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藝
人生的實際,既不外乎這“孤單”的感覺,那麼表現人生的藝術,當然也不外乎此,因此我近來對於藝術的意見和評價,都和以前不同了。
《北國的微音》
藝術是弱者的同情者,是愛情的保護者。沒有國境的差別,不問人種的異同。
《藝術與國家》
平生的信條,第一是“被催逼出來的文字,決不是好作品”。因之我自開始寫作到如今,從沒有寫過一篇有自信的作品。第二是“一個人的一生之中,好作品總隻是一篇兩篇的;多產的作家,決不能自保篇篇都是珠玉,所以勉強寫作,不如放任自然”。第三是“好作品要死後才能夠發表”。
《寫作的經驗》
藝術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是中外一家的和平,是如火焰一般的正義心,是美的陶醉,是博大的同情,是忘我的愛。
《藝術與國家》
作品的偉大與否,客觀的判斷很不容易下。至於目前的中國,沒有偉大的作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偉大的批評家太多了的緣故。
《中國目前為什麼沒有偉大的作品產生》
我以為讀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夠了解中國一切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傷,動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極致。
《〈中國新文學大係?散文二集〉導言》
由我個人的嗜好來講,我在暇時翻閱旁人的著作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是他的日記,其次是他的書簡,最後才讀他的散文或韻文的作品。以己度人,類推起來,我想無論哪一個文藝愛好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日記文學》
悲劇比喜劇偏愛價值大。因為這世上快樂者少,而受苦者多。且現代人都帶有厭世的色彩,而以血氣方剛的青年尤甚。
《文藝賞鑒上之偏愛價值》
性欲和死,是人生的兩大根本問題,所以以這兩者為材料的作品,其偏愛價值比一般其他的作品偉大。
《文藝賞鑒上之偏愛價值》
人有了家,就不能同沒有家的人一樣,少不得要思前顧後,畏首畏尾。從文明進化的一點上講,或者是人類社會的進步也說不定,但從藝術的人生觀來說,家卻是一副套在自由人身上的枷鎖,因為藝術家的天性,多少總帶有些薄命漢傾向的。
《就家字來說》
做官發財,原也很好,但學文學的人,預先抱定了這一個宗旨去學,則他的學業總不免為外界的權勢階級所左右,中國的一部文學史之所以成為奴隸史者,原因就在這裏。
《學文學的人》
從真善美來說,美與善,有時可以一致,有時可以分家;唯既真且美的,則非善不成。
《寫作閑談》
要全麵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
《魯迅的偉大》
文人的出路,向來隻有兩條,一條是“不作文人”,一條是“不要靠文章來吃飯”。
《高樓小說》
有人說笑話,說凡是文學家,總須具備三個要件,就是:懶,病,貧。這笑話雖則是取笑文人的話,然而的確也有點真理。
《〈小說論〉及其他》
中國的革命,似已成功,現在是建設的時期了,所以一切設施,都用得著統製,而文化統製的結果,這幾年卻隻產生了許多鐵血的月刊旬刊報紙副刊之類,偉大的民族文藝作品,仿佛還正在印刷中的樣子。
《偉大的沉默》
中國的政治、軍事、財政、外交等國家大事,總不上軌道,亂跑野馬,唯獨文章一事,卻每是規規矩矩,數千百年,如出一轍的。《說文章的公式》自況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