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劉盈
漢惠帝劉盈,劉邦與呂後之子。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生於沛郡豐邑陽裏(今江蘇豐縣)。公元前195年16歲時繼位,24歲時逝世。
少小多艱得位不易
劉盈年幼時,父親隻是泗水亭長那樣的小吏,家境並不豐裕。因此,他曾經常和母親、姐姐一齊到田間做活。又因為父親不斷地“鬧革命”,他一家的生活一直處於顛沛流離和驚恐不安之中。秦始皇末年,劉邦私縱刑徒逃亡隱於芒、碭山澤間,劉盈與父親即一別數年。至公元前2O9年(秦二世元年),劉邦響應陳勝在沛起兵,父子雖重逢,但很快高祖轉戰南北,劉盈又隻好與母親留在家鄉。一直到漢王元年(前2O6),楚漢戰爭爆發,劉邦經過沛郡,才派人尋找他們。不巧的是,他們由於逃亡(楚軍當時也在搜捕他們),沒被找到。後來和姐姐在路上巧遇父親,但祖父太公和母親卻已走散,被楚軍俘虜。姐弟雖與父同行,由於楚軍緊追,也險遭不測。他們曾被父親三次狠心地推下車去,以盡快逃跑。太仆夏侯嬰看了不忍,下車把他們抱了上來,並責備高祖說:“車子本來就跑不快,把兩個孩子扔了又能起多大作用?”劉邦非常惱怒,但總算還有些父子之情,劉盈姐弟因而幸免於難。後來,他被送到漢的大後方關中,才最終擺脫了流亡生活。
劉盈來到關中後,漢王二年(前2O5)被立為王太子。住在櫟陽(今陝西臨潼),名為留守,實則由丞相蕭何照看。漢王五年(前2O2),劉邦打敗項羽稱皇帝,劉盈即被改立為皇太子。時年僅9歲。
劉盈被立為太子後,其皇位繼承曾幾經波折,頗為不易。高祖劉邦到晚年不喜歡惠帝,認為他“為人仁弱”,不像自己,而寵姬戚夫人所生趙王如意與己頗似,想改立如意為太子。漢高祖十年(前197),高祖廷議改立如意為太子,眾大臣堅決反對,高祖隻好暫罷此議,但心中卻仍存了廢劉盈立如意的主張。
對此,酷愛權位的呂後很感不安,屢思良策,卻又一籌莫展。有人獻策說:留侯張良足智多謀,也許有好主意,於是呂後就請張良謀劃此事。張良認為高祖很尊重“四皓”,多次想請都未能如願,如果能請他們來為太子輔佐,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呂後照計施行,請來四皓,他們四人果然為輔佐太子起了很大作用。
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英布謀反,四皓設計使高祖改變了由劉盈帶兵平叛的打算,保證了他的安全。高祖十二年(前195),高祖平定英布回到長安,因傷一病不起,更欲改立太子。當時張良進諫他不聽,而太傅叔孫通要以死諫爭也無濟於事。最後還是四皓使高祖改變了主意。有一次宴會,高祖命劉盈陪同,入席時年高8O的四皓侍從著皇太子,劉邦看到大驚,感到太子羽翼已豐,不能再改立了。從此,他再未提及改立太子之事。
是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劉邦病逝,時年16歲的皇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踵武父製善盡職守
漢朝天下經高祖劉邦和一大批才識卓絕的謀臣大吏的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故而繼位的皇帝隻要能上承父製、善盡職守,就可以國泰民安了。惠帝劉盈正是這樣做的。
惠帝統治的7年,是西漢王朝更加鞏固的時期。為了恢複、發展經濟,惠帝大力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政策。即位伊始,他就下詔減租,複“十五稅一”。由於平定異姓王、抗擊匈奴需要大量經費,高祖曾加征田租。到惠帝時,異姓王基本削平,匈奴也重結和親,便重新恢複十五稅一。這對農民來說多少減輕了一些負擔。惠帝四年(前191),惠帝又下詔“舉民孝悌力田者複其身”,對努力耕田者免除徭役,鼓勵農民耕田。同時還減免刑罰,“省法令妨吏民者”,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到公元前189年,惠帝為使人口迅速發展,又下詔:“女子年15以上至3O不嫁,五算。”漢代規定:15歲以上的成年人都要交人口稅,每人是12O錢,為一算,稱為“算賦”。惠帝這時規定女子15歲以上到3O歲不嫁,交人口稅五算,實際就是強製女子到15歲時就要結婚生育。這對發展人口和恢複經濟,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惠帝還下令“馳商賈之律”,廢除西漢初年對商賈采取的抑製政策,放寬對商賈的限製。
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上也做了較大調整。當時,不僅黃老思想已取代秦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對各種思想也開始解禁。惠帝四年(前191),惠帝廢除“挾書律”。“挾書律”原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下令“焚書”頒布的一條法令,法令規定除博士官所掌管外,私藏書冊者均處以族刑。初由於“漢承秦製”,這項法令仍然被繼續推行。惠帝明令廢除了這項法令,從而使得思想文化的發展擺脫了一定限製,民間藏書紛紛出現,特別是秦代受到壓製的儒家思想又重新開始抬頭,為以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奠定了基礎。
在外交上,漢惠帝效法高祖,在惠帝三年(前192),以漢宗室之女為公主,繼續與匈奴冒頓單於和親。
此外,惠帝在位期間還有一件事情值得稱道,這就是長安城的修建。高祖采納婁敬建議定都長安後,在長安開始修築宮殿,建造了長樂宮和未央宮,但沒有修築城牆。為了更使長安像一個國都,以表明西漢王朝的強盛,也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封建王朝的中央機構,惠帝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長安周圍的城牆。這項工程從惠帝元年(前194)開始動工,到惠帝五年(前19O)完成,先後進行了五次修築。其中有兩次比較大的修築,一次征發了14.6萬人,一次征發了14.5萬人。長安城建成後,周長有65裏(實測為251OO米),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隻有歐洲的羅馬城可與它媲美。長安城四麵有12座城門,每麵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門最為重要,是當時出入最頻繁的城門。而每個城門又有三個門道:左道為出,右道為入,中間是“馳道”,專供皇帝使用。在城牆修築完工後,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西市”,並對秦時最大的糧倉——“敖倉”進行了改建。可以說,漢長安城的規模在惠帝時已經基本完成。
生活不幸英年早逝
漢惠帝即位後雖說有著萬人之上的尊崇,生活擺脫了顛沛流離、驚恐不安,但卻也抑鬱寡歡,很是不幸。
惠帝為太子時,因年幼,沒有娶妃。繼位以後,在漢惠帝四年(前191)由呂後作主選立皇後張氏。其婚禮很是隆重,史載僅聘金就用黃金兩萬斤。但這是一樁十分荒唐的婚姻,皇後張氏是惠帝親外甥女,呂後為了親上加親,就把她嫁給惠帝。張氏被立為皇後以後,呂後曾想方設法讓她生子,但張氏卻始終沒有懷孕。無奈,呂後就讓她謊稱懷孕,取後宮美人之子作兒子,殺其生母,立為太子。後惠帝去世,即立為皇帝,由呂後臨朝聽製。漢高後八年(前18O)諸呂叛亂被平定後,張皇後因黨與呂氏,被廢處北宮,死於漢文帝後元元年(前163)。
惠帝即位後,尊母親呂後為皇太後。他此時便希望母親能和睦親族,但呂後並未能如其所願,而是變本加厲地加害別人。高祖在世時,諸姬多幸,她受到冷落,此時便對高祖嬪妃極力迫害。諸子封王者除史載代王母薄姬以希見允許隨王就藩,其餘王母皆不準隨子。對戚夫人的凶殘更是令人發指。她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拔掉頭發,戴枷具,穿著紅色囚衣舂米。為了斬草除根,她下令把趙王如意騙至京師,用藥酒毒死。然後斬斷戚夫人四肢,挖眼熏耳,讓她吃藥致啞,扔在廁所裏,稱為“人彘”。呂後的所做所為使為人“仁弱”的惠帝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他看到所謂“人彘”,知道是戚夫人後,大哭不止,生病有一年之久,從此不理朝政,每日飲酒淫樂。漢惠帝七年(前188),在位7年的惠帝英年早逝,時年24歲。死後葬安陵(今陝西長安)。諡號“孝惠”皇帝。諡“孝”,因“孝子善述父之誌”,在惠帝以後除光武帝有“中興”之功外,其餘漢代皇帝諡號均有“孝”字;又《諡法》稱“柔質慈民曰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