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記憶裏,2008年是所有緩慢悠長的時光裏最為刻骨銘心的一年。那一年,有熱火朝天的北京奧運會,有痛徹人心的汶川大地震,還有一直沸沸揚揚不停歇的金融危機、伊拉克局勢、石油價格的浮動。在這所有喧囂裏,一個黑人總統占據了2008年全世界的新聞頭條,他就是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
有太多因素能夠導致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奧巴馬身上了。他一出現,就像一記重磅娛樂炸彈,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美國政壇瞬間變得饒有趣味起來。
“黑人可以當美國總統嗎?”
“他是什麼來頭?”
“開玩笑,他怎麼可能鬥得過強大的希拉裏?”
議論、猜測、謠傳,讓奧巴馬的身份變得愈加撲朔迷離。更詭異的是,他幾乎還沒來得及用什麼驚天動地的大舉措震驚一下世界,僅憑那副招牌陽光笑容,就輕鬆俘獲了太多世人的心。他的人氣,在2008年接近尾聲的時候,不可思議的飆升。
倘若追根溯源,其實這謎底並不難解。奧巴馬和出現在我們視野裏那些知名的政客比起來,有一個最顯著的區別是,他是如此的親民。如果他脫下名牌西裝,換上他最喜歡的休閑裝素,從一間民居裏走出來,那麼他就和我們熟識的普通人別無一二:他不犯克林頓那種讓全世界嘩然的大錯,也沒有希拉裏那種與生俱來的咄咄逼人的淩人氣勢,甚至也鮮有埋頭拚搏終有一日一鳴驚人的經曆。他的身後,其實並未埋藏著多麼神秘莫測的身世背景。
如果有一點不同尋常,那是他提早體驗到了痛苦。而痛苦,往往是讓人們生活更加踏實沉著的存活於這世上的最重要的東西。
背負著這痛苦,奧巴馬有一點漫不經心的從一個滿心憂傷,擔憂自己膚色與他人迥然不同的小男孩,穿越了一段迷茫痛苦、找不到自己人生定位的青春年少時光。然後帶著對這痛苦的困惑於執著,他萌生出了崇高理想——致力於解決更多人的苦惱,致力於消除成千上萬人內心的苦痛。令人欣慰的是,他做到了。
同美國曆史上的任何一位政壇名人比起來,奧巴馬的人生經曆都稱不上卓越。他的過往就是我們的過往,他的人生恰似我們的人生。所以當他赤手空拳的站在美國的中央舞台,麵對激烈廝殺的競選戰爭,他無比清楚的意識到,他沒有任何強大的後盾,除了人民。
所以他走到人民中間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慰藉他們的傷痛,鼓舞他們的靈魂。也許你會問,這樣的事情,他的對手和敵人也在做,為什麼隻有他的付出奏效?
同樣的傾聽、慰藉、鼓舞,他那強大的競爭對手希拉裏做出來,就顯得空洞。而奧巴馬的聰明之處,在於從一開始,他便懂得放低自己,讓思想和內心與人民齊平。他豪不保留的向人們傾吐他的內心——他曾名麵臨過的嚴重的膚色自卑、身份認同危機、吸毒、放棄等等。同等的付出便換來同等的信賴,人們開始相信他比任何口若懸河的政客更具備誠意,人們也開始從他默默無聞和堅持不懈裏看出他有能力治理好這個國家。
所以還等什麼呢,2008年的總統大選,非奧巴馬莫屬。
美國總統競選對所有參與其中的政客來講,都是一次演技大考驗。奧巴馬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將自己完全帶入到一個“草根國王”角色裏:他崇尚和平,大到戰爭,小到辯論台上和對手的爭鋒相對,到處能看到他的“好脾氣”;他為人正直,鄙視下三濫的競爭手段。曾經被人造謠而一度選擇忍氣吞聲;他是抒情高手,親情、愛情、民情、國情,無不是他抒情的對象。
他演繹得如此聲情並茂,以至於連自己都被感動了。這樣一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草根國王,是極易受到民眾喜愛的。
但是,四年過去了。
如果說四年前的競選,考驗的是政客們的演技,那麼這不算短也不算長的四年時光裏,考驗的則是國王的實力了。我們無法從一個專業的角度去點評一屆美國總統的功過是非,唯一有這個能力的,是2012年的總統大選。屆時的結果,將是對奧巴馬四年總統生涯的最好評判。
倘若他成功,他的經曆便是一本秘籍。
倘若他失敗,他的過往便是前車之鑒。
總之,無論如何,探究一下這位草根國王的人生,平凡如你我,總是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