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鄉裏小混混(1)(2 / 3)

顯然,小兒子的出生並沒有給張家帶來好運,多添了一口人,反而加重了負擔。張全海起早貪黑依然掙不夠全家四口人的口糧,兩個孩子整天直嚷餓。在那樣的時節,小時候的張小林就習慣了偷拿搶要,在村裏很不招人待見,沒少給家裏添麻煩。隻有張全海明白,孩子實在是餓急了才這樣做。

就這樣餓來餓去,在張小林出生後的第十個年頭,終於餓不下去了,鄰裏關係越處越緊張,再這樣下去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亂子。張全海隻得一咬牙,離開了祖祖輩輩居住的村子,舉家來到杭州拱宸橋,開了一爿箍桶店,名字叫“張記箍桶鋪”。畢竟空間大了些,生意要比老家好做得多,從此,張家的生活算是安定了下來。不久,張大林也在一家織造綢緞的機房當了學徒工。

張家的經濟稍稍有所好轉,張全海便把小兒子張小林送進私塾去念書,因為他認為這個小兒子出生時就與眾不同,將來必定會有出息,所以要好好培養。雖然妻子一開始反對,理由是張家的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畢竟不富,依然是個窮人家。在這個問題上,張全海顯得格外固執,做妻子的隻好聽從了丈夫的意見。

然而,成為私塾學生的張小林卻不爭氣,沒有心思好好學習,整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更不用說集中注意力聽課了。那時候,能進私塾的大部分是有錢人家子弟,而這些子弟普遍的惡習是不守規矩,不思進取,專愛小偷小摸,喜歡聚賭,一些成年人的不良習氣都在這些半大的孩子中蔓延、滋長。張小林整天想的便是和這樣一群混混攪在一起,如何花樣翻新,怎樣嘩眾取寵。簡直天賦異稟,時間不長,偷、摸、賭樣樣都學會了。他習慣於站在眾星捧月的高度,習慣於用拳頭解決所有難題,再加上天生就有的領袖氣質,和生就的五大三粗的體格,打架時一個頂倆,很快便成為這些不良少年中的頭頭。附近一些貧苦人家的孩子更是對他言聽計從,聽他指揮。

張小林沒有心思學習,總要找點事做。於是乎他就學著戲曲裏黑幫的規矩收保護費,同學們都怕他,每天交納5文到15文不等的孝敬錢。有了這些錢他便跟那些富家子弟賭博,並且用心鑽研,很快,各種賭法乃至作弊手法都熟絡於心。有時運氣好,贏了錢更覺得學習沒什麼用,變本加厲地想方設法一賭為快。這項營生是他畢生的追求,以至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一日不賭便覺得心下難熬。當然,有錢最大的好處便是餓了可以去茶館、酒館消費,如果能帶著他的一班所謂弟兄前呼後擁那就更加威風。如果這時又恰好看誰不順眼,他便發號施令一擁而上,而自己更是帶頭衝鋒。打同學是家常便飯,甚至老師也被他整得敢怒而不敢言。張小林還在背地裏警告老師不要告訴他父親,否則有他好果子吃,邊說還邊給老師一些孝敬。老師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隻要他不擾亂課堂,那就萬事大吉,來不來上課都隨他,至於課堂之外就更管不著了。閑極無聊之際,他甚至把某個女同學封為皇後,自封為皇帝,學學戲文裏開堂審案的事,無非就是為打人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按照一般私塾規矩,這“皇帝”的寶座理應由私塾先生的兒子或孫子來坐。可那時誰敢惹張小林?沒等他發話,先生的孫子倒先拱手讓座了。

然而,好景不長,張全海夫婦最終發現了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起因是張全海一天晚上心血來潮想看看張小林的功課,翻看他的書包時卻發現一張春宮圖。這可如何得了,當時就把張全海氣得七竅生煙。馬上把熟睡中的張小林提起來一頓臭揍,栗子和耳光輪番上陣。直打得七葷八素,天昏地暗,末了還要張小林跪在地上交代。

張小林卻是倔強,眼看嘴角都流血了,怎麼打也是不哭。在一旁的母親卻心疼得不得了,卻也無可奈何,孩子確實該管教了!可是交代什麼呢?張全海不好明言,自然張小林也不知道交代什麼。母親在一旁好說歹說,張小林總算開口了。他以為父親去學校被老師告發了,便交代了自己的所做的一些事,無非就是向同學要錢買吃的,打了哪些同學,還怎樣整老師的一些情況都說了出來。他說得不以為然,得意處還用手比畫,全然忘記了被打的傷痛。張全海震驚了,沒想到兒子變成這樣,流氓習氣全學會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怎不叫他痛心疾首!當時也顧不上打了,一大口鮮血立時從口中噴湧而出,就此病倒不起。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張小林規矩了許多,一則是被揍得心有餘悸,另外也算是心疼張全海。因為張全海的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倒床之後再也沒有緩過來,雖然也看了大夫,吃了一些偏方,卻是不見好轉。箍桶鋪是開不成了,私塾求學也算到此為止。為了買藥治病,張小林主動提出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以使母親有些工夫靠替人漿洗打零工幫補家用。規矩了許多的張小林,為了安慰病中的父親,突然對寫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每天對著病床上的父親鋪開紙筆練字,日複一日,長進也是不小。當張小林成為上海灘大亨時,更以自己的一手好字而頗為自得。每到名勝古跡,免不了要炫耀一番,像杭州的靈隱寺就留下了“張寅”的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