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羅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巴黎拉丁區巴萊特三號一個普通的家庭裏。父親是警察局一位普通雇員,母親是傭工出身的平民婦女。

羅丹5歲時被父親送到一所耶穌會的學校。羅丹討厭背誦那些宗教教義的問答,算術他好象永遠也弄不清楚,曆史、文法課、拉丁文他也覺得很乏味,一切課程都引不起他絲毫的興趣。

因此,羅丹的功課一直很差,盛怒的父親經常教訓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當一切懲罰都無濟於事時,父親決定給兒子換一個環境,便把這個腦子笨拙的兒子送到羅丹的伯父亞曆山大主持的學校裏。羅丹的伯父有著諾曼底人的那種充沛的精力,他對侄兒的教育充滿了信心,他想方設法幫助侄兒弄懂那些拚音、作文以及拉丁文法,但收效甚微。這一方麵由於羅丹的視力太差,他始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另一方麵他的確把大部分才智都放在了繪畫上,所以他的功課仍是幾乎沒有一門成績可以引為自豪的。有一次,羅丹上課時畫畫被發現,老師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使他有一個星期不能握筆。當老師再次抓住他時,氣惱地用鞭子代替戒尺將他抽了一頓。羅丹不僅不屈服,反而將老師也畫成漫畫,自得其樂。四年後,羅丹離開了他伯父的學校,回到家裏,這時羅丹已經14歲了。

看他學習仍然沒有進步。父親開始對羅丹失去了信心,決定把這個成績一點也不好的孩子送去工作。

“我看你再學也是一樣,快去找一份工作吧!免得我整天白養著你。”“不,我要學畫畫。”“學畫畫,誰拿錢送你去學?那東西以後能混飯吃嗎?”在一旁的姐姐這個時候開始幫羅丹講話了:“爸爸,聽說波提特設計學校是免費學習的。”“那好吧!隻要他考得上,就去上吧!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羅丹經過努力果然考上了這所工藝美術學校,波提特設計學校的勒考克老師不僅是羅丹的啟蒙老師,而且成了他終生的支持者和莫逆之交。剛開始,羅丹一心想當油畫家,但這所免收學費的學校並不供給學生畫布和顏料,羅丹家境貧窮,負擔不了這筆開支。沒有必需的顏色,他連一幅素描都無法完成。正當羅丹絕望地想輟學時,勒考克老師覺得不能坐視一個才氣縱橫的學生斷送前程,他告訴羅丹可先去學雕塑,因為這樣不需用紙與筆,所需的粘土也不貴,顏料和畫布他再去想辦法。到了雕刻室後,羅丹很快對雕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覺得雕刻比繪畫對他來說更合適。雕刻靠的是手的觸覺,不像繪畫靠的是視覺的藝術,因為他的視力並不好。他請求勒考克老師讓他留在雕刻室學習,勒考克老師沒有反對,但他仍提醒羅丹,雕刻是比繪畫更費力不討好的一種職業,是毫不賺錢的藝術,而且學習的時間要更長。事實正是如此,當時的法國,雕刻的地位還不如繪畫,因為繪畫還可以依靠私人的讚助和收藏,而雕刻作品是公眾的藝術,隻有政府和美術館才會收買。

羅丹卻從此迷戀上了粘土和石塊,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段時期,上課、畫畫、塑模,幾乎就是羅丹生活的全部。

因為羅丹的作品太過坦率真誠,毫不矯飾,因此常常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遭到訂做人的拒絕。即使有時給友人造像,也常因過於直率而引起友人的不快。一直到羅丹聲名遠播,成為塑造大師,他的作品成了收藏品,成了許多人爭購之物,貧窮才離開他。羅丹晚年居住在巴黎郊外的牟峒別墅。

1916年,他的健康情況開始惡化,長時期臥病在床,此間他決定將自己的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後來就以這些作品和其他遺物建立了羅丹博物館。次年,羅丹夫人病故,同年11月17日,77歲的羅丹也在牟峒別墅的病榻上與世長辭,別墅的花園就是他長眠的墓地。

羅丹是現代雕塑的開拓者,聞名世界的偉大雕塑家,他的《思想者》、《青銅時代》、《吻》、《巴爾紮克紀念碑》、《雨果紀念碑》等都是後世公認的傳神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