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幹脆地說:“比照空軍上校的最低薪資就好啦。”
林德伯格上校對轟炸機的高空飛行做過大量的研究,更難得的是,他處理事情的態度和原則都與亨利相同。亨利每次到維勒蘭工廠去,都要先找林德伯格上校談話。
在亨利看來,製造轟炸機和生產汽車的情形並無不同,他想不考慮過去製造飛機的技術,而采用自己的新方法來製造轟炸機。
在開始生產之前,陸軍的一架重型轟炸機飛到了迪爾伯恩,給福特公司的技術人員提供研究的樣本。亨利和查理斯立刻登機察看,亨利看了一下機體,便同查理斯說:“需要焊接的地方大概很多。”
這時,一位飛機專家聽了他們的談話,便對亨利說:“福特先生,機身絕不能用焊接的。”亨利不理會他的話,叫技術員著手研究焊接的事。
製造轟炸機並不像製造汽車那樣簡單,而且軍部經常根據實地作戰的經驗改變設計,這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製造過程的困難。因為一旦改變飛機的設計,福特工廠就需要改裝機械,但是這對於亨利來說並不算什麼大問題。
1943年5月,發生了一件讓亨利悲痛欲絕的事。年僅49歲的埃茲爾去世了。埃茲爾很喜歡藝術,像A型車、V8型車的外型都是由他設計的,同時還兼任著底特律美術館的館長。他對勞工運動很了解,在經營維勒蘭工廠的時候就顯露了這方麵的才幹。
埃茲爾去世後,他在福特公司的所有股權,就被充作福特基金會的資金。福特基金會是七年前亨利和埃茲爾為了全人類的幸福所成立的公益機構。
埃茲爾的去世,對福特公司和亨利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亨利還不能一直悲傷下去,已經80歲的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福特公司董事長的職位上。
一般像亨利這種年齡的人大多退休了,但是亨利卻要肩負起領導福特公司的重任,好在亨利的身體狀況還不錯,除了背脊有點彎曲外,仍然還是個充滿活力的人。亨利還堅持早上五六點起床,散步一段時間後回來吃早餐,然後再到公司開會或到工廠巡視,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下午,亨利一般都到研究室做各種馬達和機械的實驗,很少在董事長室逗留。下班後亨利便回家和克拉拉一起吃晚飯,九點到十點左右上床睡覺。
當維勒蘭工廠的生產準備工作完成以後,亨利便開始製造轟炸機。生產進行得很順利,產量達到了每月340架,但距離亨利的1000架的理想目標仍很遠,盡管如此,政府已經感到很滿意了。轟炸機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到1945年春天,福特公司已經製造了8000多架轟炸機了。但是亨利並不為此感到興奮,一想到自己公司製造的轟炸機,即將成為殺人的工具,亨利心裏就很難過。畢竟敵人也是有生命的啊!
戰爭是殘忍的,如果不戰勝敵人,這場戰爭就會永無休止,亨利一直憧憬的和平也就不會到來。為了美國能夠取得勝利,亨利除了在維勒蘭製造轟炸機以外,又在盧其工廠和海蘭帕克工廠製造軍需品,包括各種吉普車、裝甲車、坦克車、水陸兩用戰車、反戰車武器,以及軍用卡車等,這些設備都陸續被運送到盟軍的部隊中。
福特公司還製造了一種威力很強的戰車,那就是M4坦克車,車上除了裝有機關槍和防空武器外,還裝有75毫米口徑炮。然而亨利還不滿足,叫人繼續把M4坦克車加以改良,最後福特公司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雪曼戰車。雪曼戰車在埃及戰場上發揮了它的威力,打敗了德軍將領隆美爾的裝甲部隊,為盟軍創下的輝煌戰績做出了貢獻。
同樣忙碌的晚年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福特公司立刻停止了軍需品的生產,恢複了原來的正常生產,致力於製造轎車、卡車、推土機等。
“二戰”期間,亨利預料到了飛機的光明前景,他想也許用不了多久,飛機運輸就會取代鐵路運輸。不過亨利同時也相信汽車不會被淘汰。就像是電話、收音機的興起,並沒有影響到電信事業的蓬勃發展一樣。所以亨利堅信隻要公路存在一天,汽車就絕對不會被淘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福特公司的業務就已經落後於通用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了。1926年,福特公司的汽車產量占美國汽車總產量的半數以上,但到了1941年,這個比重下降到了百分之十六。性能出眾的A型車和V8型車,已經很難和經常改變外型的雪佛蘭、普裏木斯汽車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