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麵露喜色,又問:“王衍怎麼樣?”李嚴說:“王衍,正事是個傻子,一竅不通,玩起來像個瘋子,把吃飯、睡覺都忘了。他任用王宗弼等人總管軍政大事,這些人,缺乏才能,又私心重重,隻想擄錢,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我假托聖旨,與他們締結了通國之好,他們就撤掉了威武城防,把關宏業等二十四軍調回成都,撤了天雄軍招討,把王承騫等二十九軍調還成都,撤掉了金州城防,把王承勳的七軍調回成都。對我們來說,真是天賜良機!”“朕再問你,西川果真富庶?”“那還用說……”沒等李嚴解說,唐皇立馬降旨,傳郭崇韜一幹人等,立即上朝商議滅蜀大計!
九
郭崇韜、馮道、趙鳳、李愚、王正言、張全義、李嚴等人齊聚嘉慶殿,商議滅蜀大計。雖說各人出發點不一樣,卻一致讚同伐蜀——至少,可以擄些財物,以救財用匱乏!唐皇喜形於色,“伐梁之時,隻有幾人支持,即成大業。今天,意見出奇一致,還愁大功不成?朕的主意已定,打!現在,眾位說說,誰可以當此重任?”
王正言說:“皇上身邊,人才濟濟,還犯的什麼愁?”唐皇遂問:“依卿之意,誰堪此任?”還沒等王正言答話,景進說:“李紹欽將軍有勇有謀,可當此任。”“對,對!”李從襲說:“李紹欽蓋世奇才,用他為將,不日就會奏凱。”“不可!”隻聽一聲斷喝,郭崇韜出班奏道:“段凝是什麼人,皇上您不了解?亡國敗軍之將,讒諂奸詐之徒!用他為帥,豈不辱我大唐威名!”郭崇韜眼中噴火,燒得景進、李從襲喏喏而退。唐皇稍有不快,卻無法說出,遂用眼掃了一圈,見群臣誰也無意說話,就把眼光停在王正言身上。恰好,元行欽正給王正言擠眼,王正言側身擋住唐皇視線,指指皇上,元行欽點頭。唐皇問:“你們想說什麼?說吧!”王正言說:“皇上,您看,李紹榮將軍請戰呐。望皇上嘉其忠心,委以重任!”唐皇說:“李愛卿,就算了吧,國內還有許多事兒要倚重他呐。王愛卿,另推薦幾個吧?”王正言回道:“李紹虔,李紹安,李紹衝,哪一位都可以呀!”皇上想了一會兒,搖搖頭,“蜀,也算一個強國,非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軍不可。”李紹宏又推薦了任圓、李嗣弼等人,唐皇還是搖頭。張全義出列奏道:“臣保舉一人,絕對可當此任。”“張愛卿請講。”“蕃漢兵馬總管李嗣源!”唐皇還沒說話,王正言搶了上來,“李總管智勇兼備,德高望重,當個伐蜀招討使綽綽有餘。隻是……”唐皇說:“契丹強悍,北麵沒有總管鎮守,恐怕會火起後院。不行,不行!”看許多臣子都低了頭,唐皇歎息說:“德祥若在,朕又何愁?”朝堂又陷入了片刻寧靜。唐皇看看馮道、趙鳳、李愚,他們都低著頭,便把眼光落在郭崇韜身上,“安時呀,還是你說說吧!”郭崇韜應聲出列:“德祥仙逝,同僚也悲痛萬分,皇上日日思念,足見皇上憐才之心。
隻是人死如燈滅,愁也無益,還望皇上以社稷為念,善養龍體。對伐蜀人選,臣有一個想法,不知合不合聖意。”唐皇還沒答話,郭崇韜接著就說:“興慶宮使繼岌,風華正茂,也該錘煉錘煉,為國立些大功,樹其威望。皇上可依本朝故事,以親王為元帥,交給他征討大權,使他也像皇上一樣,英武果決,威著四方!”唐皇聽了,拍案大喜,“絕,絕!郭愛卿的主意,真是上上妙招!”話剛說完,馬上就覺得有些缺憾,“隻是——小兒幼稚,怎麼能轄製三軍?郭愛卿,是否為他找一位足智多謀的副手?”還沒等郭崇韜答話,唐皇哈哈大笑,“‘瓜地挑瓜,挑的眼花’!
郭愛卿,你不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嗎?就是你,就是你!你當招討使吧?啊?”郭崇韜自己也沒想到,事情辦的這麼順利!他強捺興奮心情,平靜地說:“我當招討使,也行。興慶宮使做什麼?”唐皇笑了,“有這麼多文人才士,還起不下個官名?”
景進說:“叫大元帥吧?”“什麼‘大元帥’?”趙鳳說,“自唐傾欹,‘元帥’一名再沒用過。”張全義接過話茬:“叫都統怎麼樣?都統——一切總攬,什麼都管!”
“對,對!叫都統,叫都統!”眾人一致叫好。郭崇韜心想,“還‘一切總攬,什麼都管’,他一個小孺子,能管什麼呀?”口裏卻說:“‘都統’好,‘都統’好,準確,切貼,就叫‘都統’吧!”唐皇高興地搓著手,“好好,就這麼定了!興慶宮使繼岌進封魏王,為都統,統管伐蜀大計,郭崇韜封招討使,主持日常事宜!”
會議結束之後,唐皇特意留下郭崇韜,在後宮為他設宴,並專召皇後作陪。席上,唐皇親自為他夾菜,皇後替他斟酒,弄得郭崇韜渾身不自在。酒過三巡,劉皇後說:“這次征蜀,山高路遠,一舉一動都牽涉國家安危,郭愛卿獨握重兵,可要好自為之!”郭崇韜一怔,剛要說話,唐皇插了過來,“郭愛卿的忠誠,普天之下,哪個不曉?西川路險且遠,又是大國,強國,軍政大事,全由愛卿一人掌握!隻望愛卿在閑暇之時,多多指教小兒,也讓他有所長進!”郭崇韜瞥了一眼劉皇後,說:“皇上如此器重,為臣哪敢不效死命?”劉皇後滿滿地斟了一杯酒,捧著走到郭崇韜麵前,說:“郭愛卿,哀家敬你一杯酒!”郭崇韜站起身來,看著酒杯,猶豫著沒敢接。劉皇後說:“怎麼了,郭愛卿?我這酒中沒毒!”唐皇瞪了皇後一眼,劉皇後看也沒看唐皇,又對郭崇韜說:“我還有求於你,你不喝酒,叫我怎麼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