彭越都回報說:“請求現在就攻打楚軍。”韓信於是從齊國前往,劉賈的軍隊從壽春也一同進兵,屠戮了城父,到達垓下。大司馬周殷背叛楚國,以舒城之兵屠戮了六地,發動九江的軍隊,跟隨劉賈、彭越都在垓下會合,進逼項王。

項王在垓下築壁壘駐紮軍隊,兵員短缺,糧食已盡,漢軍和諸侯的軍隊把垓下圍了好幾重。夜裏聽到漢軍四麵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王於是大驚道:“漢軍難道把楚國都占領了?為何有這麼多楚國人呢!”項王就在夜間起來,在帳中飲酒。有個名叫虞姬的美人,經常得到項王的寵幸而跟隨在他身邊;還有一匹名叫馬騅的駿馬,項王經常騎著它四處征戰。於是項王便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了好幾遍,美人作詩應和。項王哭著流下了幾行熱淚,左右的人都跟著哭泣,悲傷得抬不起頭來。

於是項王跨上戰馬,麾下壯士騎馬跟隨他的有八百多人,趁夜突出重圍,向南急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漢王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擊他們。項王渡過淮河,能夠跟上的騎兵隻有一百多人了。項王來到陰陵迷失了道路,問一位耕田的老翁,老翁騙他說:“向左。”項王向左,於是陷進大沼澤地裏。因此漢軍追上了他。項王於是又引兵向東,來到東城,身邊隻剩下二十八個騎兵。漢軍騎兵在後麵追趕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對他的騎兵說:“我起兵至今已有八年了,身經七十多次戰鬥,阻擋我的都被我攻破消滅,跟我交戰的都被我征服,從未失敗過,於是稱霸而擁有天下。可如今竟被困在這裏,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作戰的過失造成的。今天必定要決一死戰,我希望為各位痛快決戰,一定要連勝三次,讓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敵將,砍斷敵軍軍旗,好讓各位知道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作戰的過失造成的。”於是將騎兵分成四隊,分別向四個方向突圍。漢軍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項王對他的騎兵說:“我為你殺掉一名漢軍將領。”他命令騎兵向四方奔馳而下,約定到山的東邊分三處會合。於是項王大聲呼喊著奔馳而下,漢軍紛紛後退,於是斬殺了一名漢將。當時,赤泉侯為騎兵將領,追擊項王,項王瞪著眼睛向他大吼,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受了驚嚇,躲避出好幾裏地。項王與他的騎兵會合成三處。漢軍不知道項王在哪裏,於是也兵分三路,重新包圍了楚軍。項王就奔馳到漢軍中,又斬殺了漢軍的一名都尉,殺死了幾十個上百個漢軍騎兵,重新聚集起他的騎士,隻損失了兩名騎兵。於是對他的騎士們說:“怎麼樣?”騎士們都佩服地說:“確實像大王說的那樣。”

於是項王就想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劃著船前來等候,對項王說:“江東地方雖小,但也有方圓千裏,民眾有幾十萬人,也足以稱王了。希望大王趕快渡江。現在隻有我有船,即使漢軍來了,也無法渡江。”項王笑道:“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什麼江呢!況且我項籍帶著八千名江東子弟渡江西進,如今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回來,即使江東父老兄弟可憐我而擁立我為王,我又有什麼麵目去見他們呢?即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不內心慚愧嗎?”於是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一位長者。我騎這匹馬已經五年了,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裏,我不忍心殺掉它,就把它賞賜給您吧。”於是命令騎士們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漢軍接戰。項羽獨自一人就殺死了幾百名漢軍士兵。項王身上也有十幾處傷,回頭看見漢軍騎兵中的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麵對項王,指給王翳說:“他就是項王。”項王就說:“我聽說漢王為求購我的人頭出價千金,封賞萬戶,我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於是自刎而死。王翳割取了項羽的頭顱,其餘的漢軍騎兵相互撕殺爭搶項羽的屍體,自相殘殺的有幾十人。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到項羽的一部分屍身,五個人把所得的屍身合在一起,正好是項羽的全身。於是把懸賞的封地分成五份: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項王死後,楚地全部投降漢王,隻有魯地不投降。漢王於是率領天下軍隊準備血洗魯地,因為魯地人恪守禮義,為君主誓死守節,於是拿著項王的頭給魯地人看,魯地的百姓這才歸降。開始的時候,楚懷王初封項羽為魯公,等到他死後,魯地又是最後投降,於是以魯公的禮節把項王安葬在穀城。漢王為他發喪致哀,哭祭一番然後離去。

項氏宗族的各個支屬,漢王都沒有誅殺。於是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屬項氏宗族,漢王賜他們姓劉。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裏聽說‘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重瞳子。項羽難道是舜帝的後代嗎?否則為什麼興起得如此突然呢!秦朝失去了治理國政的正道,陳涉首先發難,天下豪傑蜂擁而起,互相兼並爭奪,不可勝數。然而項羽沒有尺寸封地,乘勢興起於田間隴畝之中,經過三年時間,就率領五路諸侯滅亡秦朝,分割天下,封王封侯,天下政事都由項羽主宰,號稱‘霸王,地位雖然沒有善終,但在近古以來也是從未有過的。等到項羽離開關中而迷戀楚地,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再去埋怨王侯們背叛自己,也就很難了。他自誇功勞,隻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而不師法古代。認為霸王的大業,要靠武力征服來統治天下。五年後終於亡國,死在東城,臨死前還不覺悟、不自責,錯得也太過分了。還聲稱‘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失造成的,豈不是很荒謬嗎!”

虞姬之死

彗星

以前我們敘述的幾位後妃姬妾,都占了很長的篇幅,倒不是她們比其他死於非命的後妃姬妾,有啥特別,而是她們留下的史料較多。在以後的曆史中,不久就會間斷地出現一些彗星似的美女,她們驀然間滑過天際,身居高位,光豔四射,但也驀然間血落如雨,倉促結束自己的生命,宇宙又恢複沉寂。全靠一兩部史書上的片段記載,在茫茫人海中,為後人留下煙霧般迷離的印象;而這印象,幾乎幾句話就可說盡。

公元前三世紀九O年代,中國正陷於改朝換代的大混戰之中,統一中國的秦王朝瓦解,英雄豪傑,紛紛起兵,拚死拚活,最後隻剩下兩個大頭目。如果在秦王朝之前,不要說兩個大頭目,縱有三個四個大頭目,都沒有關係,因為中國境內七個王國林立並存,分裂得太久啦。可是秦王朝之後,中國人心理上已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所以這剩下來的兩個大頭目,就非拚得隻剩下來一個不可。中國人的苦難,就更為難解難說。這兩個大頭目,一是項羽先生,一是劉邦先生。

項羽先生是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彪形大漢,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之一,他跟西方世界的軍事天才漢尼拔先生,同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英雄人物。提起漢尼拔先生,西洋老爺人人皆知。公元前三世紀八O年代前二一九年,第二次布匿戰爭揭幕,漢尼拔先生穿過伊比利安半島,把戰爭帶到羅馬帝國本土,三年後的坎尼會戰,羅馬軍團大敗,七萬人有六萬七千人戰死,僅有可憐的三千人逃生。漢尼拔先生率領的迦太基軍團,轉戰各地,攻無不勝,戰無不取,直抵羅馬城下,把羅馬帝國打得叫苦連天,眼看就要惡性倒閉。最後羅馬海軍切斷他的海上補給線,他才不得不撤回本國,可是已在羅馬帝國本土上整整打了十八年。公元前二O二年,羅馬軍團追擊,漢尼拔先生在本國疲憊迎戰,嚐到他平生第一次失敗。

正當漢尼拔先生在羅馬帝國境內轉戰,節節勝利時,項羽先生也在中國境內轉戰,也節節勝利,而且還一度建立中央政府,他稱他的王朝為“西楚”,自稱為“霸王”,定都彭城(江蘇省銅山縣)。項羽先生的悲劇根源,在於他沒有政治頭腦,卻偏偏坐上非有政治頭腦才可以坐上的寶座。他的政治頭腦愚蠢,跟他的軍事天才,成尖銳的對比。就在他用武力統一中國的時候——公元前三世紀九O年代前二O六年,他卻自己把秩序重新搞亂。這是有原因的,他閣下是故楚王國沒落的貴族後裔,僅僅兩年前,不過還是江東(長江下遊南岸,即太湖附近)的一個無業遊民,乘著秦王朝崩潰,聚集了一批惡少,大幹特幹,不但沒有送掉老命,還成為中國的元首,自然而然地把天下事看得簡單無比,認為隻要兵強馬壯,就可以一意孤行,想幹啥就幹啥。

最嚴重的一個錯誤是他胡亂封王。隨著他西征的聯軍,差不多都是各個新興王國派出的軍隊。項羽先生一時高興,或一時不高興,竟把隨他西征的一些將軍,都封成國王,反而把將軍的頂頭上司,即派遣他們西征的原來的那些國王,驅逐到別的地方。嗚呼,那些新興王國的國王,跟項羽先生一樣,天下也是“打”出來的,當然不吃這一套,於是,好不容易平息下來的混亂,再度爆發。最糟的是,項羽先生的死對頭劉邦先生,原來約定好要封為秦王(陝西省中部)的,項羽先生卻把他封到萬山叢中去當漢中王(陝西省南部)。劉先生遂第一個起兵反抗。公元前二O六年到前二O二年,五年之中,兩個大頭目生死決鬥,殺得赤地千裏,血流成河。

劉邦先生的出身更差勁,項羽先生不過是無業遊民,劉邦先生卻是典型的地痞流氓。這場戰爭中,項羽先生百戰百勝,劉邦先生百戰百敗。但劉邦先生像蒼蠅一樣,項羽先生一巴掌下去,劉邦先生就嗡的一聲飛啦,東南西北飛了一陣,兜了個大圈小圈,最後仍兜回來原地再幹。項羽先生要求的是速戰速決,卻始終捕捉不到劉邦先生西漢兵團的野戰主力,把他閣下急得哇哇亂叫,派人到劉邦先生那裏,要求決戰,劉邦先生笑曰:“請你回去稟報項老哥,俺可是寧願鬥智,而不鬥力。”

顯然的,在純軍事上,劉邦先生不是對手,所以他才不得不鬥智,鬥智是一種謀略戰。劉邦先生有重要的兩大謀略,使他奠立決定性勝利的基礎。

第一個偉大的謀略,是使項羽先生自己覺得偉大非常,把他惟一的智囊範增先生,一腳踢出大門。嗚呼,劉邦先生有三個肱股幹部:一是後勤總司令蕭何先生,他使後方社會保持安定繁榮,更使補充兵源源不缺。一是參謀總長張良先生,他的神機妙算,能料敵於千裏之外。另一是陸海軍大元帥韓信先生,他是一個比項羽先生更高明的軍事天才,他在短短的數年之中,掃蕩了黃河以北所有的新興王國和地方割據政權。而項羽先生隻有一位範增先生,範增先生的智慧超過項羽,可是項羽先生手下的軍隊超過範增。大權力決定一切的社會,最初項羽先生還很謙恭,後來既然偉大不凡,再加上劉邦集團的陰謀詭計,項羽先生遂疑心範增先生要叛變啦。疑心一起,蠢血即沸,於是把範增先生驅逐回鄉。從此項羽先生陷於孤立,任憑劉邦先生作弄擺布——劉邦先生跺腳他就跳,劉邦先生咳嗽他就叫,恍恍惚惚,身不由己。

垓下歌舞

劉邦先生第二個偉大的謀略是“和談”。公元前二O三年,劉邦先生向項羽先生提議談判,義正詞嚴的話,悲天憫人的話,以及拍馬屁的話,說了兩火車。然後信誓旦旦曰:“如果劉邦負約,是劉邦背信,而你閣下理滿天下,古人不雲乎:‘師直為壯,師曲為老,劉邦既然為人所不齒,你閣下以直道而行,天下何人能敵?劉邦背信食言,自為天下所不容,何能跟你閣下抗衡哉?”

項羽先生一聽,對呀,對呀,有理有理,馬上答應。議定以鴻溝(河南滎陽縣西一條小河)為界,鴻溝以東的東中國,歸項羽先生的西楚政府,鴻溝以西的西中國,歸劉邦先生的西漢政府。其實,要說項羽先生比劉邦先生政治低能則可,要說項羽先生傻到會在這麼件大事上受騙則不可。實在是他也筋疲力盡,能喘一口氣,就抓住機會喘一口氣。

政治真正使人歎息,鴻溝為界的盟約,墨跡剛幹,項羽先生率領他的軍隊撤退,劉邦先生立刻變卦,下令追擊。項羽先生氣得暴跳如雷,而西楚兵團的戰士,憬悟到受了欺騙,馬上猛烈還擊,把劉邦先生再一次打得抱頭鼠竄。然而,這是項羽最後一次勝利矣,韓信先生大軍趕到,就在垓下(安徽省靈壁縣),布置下口袋陣地——在那個時代,稱為“十麵埋伏”。項羽先生有勇無謀,他率領的西楚精銳常勝軍,一步一步,走入陷阱。

就在垓下,我們的女主角虞姬女士,像彗星般地在軍營中出現,也像彗星般地在軍營中殞滅。

虞姬,姓虞,她的名字已經失傳。虞姬者,虞小姐,虞女士也。也有人說虞是她的名,姓啥則不可考矣。江蘇省吳縣人。項羽先生於公元前二O九年在下相(江蘇省宿遷縣)殺了縣長起兵時,打到吳縣,一瞧虞姬女士,貌如天仙,三圍更是該粗的地方粗,該細的地方細,而且書畫歌舞,無一不精,還是一個才女。在那個時代,美女易得,才女難求,項羽先生就來一個真正的霸王硬上弓。不過英雄美人,卻相見恨晚,十分恩愛,項羽轉戰南北,總把虞姬帶在身邊,如影隨形,她分享了項羽先生的威風,也分享了項羽先生的榮耀。然而,她是一位善良純潔的女孩,從沒有幹涉過政治,從沒有在西楚王朝扮演過使人注目或使人遷怒的角色,更沒有替項羽先生得罪過一個人,或做出一件傷害西楚政府的事。可是,她卻遭受西楚政府覆亡的災難。

公元前二O二年初春,劉邦先生的西漢兵團,在垓下把西楚兵團重重包圍。當晚,滿天星鬥,月星如晝。忽然間,四麵八方的西漢兵團陣地中,傳出楚歌,項羽先生側耳傾聽,大駭曰:“我們疆土難道全部陷落了?何楚國人之多也?”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項羽先生的力量隻剩下這支孤軍。而這支孤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現在隻殘存八百騎兵。他閣下不能入睡,就在營帳中徘徊,虞姬女士在旁陪伴。項羽先生的戰馬,名叫“烏騅”,也在帳外長嘶,項羽先生百感交集,慷慨悲歌。歌曰:

力拔山嶽啊,氣蓋江河

情勢險惡啊,烏騅仍不肯離棄我

烏騅不肯離棄我啊,我該如何

虞姬啊虞姬,我該如何

一麵唱,一麵落下英雄窮途末路的眼淚。虞姬女士也隨著他唱,最後,她起身為項羽先生舞蹈,一麵舞,一麵唱她自製的詩曲:

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這是一個悲涼的場麵,項羽先生眾叛親離,隻有八百騎兵仍效忠他,一匹戰馬和一位美女仍愛他。然而世界之大,已無他容身之地。虞姬女士知道這一點,往事已不堪回首,她泣曰:“我生隨著你,死也隨著你,願你為國保重。”趁著項羽先生不備,她舉劍自刎。

——她如果苟延殘喘地活下去,一定會被西漢兵團捉住,十拿九穩的,劉邦先生要她上床。以虞姬之美和虞姬之才,也可能成為下文我們將要敘述的戚懿女士。唉,那結局將更悲慘。

項羽先生抱屍痛哭,就在屍體倒處,掘土成墓,把虞姬女士安葬。至今安徽省定遠縣城南三十公裏,墓塚仍在。然而荒煙野蔓,狐鼠鼯蔻,徒使後人感傷。不過,虞姬女士除了給我們留下這段可歌可泣的事跡外,她還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相當地位,詞曲中有“虞美人”調,就是為紀念這位美女而作,地下有知,也足慰芳魂矣。

京戲中的《霸王別姬》,是最成功的一幕歌劇。當舞台上女主角出現,唱出“冰輪乍湧”優美的詞句,觀眾雖在千載以下,仍覺淒惋。虞姬女士跟西施女士不一樣,聖崽醬蘿卜之流,還能硬著嘴巴,說是西施女士把吳王國搞亡的,卻無法說虞姬女士把西楚王國搞亡,躲過一刀,也是幸事。

彗星刹那間呈現,又刹那間消失。曆史上,虞姬女士隻在這一晚露麵,在完成悲劇後,又歸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