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檔案】
小葉丹(1894~1942),男,彝族,原名果基約達。
籍貫:四川省冕寧縣(今彝海鄉)。
英雄曆程:
四川彝族沽基家的首領;
1935年5月,任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基)支隊隊長;
1942年6月,遭伏擊身亡。
【英雄榮譽】
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英雄人生】
與劉伯承元帥“彝海結盟”
四川大涼山地區,有一座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記載了這樣一段千秋佳話: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和彝族部族武裝的阻擋。紅軍始終嚴格執行黨的民族紀律,絕不向受苦受難的彝族同胞開槍。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彝族聚居區時,擔負開路的工兵連遭到了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圍攻,武器被奪走,官兵被打傷,甚至連身上的軍裝也被搶走了。但紅軍官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積極向彝族群眾宣傳革命道理。
當時在本地有聲望、有影響的彝族首領小葉丹被紅軍的滿腔熱情與赤誠打動了,他決定理解和支持紅軍的工作。
於是,他提出要見紅軍司令員,劉伯承在彝家海子的水塘邊會見了他。小葉丹解釋今天與紅軍為難的是羅洪家彝民,“聽說你們要打劉文輝,主張彝漢平等,我願與司令結義為弟兄”。劉伯承說:“那些欺壓彝民的漢人,也是紅軍的敵人,我們結義是為了反對共同的敵人。”他們當即在海子邊並排跪下,對天盟誓,飲雞血酒。因為沒有帶酒,即從海子裏舀清水代替,結為兄弟。
隨後,小葉丹派出向導為紅軍帶路,紅軍在他派出的向導的帶領下,順利走出涼山彝族地區,直達安順場,為紅軍大部隊順利過境創造了條件。彝海結盟也成了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佳話。
信義比生命更重要
為了感謝小葉丹的支持與幫助,劉伯承買光了全城的酒,在大橋鎮一個保長宅院裏宴請小葉丹,並贈送小葉丹一麵寫有“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基)支隊”的紅旗,委任他為支隊長,他的弟弟詁基尼爾拉為副隊長。
小葉丹再一次被司令員的信任深深感動。他把劉伯承親手交給自己的這麵旗幟珍藏在衣服的夾層裏隨身攜帶,格外珍惜。紅軍隊伍離開時,劉伯承又送給小葉丹10支步槍,小葉丹將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送給了劉伯承。從此,小葉丹打起了紅軍彝民支隊的旗幟,在因傷留下的紅軍某部政治委員的幫助下,堅持了5年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紅軍的抗日力量。
1941年,彝族敗類鄧秀廷在反動軍閥的支持下,挑撥離間,分化了聯盟,鎮壓了彝民革命,抓住了紅軍政委。國民黨要追究小葉丹與紅軍結盟的罪責,但是他寧肯傾家蕩產,也不願交出“中國彝民紅軍沽基支隊”隊旗,結果,他被迫交出1.2萬兩白銀和120頭母羊。
後來,小葉丹的委任狀被鄧秀廷搜去,以“通共有據”,在大橋鎮慘遭殺害。
小葉丹在被捕前,含著熱淚告訴自己的妻子和弟弟沽基尼爾:“劉伯承這樣有信有義的大人物是絕不會騙人的。萬一我死了,你們一定要保護好這麵旗幟,將來交給劉司令員。”
1950年春,冕寧解放後,小葉丹的妻子從山洞裏取出珍藏的“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基)支隊”的紅旗,把它交到了劉伯承手中。
【英雄無悔】
小葉丹被紅軍從一而終的做法打動,並用一生的行動踐行了承諾。這份彼此的信義靠什麼支撐?也許是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的信用、所負的使命。理想的信用關係實質是由道德(信)和仁義(義)支撐的信義關係。而這種信義來自主觀的自律,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必須無條件具備的、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約束的,即使付出一切,包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