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有情與無情(1 / 1)

宋代的晦堂祖心禪師法號寶覺,他平時與文人黃山穀私交甚篤,兩人經常在一起談詩論禪,十分開心。

有一天,黃山穀心情抑鬱,就來到老友晦堂祖心禪師這裏討要快樂生活的秘方。可祖心禪師並沒有這個東西啊。於是黃山穀就生氣了,以為禪師是在故意隱瞞。

老禪師見黃山穀麵有不快,就約他一起巡山。正值春天,看到山上百花開放,晦堂禪師就問黃山穀:“怎麼樣?你聞到花香了嗎?”

黃山穀回答道:“聞到了,花好香。”

晦堂禪師另有所指地說道:“所以說嘛,我並沒有對您隱瞞什麼。”

黃山穀聽了以後,似懂非懂的。

巡山以後,回到寺院用午餐,黃山穀問道:“禪師,經裏有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此話當真?”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切樹木花草都能成佛,黃山穀對這個問題有些小疑惑。

晦堂禪師回答道:“這話本來是真的,但因為出自你的口中,所以並不真實了。”

黃山穀不解地問道:“為什麼呢?”

晦堂禪師不回答。此時剛好有一隻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禪師隨手用筷子打狗,狗“汪”地一聲就跑掉了。禪師又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這時候才以問代答說道:“狗屬有情,遭打即跑;桌子無情,任是我怎麼敲打也還在。情與無情,如何能相比呢?”

黃山穀聽後,茫然不知所對,禪師又隨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樹有樹神,大地山河無盡妙用。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黃山穀認為祖心禪師的話前後矛盾,最後祖心禪師不得已才總結說道:“才涉及思惟,就已經偏離了禪道的根本。萬物何曾為你所有?萬物所顯示的,也不過是他們的本來麵目而已。”

黃山穀在此刻終於有所契悟。

不論有情還是無情,不做刻意顯露的,那才是自性。自性本來如此,何必要刻意而為?快樂也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的自心本性,黃山穀最初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很煩心,還誤以為祖心禪師有意要隱瞞什麼。

如果,你能睜眼看到藍天上的流雲,能聽到淙淙泉水溪流聲,能聞到花草的芬芳,那麼你就該發現,這些再尋常不過的事物,都是有情與無情的真實顯露,你還有什麼可煩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