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漢高祖劉邦(1 / 3)

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字季(一說小名劉季),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出生於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中陽裏。父親名瑞,兄弟四人,高祖排行老三,長兄名伯,次兄名仲,少弟名交。青年時被擁立為“沛公”,漢王元年(前2O6)被項羽立為漢王;漢王五年(前2O2)正式稱帝,國號為漢。是前漢王朝第一代皇帝,廟號“高祖”。

傳奇經曆豪傑本色

劉邦小時候也讀過一些書,但他絕非本分的讀書人。他性格豁達粗獷,待人寬厚。平時很少參加家庭農業生產,他的父親曾為此多次責備他。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經統一全國,他通過考試當上了秦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係非常親密。但他這時也成了一個酒色之徒。後來被他封為齊王的大兒子劉肥的母親曹氏當時就是他的外婦。

盡管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胸懷大誌。有一次,他押送夫役到首都鹹陽,正碰上秦始皇出行,看到秦始皇威風凜凜地坐在儀仗護衛的車中,他便讚歎說:“唉,大丈夫就應該像這個樣子!”

從鹹陽回來後不久,劉邦就結了婚。妻子是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人呂公的女兒。呂公原來不住在沛縣,因為和沛縣的縣令關係好,為躲避仇家而搬到沛縣。呂公剛到沛縣時,縣裏的豪傑吏曹聽說他是縣令的貴客,都來拜賀。當時蕭何在沛縣任主吏,他主辦宴會,向來客宣布:“凡賀禮不滿一千錢,都坐在堂下。”劉邦也是賀客之一,他根本沒帶錢,卻對傳達說:“我賀錢一萬。”傳達去告訴呂公,呂公急忙親自下堂迎接。呂公看到劉邦後,覺得他相貌氣度非凡,對他十分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坐。酒後,呂公示意劉邦留下,提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對劉邦來說是求之不得,因此和呂公的女兒就成婚。呂公的這個女兒就是後來曆史上著名的呂後。她為高祖生了一兒一女,女兒後來稱魯元公主,兒子就是惠帝。

劉邦成家後,為了照顧家庭,他不得不常常告假回家幫著幹一些農活。有一次,呂後和女兒正在田中薅草,一個過路老人因向呂後討水喝,便恭維說,她們都生得“貴相”。老人走後,劉邦也來到田中,呂後把相麵之事告訴他,他馬上追上那位老人,請他也為自己相麵。老人說:“剛才你夫人和兒女所以是貴相,就是因為像你,你的相貴不可言。”劉邦聽了非常高興,他對老人道謝說:“如果真像你老人家所說那樣,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大德。”秦王朝末年,秦始皇修驪山墓需要大批勞力,高祖受命以亭長身份押送刑徒到驪山。在押送的路上,刑徒們紛紛逃亡。劉邦估計到了驪山,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一天,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澤裏,停下來休息時,劉邦喝多了酒,仗著酒勁就把刑徒身上的繩索解開,對他們說:“你們都逃命吧,我也從此逃亡了!”當時有十幾個刑徒願意跟著劉邦走,劉邦就連夜帶著他們從大澤裏逃亡。當時他命令一個人在前麵探路,這個人卻很快回報說:“前麵有一條大蛇擋在路上,我們還是回去再找路吧。”劉邦這時已經醉得不行,他大聲嗬斥說:“我們勇士走路,怕什麼!”於是他衝到前麵開路,拔出劍把那條蛇一斬兩段。又走了幾裏路後,劉邦酒性發作,在路旁躺下。後麵的人走到蛇死的地方,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痛哭,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有人殺了我的兒子。”又問:“你的兒子為什麼被殺?”她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他變化成蛇,橫在路上,剛才被赤帝的兒子斬殺,所以我哭。”人們當時都以為這個老太婆是說胡話,就想拿她開心,可是老太婆卻突然隱身不見了。後來的人繼續向前走,碰到劉邦,他的酒已經醒了,於是他們把此事告訴了他。劉邦心裏暗喜,並以此自恃,使得那些跟從他的刑徒對他更加敬畏。

早先的時候,秦始皇就經常說:“東南有天子氣。”所以他曾經多次東巡,試圖來鎮住這種雲氣。劉邦殺了大蛇,又聽說了那種神異之事,就開始懷疑會不會是衝著自己來的。因此,他帶著那些願意跟從他的刑徒逃亡到芒、碭山區(今河南永城縣東北),藏了起來。但就是這樣,呂後和其他人去尋找他,也常常能夠很快找到。劉邦很奇怪,就問她原因。呂後說:“你藏身的地方,天空上經常有五彩祥雲,所以我一找就能找到。”劉邦很高興,把此事向人們悄悄宣傳,沛縣及附近的青年人聽說後,很多都願意跟從他。這樣一來,劉邦利用迷信和自己的為人就組織了一批人在自己周圍,成為當時人們公認的沛中豪傑。

秦二世元年(前2O9)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發動起義,在攻下陳(今河南淮陽)後,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沛縣縣令想響應陳勝來保全自己,劉邦好友沛縣主吏蕭何、獄掾曹參就向縣令建議說:“你是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背叛秦朝,領著沛中子弟起兵,他們恐怕不會聽你的。最好還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來,能聚集幾百人,這樣大家就不會不聽話了。”縣令表示同意,他讓呂後的妹夫樊噲去找劉邦。劉邦這時已經聚集了好幾百人,於是就和樊噲一起回到沛城。但劉邦還沒到沛城,縣令又開始後悔,害怕劉邦進城會殺掉自己,因此緊閉城門,並打算殺掉蕭何、曹參。蕭何、曹參聞訊後,急忙越城逃到劉邦處。高祖進不了城,就寫一封信射到城裏,號召沛城父老殺掉縣令,響應各路義軍。城中人民對縣令出爾反爾非常憤恨,加上他平日魚肉百姓,於是很快殺了縣令,開門迎接劉邦,並想推舉他為縣令,蕭何、曹參等也都一致推讓劉邦。許多父老也說:“我們早就聽到了許多關於你的神奇事,你肯定要成為貴人,還是由你來領導最好。”劉邦一再推辭,最後被大家擁立為“沛公”。劉邦在縣令的衙門中,設壇祭祀,並宣稱自己是赤帝之子而樹起紅色大旗,正式宣布起兵反秦。接著,蕭何、曹參和樊噲等人分頭去招兵買馬,沛中子弟踴躍參加,隊伍很快發展到了兩三千人。這時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高祖已經48歲。

連年征戰為王關中

在劉邦於沛城起兵的同時,原楚國貴族的後裔項梁、項羽叔侄也在吳中起兵(今江蘇吳縣)。他們殺了會稽郡守,很快組成了一支8OOO人的江東子弟兵。其他一些六國貴族也都紛紛起兵,自立為王。

秦二世元年(前2O7)十二月,陳勝被車夫莊賈所殺。次年(前2O6)六月,項梁知道陳勝確實已死,就在薛縣召集各部將領,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自稱楚懷王,定都盱眙(今江蘇盱眙)。這時,秦大將章邯已經攻滅了魏國和齊國。到了七月,楚軍經過休整,開始向秦國反攻。楚軍連連勝利,項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驕傲起來,別人進諫也不聽。九月,章邯得到秦關中的援兵後,乘項梁不備,突然夜襲定陶。結果楚軍大敗,項梁被殺。章邯在擊殺項梁後,認為楚國已不再構成威脅,就渡河進攻趙國。趙王向楚懷王求救。接到趙國的求援信,楚懷王和眾將商討,決定分兵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北上救趙;一路以劉邦為將西進關中。最初,楚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但這時,由於秦軍強大,許多將領都不願意搶著入關。隻有項羽為了給項梁報仇,要求和劉邦一起入關。楚懷王和老將們考慮:項羽為人剽悍殘酷,不如劉邦是寬厚長者,所以最終他們沒有同意項羽的要求,還是派高祖獨自率軍入關。

經過連番征戰,漢王元年(前2O6)八月,高祖攻入武關,向鹹陽逼近。秦相趙高殺死二世,派人向高祖求和,被高祖拒絕。九月,秦王子嬰即位,他誅滅趙高,派兵在嶢關抵擋高祖。高祖率軍繞過嶢關向秦國進攻,在藍田之南打敗秦軍,接著到藍田又大破秦軍。十月,高祖即進抵鹹陽東郊灞上(今陝西西安東)。秦王子嬰被迫乘坐素車白馬,用帶子係著頸,捧著璽印向高祖投降。秦王朝滅亡。

十月,劉邦進入鹹陽。當時他以“關中王”自居,準備就住在宮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噲提醒他這將重蹈秦的覆轍,他卻不以為然。因此張良又再次進諫說:“秦王朝的統治是殘暴無道,所以才能使你進入關中。你想為天下除去殘暴,自己首先就必須以樸素為資。現在剛剛入秦,卻安於享樂,這是所謂‘助紂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樊噲講得話雖有些難聽,但為了奪取天下,我希望你還是聽從他的勸告。”這樣,劉邦才聽從了他們的勸告,“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隻有蕭何帶著“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回到軍中。

十一月,劉邦召集各縣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向他們宣布:“我們這次入關,目的是要推翻秦的暴政。我們不會侵暴你們,不要害怕!你們苦於秦的苛法已經很久,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懷王曾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做關中王,我應該做關中王。所以我現在和你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原來的秦法一律廢除,所有官吏和行政也都保留。”劉邦派人和秦朝原來的官吏一齊到各縣、鄉邑去宣傳。老百姓聽說後非常高興,都紛紛帶著牛羊酒肉來慰問義軍。劉邦辭讓說:“倉庫裏的糧食很多,我不能讓你們破費。”老百姓更加高興,唯恐劉邦不做關中王。

這時,一個名叫鯫生的謀士向劉邦獻計說:“秦的財富十倍於天下,地形也很險固。現在聽說章邯已經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王關中。他們如果來了,你恐怕就不能再做關中王了。你應該趕快派兵守住函穀關,不要讓他們入關。”劉邦認為他的意見很對,於是派兵駐守函穀關。

項羽在救趙消滅秦軍主力後,也率軍向關中進發。漢王元年十二月,他來到函穀關。一見關門緊閉,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項羽大怒,當即命當陽君英布攻破函穀關,接著率4O萬大軍開到戲下(今陝西臨潼東北戲水西岸)。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聽說項羽正發怒,為了求封,就暗中派人向項羽告狀說:“沛公欲王關中,讓子嬰做相國,把秦的珍寶都據為己有。”項羽一聽,更是火上加油,加之謀士範增也勸項羽趕快除掉劉邦,因此他下令犒勞士兵,明天一早就向劉邦進攻。劉邦當時隻有1O萬人,在兵力上完全處於劣勢。在大難就要臨頭之際,劉邦卻來了救星。這個救星就是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和劉邦的謀臣張良交往甚密,張良曾救過他的命。他聽說馬上就要向劉邦進攻,就連夜馳入劉邦軍中,想把張良帶走。張良卻對他說:“沛公有大難,我作為謀臣不能一聲不吭就走,要走也得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劉邦聽了大驚,要張良趕快考慮對策。張良說:“你現在應親自去對項伯說明,你不敢背叛項王。”劉邦對項伯以好酒招待,並約為兒女親家,然後說:“我入關後,秋毫不敢有所取,登記吏民,封存府庫,以等待將軍(指項羽)。所以遣將守關,是為防備盜賊和其他意外。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您能替我向將軍說明這個情況。”項伯答應,對劉邦說:“你明天拂曉定要親自去對項王賠禮。”劉邦答應後,項伯即連夜返回,把劉邦的話全部告訴了項羽,並勸告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你能順利入關嗎?人家有大功,不該這樣對待,還是好好相待才是。”項羽表示同意,取消了進攻計劃。

第二天一早,高祖率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個騎兵來到項羽的營帳鴻門,向項羽賠禮。項羽宴請劉邦,席上明爭暗鬥,劍拔弩張,演出了曆史上的“鴻門宴”。鴻門宴後,項羽即率兵西屠鹹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擄掠財物婦女,然後東歸。到漢王元年(前2O6)二月,他以最高統帥的身份,尊懷王為義帝,立諸將為王、侯。諸侯王共分封了19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管轄梁、楚九郡,都彭城;立高祖為漢王,管轄巴、蜀、漢中41縣,都南鄭(今陝西南鄭)。

四月,項羽遣諸侯各自就國。劉邦沒有辦法,也隻好前往南鄭。項羽當時隻給了他3萬士兵,加上自願隨從的幾萬人,也不到1O萬人。為了防備其他諸侯的襲擊,也為了向項羽表示不再東出爭奪天下,劉邦接受張良建議,把通往漢中的棧道燒了。這樣,從陳勝開始反秦到秦滅亡,長達三年的戰亂暫時平息。

楚漢相爭中原逐鹿

高祖雖然來到南鄭,但他並不甘於受封為漢王。隻是由於考慮到自己勢單力孤,當時才沒有立即起來反對項羽,而到了南鄭,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方麵,高祖所率士卒不服水土,謳歌思念東歸,他必須立即決斷;另一方麵,項羽分封不均,齊國田榮起兵反叛,也為高祖提供了東進的機會。高祖決定出關與項羽決一雌雄。恰好丞相蕭何又向他推薦將才韓信,認為“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高祖便任命韓信為大將。韓信向高祖建議:“我們的軍吏和士卒都是山東(指函穀關以東)人,他們日夜企望東歸,借助這股士氣,可以建立大功。我們應立即決策,率軍東進。”高祖非常高興,就讓他全權部署作戰計劃。漢王元年(前2O6)五月,高祖以蕭何為丞相,留守巴蜀,安撫後方,自己則和韓信率領大軍暗度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很快占領了整個關中,楚漢戰爭正式爆發。

漢王二年(前2O5)十一月,正當項羽與齊、趙激戰時,高祖率兵出關向中原進軍。漢軍聲勢浩大,河南王申陽主動投降,高祖置其地為河南郡。鄭昌頑抗,被韓信擊破,也被迫投降。高祖回到關中,遷都櫟陽(今陝西櫟陽)。為瓦解敵方和鞏固後方,他下令若敵方將領率萬人以一郡降封為萬戶,開放秦朝原來的苑囿園池,令民耕種。

三月,高祖北渡黃河,西魏王豹帶兵投降。殷王司馬欣抗拒,被高祖擊敗後俘虜。接著,高祖又南渡黃河,攻克洛陽。四月,高祖率各路諸侯,共56萬人,東向伐楚,很快攻下了彭城。

項羽知道高祖出關東進後,並沒有立即回師迎戰。他準備把齊國徹底擊破後,再全力對付高祖。這時聽說高祖已經占領彭城,便率領精兵3萬,急返彭城。當時高祖還在彭城置酒和各路諸侯慶功,楚軍在早晨向漢軍發動進攻。一日之中,大破漢軍。漢軍沿穀、泗二水退逃,被殺死十幾萬人。又在靈壁(今安徽宿縣西北)東濉水上被項羽追上,又有十幾萬漢軍被殺死,“濉水為之不流”。高祖僅與數十騎逃脫,路上恰遇女兒和兒子,而父親和妻子卻被楚軍俘虜。各路諸侯看到高祖大敗,紛紛叛離。

高祖退到滎陽,收集逃散士卒。這時,蕭何從關中派來增援部隊,連56歲以上的老人和不滿2O歲的青年都被征入伍。同時韓信也收兵前來會合,漢軍複振。五月,在滎陽南邊京、索之間擊破楚軍,使楚軍不能越滎陽而西。在此期間,高祖還派說客說降英布叛楚。英布是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他的反叛不僅使項羽喪失了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時由於項羽要分兵平叛,也給高祖的正麵戰場減輕了壓力。

當時,漢軍在滎陽一帶設防。為了保證軍糧,漢軍修築甬通,從黃河上通過,到原秦的大糧倉敖倉去搬運糧食。項羽卻多次侵奪漢軍的甬道,使漢軍缺乏糧食。

四月,項羽包圍了滎陽。高祖無奈,向項羽請和,以滎陽以西為漢。項羽準備答應,但範增認為:“現在要徹底消滅漢已很容易,如果放過這個機會,以後肯定要後悔。”於是,項羽不再同意講和。猛攻滎陽。高祖就使用陳平之計離間項羽和範增。項羽派使者來勸降,高祖讓人捧著豐盛的食物去招待。看見使者,假裝驚愕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卻是項王使者。”然後把好菜好飯拿走,換上很差的飯菜。使者很生氣,回去報告項羽。項羽從此懷疑範增與漢私通,範增提的一些主張不再采納。範增為此大怒,對項羽說:“天下事大局已基本定了,大王你好自為之吧。你讓我還是做一個普通百姓安度天年吧。”項羽同意。這樣,範增就離開了項羽,還沒有走到彭城,背上生瘡氣憤而死。

五月,楚軍對滎陽的攻勢更加猛烈。在這種情況下,將軍紀信建議高祖,讓自己代替高祖假裝投降,以使高祖借機逃離。於是紀信坐著高祖的車子,從東門出降,吸引楚軍四麵包圍,高祖帶著幾十個騎兵從西門突圍而走。項羽沒有捉住高祖,氣得把紀信燒死了。

項羽占領滎陽後,接著又攻克重鎮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漢王四年(前2O3)十月,成皋被高祖收複。高祖攻占成皋後,立即進圍滎陽。項羽聽說成皋失守,立即回師。高祖撤圍後退,兩軍在滎陽東北的廣武山形成對峙。對峙數月,項羽感到這樣下去對自己不利。因為高祖奪取成皋後,可以從敖倉取得軍糧,而楚軍卻由於彭越在後方騷擾,經常襲擊糧道,軍糧供應不上。為了逼迫高祖投降,項羽想出了一個方法,把前時俘虜的高祖的父親太公帶到了陣前,對高祖說:“現在你不趕快投降,我把你的父親烹了。”不料高祖對此毫無所懼,竟說:“我和你曾受命懷王,‘約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了你的老子,那麼看在兄弟份上也分給我一碗肉湯吧。”項羽氣得發昏,當時就要殺掉太公。項伯勸他說:“究竟誰能得到天下還不知道,況且爭奪天下的人也不顧家室,即使殺了也不起作用,隻會使兩方的怨仇更深罷了。”項羽隻好作罷。

不久,項羽又向高祖單獨挑戰。高祖卻笑著拒絕說:“我和你隻鬥智,不鬥力。”然後指責項羽有十大罪狀說:“你負約王我於蜀漢,是一罪;殺卿子冠軍(宋義)以自尊,是二罪;救趙後本當還報,卻率兵入關,是三罪;燒秦宮室,私收其財,是四罪;殺秦降王子嬰,是五罪;坑秦降卒2O萬,是六罪;分封不均,是七罪;趕義帝出彭城,自己為郡,是八罪;暗殺義帝,是九罪;為人臣而殺主,為政不平,是十罪。我率領義兵和諸侯一齊來誅滅殘賊,又何苦與你單獨挑戰呢?”項羽聽後大怒,彎弓射中了高祖的胸部。

雙方這樣對峙了1O個月,高祖兵盛食多,項羽兵疲食絕。最後在辯士侯公的說和下,高祖和項羽約定:雙方以鴻溝(今河南滎陽、中牟、開封一帶)為界,“中分天下”,西邊屬漢,東邊歸楚。項羽送還了高祖的父親和妻子。

鴻溝之約後,項羽率兵東去,高祖也想引兵西還。張良、陳平進諫說:“漢已據有天下大半,諸侯又都歸附,楚已兵疲糧盡,這是天要亡楚之時,不借這個機會消滅項羽,那真是養虎遺患了。”高祖醒悟,立刻向楚軍追擊。

漢王五年(2O2)十月,高祖在陽夏之南追上項羽。他遣使與韓信、彭越約期會師,共擊項羽。到了固陵(今河南太康西),韓、彭兩軍未至,項羽向高祖發起攻擊,漢軍大敗。高祖隻好又堅壁固守。他向張良尋求計策,張良說:“若能以齊地實封韓信,以梁地實封彭越,他們肯定會全力幫你擊敗項羽。於是高祖派人通告韓信、彭越,隻要他們並力擊楚,打敗項羽後,就封他們為齊王和梁王。韓、彭立即回報:“我們馬上進兵。”這時,楚大司馬周殷也被高祖勸降,淮南王英布也帶兵前來會戰。這樣,漢軍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優勢。到十二月,雙方在垓下會戰,漢軍3O萬人團團圍住了項羽。

項羽當時已兵少糧盡。一天夜裏,他突然聽到漢軍四麵皆歌楚聲,以為漢軍已全部占領楚地。心中悲傷,便起來在帳中飲酒。他讓美人虞姬陪飲,命人牽來心愛的坐騎“騅”,然後悲歌慷慨地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則和唱說:“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二人唱了幾遍,虞姬就飲淚自刎。項羽淚流數行,跨上駿馬,率騎兵8OO,連夜突圍而出。

天亮以後,漢軍才發覺項羽已經突圍。高祖令騎將灌嬰率騎兵5OOO追擊。項羽渡過淮河,隻剩下1OO多人隨從。到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由於迷路,又陷入大澤。項羽引兵向東,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被灌嬰追上。這時項羽身邊隻還有28騎,奮力與漢軍三次激戰,殺死漢軍幾百人,最後拔劍自刎。楚漢戰爭終於以高祖的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