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巨鹿之戰(3)(3 / 3)

項羽殺宋義是出於憤怒,殺了宋義之後該怎麼辦,他卻心中無數。

項羽想不出好辦法,卻想到了一個人,連忙便去請教。此人正是範增。

範增得知宋義已死,歎道:“老夫早知此人將不得其死,卻沒料到來的這麼快!將軍殺宋義,實在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啊!”

項羽聽了一愣,沒想到自己竟做了本該由天神做的事情。

範增繼續說:“老夫與宋義曾同在你叔父帳中共事,深知宋義其人,是有淺識而無真才,有小謀而無雄膽。這樣的人,在天下無事之時,做一個教授,或者一個縣令,自可展其才而逞其智,那是人得其 位。可他卻偏要攪進這戰亂之中。在戰亂之中謀兵謀策,才思是第二位的,膽識居首,宋義他一個無膽之人,如何做得此事?這就叫不得其位。不得其位,做不得事,倒也無大礙,可偏偏他又做了上將 軍!古語雲‘暴得大名者不祥’,上將軍之職,舉手投足皆關乎將士性命、國家安危,又豈是他這個無真才雄膽的庸人所能為?所以老夫料定他必誤軍機,必害國事,因而必受國法,遭天譴,不得好死 。將軍不過是替天行道而已。”範增說著,嗟歎不已。

項羽聽得似懂非懂的。他也不太在乎,因為宋義已經死了,他才懶得去想一個死人的是非。

項羽便道:“老先生不要說宋義了。我來,是向先生請教殺了宋義以後該怎麼做的。是不是馬上就去打秦軍救巨鹿?”

範增略加思索,便道:“項將軍不可操之過急。受令統軍,還是要聽從王令。老夫以為,有兩件事需要急辦。一件,趕緊派人去追趕宋義之子並殺了他,以絕後患。宋義是聯齊而未反楚,不能留下他兒 子替他呼冤。第二件,派妥人去彭城向懷王說明殺宋義的原因,要點有三:一,宋義不遵救趙擊秦的王令;二,宋義要兵自重,私謀聯齊叛楚,項將軍你是為了楚國大業,不得已才殺這逆賊;三,項將 軍你已整軍備戰,隻待王令到營,即刻發兵巨鹿。有此三條,懷王定會任你為上將軍,統兵出戰。這樣做,將軍才算是師出有名哪。”

項羽趕緊著人辦事。一彪楚軍輕騎兵在齊國的都城郊外,趕上那支沿途遊山看景的豪華車隊,二話不說,上前一刀砍翻端坐車中的宋襄,割下頭就跑。可憐宋襄因父愛而遭橫死。項羽的親信桓楚則返回 彭城稟報殺宋義之事。懷王果然並不深究,立即任命項羽為上將軍,令他火速發兵救趙。

項羽總算盼來了報仇的這一天。項羽即要親率兵馬渡河。範增出來攔住,連道不可,說尚不知秦軍虛實,不可冒進,而今秦軍勢大,萬一主帥出師不利,必傷全軍士氣,後麵的仗就難打了。

老範增之言有理。項羽便令最能打仗的英布將軍率精兵渡河,向巨鹿方向攻擊前進。三日後,英布將軍返回安陽大營彙報,說秦軍倚仗兵多,於巨鹿城南至漳河北岸百餘裏間層層布防,我軍雖屢戰均勝 ,卻不能打透秦軍防線。

項羽焦躁,又問計於範增。範增道:“秦軍兵多勢壯,單憑我楚軍去硬打,不易占上風,須得聯合各路義軍一齊出戰,方有勝算。”

其時齊國、燕國都有援趙軍隊屯在巨鹿城外,趙國的陳餘將軍也帶了兩萬人馬,紮營於城北,趙國丞相張耳之子張敖,也帶了萬餘兵將來救他被圍在城中的父親。項羽便急派軍使赴各方聯絡。

然而,軍使帶回的消息卻讓項羽既驚且怒:竟無一支軍隊敢戰,包括陳餘和張敖的趙國自己的軍隊!

項羽氣得連罵人都不會了。他把周圍的人通通轟走,自己抱了一桶酒,慢慢試著消氣。中軍上下人人嚇得麻了臉,恨不得走路都把鞋脫了,免得蹭出該死的聲音。

冬夜天寒。範增籠著袖子,聳著肩,抽著鼻涕來到中軍大帳。他是被眾將們求著來慰勸項羽的,都說他現在在項將軍麵前麵子大。

範增走進軍帳,就見項羽一人獨坐帳中,對著酒碗發呆。帳內隻聽見蠟燭燃燒時的劈啪之聲,靜得空空的。

範增慢慢走到項羽身邊,說:“天太冷,老漢來討口酒喝,暖暖身子。”說著顧自坐下,倒了酒喝起來。

項羽看一眼範增,嘴裏咕嚕出一句:“這仗怎麼打呀?”手卻去拿了酒碗,猛灌一口。

範增滿不在乎,說:“仗總是要打的,怎麼打就要算計了,急是沒用的。”說著,伸長脖頸張著他那對老昏眼在菜碗裏找肉吃。

項羽不滿,把菜碗端起來“嗵”地摔到範增麵前,說:“急沒用,不急更沒用,你老先生能不能講幾句有用的!你不是很會用計嗎?”

範增不理項羽,隻顧自己在碗裏找肉吃,吃罷了又喝酒。

兩大碗酒喝下去,眼睛放出光彩。也許是酒效發作,也許是恨自己智窮計竭心裏煩,也許二者皆有,範增突然扯開喉嚨對項羽咆哮起來:“你不要笑我一個老頭子!你根本不懂用計!用計要有時間,要 有周旋的地盤!現在都短兵相接了,還有什麼屁計好用!”

項羽一下被範增這副猴急的樣子鎮住了,還覺得有趣。他不說話,他在想範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