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雲南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畢業生朱德被安排到新軍十九鎮。在講武堂這座充滿了革命思想的熔爐裏,他受到孫中山的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同盟會,立誌要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時,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急劇動蕩的時期。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病死,年僅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年號宣統。實際上執政的是他的生父、光緒帝的弟弟攝政王載灃。
為了維係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的統治,載灃掌握朝政後,首先翦除握有重權的漢臣袁世凱,免掉袁的一切職務。載灃以為這樣既為光緒報了“戊戌之仇”,又可以鞏固皇族在清廷中的地位。接著,他又按照慈禧生前的安排,繼續預備立憲。1909年,成立了各省的谘議局,次年在北京成立資政院。在外交、財政方麵,繼續出賣國家主權,特別是將東三省、湖廣鐵路修築權以借款形式拱手讓給外國列強,企圖擺脫清王朝麵臨的困境。然而,載灃的努力隻能起著延緩封建王朝垮台的作用,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袁世凱雖然回到河南彰德原籍,他在朝內的代理人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何況皇族實行的“以滿將統漢兵”的政策使滿漢官兵的矛盾日漸擴大。資產階級立憲派看出載灃的預備立憲不過是“假立憲,真專製”的騙局,紛紛請願要求召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清廷應允立即成立內閣,把預備立憲的期限從9年改為3年,即準備1913年開設議會。此外,載灃等人奉行慈禧“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遺訓,不顧舉國上下的反對,一意孤行,於1911年5月間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簽訂了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可是,它卻成為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導火線。清廷在內政、外交上的罪惡行徑,理所當然地引起了人民的抗爭,革命的條件日臻成熟。
在雲南,革命的力量在積聚、擴大,革命黨人積極策劃起義。
由於清廷與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改民辦為官營,沿路人民極為憤慨,紛紛起來反對。其中以四川人民的保路鬥爭尤為英勇。為此,四川總督趙爾豐拘捕了領導保路運動的7名領導人。7月9日,當成都市民前往總督衙門示威請願要求放人時,趙爾豐竟下令開槍,造成血案。從此,保路同誌會改稱同誌軍,拿起武器,開始了反清的武裝鬥爭。四川發生“動亂”的消息傳到雲南,昆明城裏有關起義的傳聞越來越多。按照同盟會雲南支部的指示,朱德利用他擔任司務長的便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士兵的鼓動工作。
當時,士兵中有相當多的人都參加了哥老會,因此,朱德找到了他在步兵標當兵時結識的3位哥老會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他加入了哥老會。從此,朱德以哥老會員的身份作掩護,經常出入巡防營。朱德後來回憶說:“士兵都是不識字的漢子,一輩子過著最困苦、最原始的生活,”“不過,有許多人很聰明,渴於尋求知識和新思想,令人十分感動。”他給士兵們介紹同盟會的政綱;講述清廷賣國求榮,把鐵路修築權出賣給外國列強的經過;講述清廷腐敗無能,卻殘酷欺壓窮苦百姓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