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4歲
民盟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拒絕參加偽“國大”,遭到取締。梁漱溟登報脫離民盟,表明因“民盟在困難中,自己不好脫盟”,今民盟解散,“卻可就此減脫關係”。在北碚向學生說:“所望於及門諸生者,能將吾之學問傳下去。”
1948年55歲
8月,勉仁學校改為勉仁文學院,熊東明任校長,梁漱溟寫《勉仁文學院創辦緣起及旨趣》。年底,聞蔣介石下野,寫成《過去內戰的責任在誰》,曆數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實情和罪行。
1949年56歲
6月,《中國文化要義》完稿,11月由路明書店出版。此書是梁漱溟的又一部有代表性的新儒家著述,目的讓人“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闡明了中國社會和傳統文化的諸多特點。出版《梁漱溟先生近年言論集》,發表《敬告中國國民黨》、《敬告中國共產黨》等文。
1950年57歲
1月,應毛主席、周總理邀請來京參加政治協商會議。3月12日,應毛主席之邀在中南海頤年堂晤談,表示“不參加政府”。4月至9月,赴東北、華北、華東各地參觀。9月23日,再次應邀與毛主席會晤,彙報參觀感想。由毛主席安排住進頤和園內的一處四合院。
1951年58歲
5月至8月,去四川合川縣參加土改工作。10月,在《光明日報》發表《兩年來我有了哪些轉變?》一文,表示自己在階級鬥爭、武裝革命等問題上的前後認識及其覺悟。
1952年59歲
寫出《我的努力與反省》,初步檢討了自己多年走了“改良主義”道路,並談了自己初讀馬克思論著的體會。
1953年60歲
9月8日至18日,在政協常委擴大會議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在討論“過渡時期總路線”時,提出了對農村工作的意見,提出工人農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問題,遭到毛主席和大會的嚴厲批判。
1955年62歲
閉門認識錯誤。《梁漱溟思想批判》第一輯出版,收入馮友蘭、千家駒、任繼愈等人的十四篇批判稿。
1956年63歲
《梁漱溟思想批判》第二輯出版,收入潘梓年等十七篇批判稿。出版《梁漱溟的四十年》、《批判梁漱溟的哲學思想》、《梁漱溟政治思想批判》等大批判著作。梁漱溟在家閉門閱讀馬列著作及報刊雜誌,仍出席政協會議。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閱讀八大《政治報告的決議》,對大會分析中國社會矛盾轉變和以發展生產為主要任務的結論熱情讚揚。
1957年64歲
社會開展“反右派運動”。梁漱溟一言不發,記者登門造訪,仍拒絕發表意見。
1958年65歲
社會開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梁漱溟以為建設高潮到來了,表示由衷高興。曾到廣西各地宣傳民族團結,積極促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1959年66歲
撰寫《人類創造力的大發揮、大表現》的長篇文章。
1960年67歲
往山東鄒平等地視察農村形勢。
1964年71歲
隨政協組織去山西、河北各地參觀“四清”運動。年底,參加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聽取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參加討論時發言提出報告主要思想“一為科學之事”、“一為道德之事”。因此遭到批判,批判者認為他是借此反對階級鬥爭。
1965年72歲
連續遭到批判半年之久。曾數次答辯,強調社會主義曆史時期,完成三大改造之後不應該再把精力放到相互鬥爭上,應該調整人際關係,發展生產。借此闡發了新儒家對科學、道德的理論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