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1890年,張小林十三歲這年,江浙一帶天災人禍,疫病大作,張全海再也沒能挺過去,含恨去世。張家的頂梁柱塌了,母子三人為了維持生計,隻能讓張小林也進了織造綢緞的機房當了個學徒工。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死漸漸被遺忘,張小林越來越受不了勞累之苦。他先是從機房裏偷紗錠,偷來之後賣點錢,去酒店喝酒。不久被機房老板發現,老板也不敢直接去找他,便去威嚇他哥哥大林。大林是個老實人,在老板那裏賠盡了理,賠足了錢,總算把這樁事了結。不偷東西沒有錢,張小林就去賭,下工的時候賭,該上工的時候,他也常找個理由不去,躲在賭棚裏一賭就是一天。說來也怪,他的賭運似乎特別好,贏的時候多,輸的時候極少。機房的老板不敢點名開除他,提出要是他曠工除了扣錢還得罰錢的要求。張小林滿口答應,但有一條,不許老板告訴他母親。從此,張小林更是肆無忌憚。他不務正業,專同流氓地痞為伍,經常糾眾鬧事,尋釁打架。拱宸橋的人提起他來便頭疼。逼不得已,為機房的聲譽著想,老板下定決心要攆他走,還聯合各機房的老板們誰也不準接受他進機房做工。張小林未曾出師便離開機房,心裏倒也痛快,不曾有絲毫失落,更加名正言順地與拱宸橋的地痞流氓混在了一起。
張小林覺得,自己是塊憑拳頭混飯吃的料,不該靠賣力氣做工吃飯,所以也不著急找工做,專心做他的混混,又有何不可呢?天生的蠻橫與領袖氣質,僅憑他的拳頭便很快在流氓癟三的隊伍裏脫穎而出,在拱宸橋一帶打出了一片小天地,成為了拱宸橋的一小霸。
拱宸橋一帶每隔一段時間有一次集會,如每逢農曆三、六、九就會在固定地區辟一片開闊地進行物品交易。對附近鄉下人來說,這就是換取日常用品的大日子。每當這個時候,附近村鎮的鄉民便從四處趕來,帶上自家的土特產,來這裏叫賣交易。這也是張小林活躍的日子,每當此時,他就帶上一些嘍囉,在交易地頭上穿梭,看準機會就敲詐勒索,強買強賣。鄉民們哪見過那陣勢,嚇得敢怒而不敢言,怨聲載道。但張小林也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絕不騷擾四鄰八舍。也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都相安無事,也無人報官,使得他越發得意。但在拱宸橋人的眼裏,張小林已經徹底淪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無可救藥。
忽然有一天,張小林覺得自己這樣下去很不像話,就想找一條新的出路,聽說吳山上有個許半仙算命測字尤其靈驗,便有了前文起名號一節。
從此,張小林便正式改名為“張嘯林”,這就是日後稱霸黃浦灘頭的青幫大亨——張嘯林。
(第三節)魚躍龍門
1903年,張嘯林二十六歲。此時的張嘯林不過依舊是個混混,而且和他一起混的混混,都各有所歸:有子承父業做了生意娶妻成家的,也有外出闖蕩世界的,總之,各奔前程,昔日體己的兄弟還在張小林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喜歡熱鬧的張嘯林第一次有了孤獨感。
張嘯林也想有個歸依,至少娶個老婆成個家吧。可是,張嘯林除了一個老實巴交的窮哥哥和多病的母親外,可以說一無所有了。更嚴重的是,他在左鄰右舍的眼裏名聲很臭,甚至到了蒼蠅都嫌棄的地步,就他這樣一個混混,誰願意把女兒嫁給他?
正好這一年,浙江武備學堂招考,貼出了告示,而且貼到拱宸橋的大門口。這天張嘯林在街上閑逛,無意中看見許多人圍觀一則告示,便也仔細看起來。思量再三,覺得這也是一條出路,如果能混到一個正經出身,強如在這個小地方湮沒無聞。張嘯林決定碰一碰運氣,好歹也是念過幾年私塾,斷文識字應該不在話下,其他的還能有什麼更難的?說幹就幹,第二天便收拾好行囊,辭別老母,去投考武備學堂。
當張嘯林投考路過南星橋碼頭時,看到前邊吵吵嚷嚷的,張嘯林本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就跑過去看:
原來有一個蘭溪縣人叫張載陽的,這天也來報考浙江武備學堂。他一手拎一隻藤條筐,一手提個鋪蓋卷兒,剛上了碼頭,就被幾個混混糾纏住了。對方看見他孤身一人,欺負他是外鄉人,便要強行替他搬東西收取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