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德才兼備遼國後(2 / 2)

之後的幾場大雨,總算使幹旱的土地又恢複了生機,流民們也都興高采烈地回到了故鄉,忙著新一輪的播種。蕭觀音望著這貴如油的春雨,心中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一切又恢複了平靜。時間飛逝,一轉眼就到了秋捺缽的日子,道宗及北、南院的大臣們,便開始為這個傳統的活動而準備了。捺缽是指皇帝每年離開京都,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過一段行宮生活。《遼史·營衛誌》記載:“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魚,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之所在,謂之‘捺缽’。”一般情況下,春捺缽釣魚,秋捺缽狩獵,夏冬捺缽則商議討論部族事務。而此次秋捺缽,道宗盛情邀請皇後率嬪妃出行。一則是感謝皇後在大旱時所做的努力,二則也想讓她到戶外放鬆一下。經過了一天的車馬勞頓之後,道宗一行人來到了永州西北五十裏的伏虎林。這裏水草旺盛,是麋鹿、山禽經常出沒之地。《遼史》中記載,原來這裏經常有猛虎出沒,很多牧民都曾被其所傷。一次,景宗率領一隊騎兵追逐麋鹿來到這裏。見一隻猛虎伏於草間,景宗拉開彎弓,瞄準虎頭,一箭正中猛虎眉心,猛虎便呼嘯著倒地身亡。為了紀念景宗的英勇,此地取名伏虎林。

道宗見天色已晚,便吩咐今天暫不狩獵,待明日養足精神後,再行狩獵活動。看著枕邊的人兒,睡得如此香甜,道宗笑了,他好久沒有看到蕭觀音熟睡的樣子了。她總是為自己的事情奔波忙碌,尤其是遭遇旱情的那段日子,她更是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想方設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她是該好好歇歇了。道宗這樣想著。第二日早晨,道宗早早地起來穿好衣服,到營帳外麵活動。不一會兒,便見蕭觀音拿著自己的披風追了出來,為自己披上。體貼的舉動,像是清晨中的第一縷陽光,照得道宗十分溫暖。他拉著蕭觀音的手,帶她來到了馬廄,教她識馬、辨馬、賞馬,還親自挑選了一匹溫順的純種馬,送給她作為禮物。早餐過後,夫妻二人騎上馬,一同遊覽伏虎林。這是他們相識後的第一次外出,盡管是借著狩獵的名義,但二人仍十分珍惜此次的出行。山中早晨特有的清新空氣,淡藍色的天空中飄浮著的幾朵白雲,再加上頭頂上溫暖的陽光,使蕭觀音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她貪婪地欣賞著這山中的自然風光,不禁陶醉其中。二人一邊騎著馬,一邊歡快地說笑。到了山下,他們跳下馬,手牽著手一同向山頂處走去。到了半山腰,心細的道宗見蕭觀音額頭上出現了點點汗跡,便主動要求歇一會兒,還為她打來了山泉水。25歲的道宗,就像每一個年輕人一樣心懷浪漫。在打水的途中,還偷偷地為蕭觀音采了一束鮮花,害羞地送給了她。此刻的蕭觀音被一種叫做幸福的感覺包圍著。她笑得是那樣的燦爛。聽著山間叮叮咚咚的泉水聲,她禁不住清歌一曲。那甜美的歌聲,就像是天籟之音,久久在山穀中回蕩。夫妻二人,一直到夕陽透過樹林照耀大地的時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駐地。直到第三日,狩獵活動才宣告進行。等待了一天的獵手,終於盼來了傍晚鹿群來河邊飲水。早就埋伏在岸邊的道宗,更是不能錯過這狩獵的大好時機。他瞄準獵物,果斷地射出了第一箭。接著離弦之箭,猶如雨點一般,落向了鹿群。憑借著一流的射箭技術,道宗一如往常,滿載而歸,不僅有鹿,還有十幾隻麅子和山雞。道宗對這次順利的捕獵活動十分滿意,為此大擺酒席宴請群臣。宴會上,觥籌交錯、歌舞競技,好不熱鬧。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宴會也即將宣告結束。道宗為了紀念此次秋捺缽,便請端坐在身邊的皇後即興賦詩一首,作為今天的結束詞。蕭觀音沉思片刻後,輕聲誦:

威風萬裏壓南邦,

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俱破膽,

那教猛虎不投降。

並為其取名為《伏虎林應製》。原本熱鬧的宴會,就在蕭觀音語畢後,變得鴉雀無聲,一盞茶的時間後,宴會上發出了嘖嘖驚歎聲。在場的人無不為皇後過人的膽識和氣度所折服。道宗也被這首七言絕句所打動,對蕭觀音說:“皇後可謂女中才子!”在一片歡慶聲中,宴會的氣氛達到了頂峰。不久《伏虎林應製》便在民間廣為傳誦,百姓們都說,當今的皇後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