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3歲
“文革”開始,遭到紅衛兵的批鬥和抄家,三代藏書、古畫皆被焚毀和抄走。在沒有參考書的情況下,寫出了《儒佛異同論》,並著手撰寫《東方學術概觀》。《人心與人生》寫出前七章而被迫輟筆。
1970年77歲
下半年在政協直屬學習組討論“憲法草案”時,發言提出憲法裏不應寫上個人名字和“林彪為接班人”的內容;也不能省略設國家主席的重要條文,險些遭到不測。繼續撰寫《人心與人生》。
1973年80歲
社會開展“批林批孔”運動。梁漱溟反對把林彪的作為歸罪於孔孟之道,政協直屬學習組成員都表態擁護“批林批孔”,梁一言不發。江青在首都體育館點名批判梁漱溟。幾經逼迫,梁表示“準備專門寫篇文章”說明白己觀點。
1974年81歲
2月22日、25日,在政協學習組上登台講了《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闡明了孔子和孔孟之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影響,反對全盤否定孔子,反對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由此引起長達十幾個月的批判。但是,最後梁漱溟表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以奪誌。”
1975年82歲
《人心與人生》撰寫完畢。
1976年83歲
社會批判“唯生產力論”,梁漱溟在政協學習組發言表示疑義。
1977年84歲
又遭批判。對“以階級鬥爭為綱”、“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口號不以為然。對《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出版思想表示有看法。
1978年85歲
2月,在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討論憲法時,提出中國以往多搞“人治”,不搞“法治”,以個人淩駕於國家法律之上,破壞憲法。因此,又遭批判達三個月之久。
1979年86歲
夫人陳樹棻病逝。年末,由北京東郊工人體育館路遷入複興門外大街新居。
1980年87歲
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憲法修改工作。
1984年91歲
《人心與人生》一書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
1985年92歲
3月,應邀為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在第一期“中國文化講習班”上演講《中國傳統文化》。在《群言》雜誌發表《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
1986年93歲
1月,在第二期“中國文化講習班”作《東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專題報告。《人物》雜誌連載汪東林撰寫的《訪梁漱溟問答錄》。學林出版社第二次印刷《人心與人生》。
1987年94歲
5月,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亞洲研究室主任阿部洋來訪,討論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國教育史有關問題。本年,日本亞細亞問題研究會代表理事和崎博夫給梁漱溟來信,說明《人心與人生》一書已譯成日文,準備將版稅作“梁漱溟先生教育基金會”基金,以獎勵優秀的中國留學生,並作為日本翻譯出版《梁漱溟先生全集》的部分費用。5月21日,梁漱溟回信作答。10月,在京舉行梁漱溟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外專家學者蒞會討論其學術思想、讚揚其治學精神和做人品格,梁漱溟到會作答辭。
1988年95歲
6月,在北京安然辭世。墓地在桂林市穿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