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繼光
中國有個文聖人,他是山東的孔夫子。
中國還有個武聖人,他就是山西的關夫子。山東一人,山西一人,文武二聖,名揚千古。
山西關夫子——關羽,生前為將、為侯;死後封王、封帝;成聖、成神。他的傳記載於史籍,他的故事在說話、話本、小說、稗史以及民間口頭演繹流傳;他的形象在戲曲舞台上勾畫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謳歌讚頌;他的“神靈”被膜拜奠祀,以致於“廟食盈寰中,姓名遍婦孺”,成為中國曆史上知名度極高,影響久遠的曆史人物之一。對他的崇拜長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國外如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地,關羽也受到相當的崇敬,有眾多的信徒。
對關羽的崇拜以及由關羽生發的文化現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曆史的、社會的、心理的、道德的原因。關羽文化現象可以說是超階級、超曆史、超國界、超信仰的泛文化現象。因此,對關羽及其文化現象進行研究是必要的,極有現實意義。
解讀關羽及其文化現象,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工作。一是關羽的史料比較少;二是關羽的傳說比較多;三是關羽是被神化了的曆史人物,圍繞他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四是關羽長期不被學術界看重,而卻為平民百姓尊重。凡此種種,要對關羽及其文化現象作出客觀的、正確的評估,是困難的。
在進行河東文化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涉足了關羽及其文化現象,通過翻檢史料,實地考察,我對關羽及其文化現象,由知之甚少到掌握了較多的資料;由浮淺的表象認識到能夠透視其內核,因此,我對關羽及其文化能夠而且有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認識、思考,並做出自己的判斷。
首先,我認為研究任何一個曆史人物,應該堅持曆史唯物主義觀點,曆史地、辯證地去對待他,不能超越曆史去苛求他。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對圍繞關羽這個曆史人物的眾多是是非非,便能夠在尊重前人評說的基礎上,又不拘泥於他們的觀點,作出自己較為客觀的判斷、解釋。像關羽家世的考證,五關斬將的真實性,荊州失守的內外在原因等等。
其次,我認為研究關羽,如果僅僅把他作為一個曆史人物看待,那是很難解讀的。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關羽既是三國時期的曆史名將,又是從說話、話本、小說、戲曲、詩詞、楹聯、碑刻,到民間文學眾多文學藝術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還是被儒釋道諸教派、封建統治者和普通老百姓共同神化了的“神”、“聖”。這三種形象融為一體,成為一個“複合”了的關羽——三位一體的關羽。隻有這樣來認識關羽,研究關羽,才能從紛雜的諸多現象中,理出一個頭緒來,才能被人們認同。
第三,我認為研究關羽崇拜及其文化現象,不能簡單化地予以否定或肯定,應該努力去進行科學的分析。從這個觀點出發,我便從社會文化心理方麵去進行探索、剖析,提出關羽崇拜是崇尚忠誠、崇尚信義、崇尚智仁、崇尚勇武、崇尚神靈的社會文化心理的反映,從關羽崇拜及其文化現象看似偶然或者說不可思議中,找出其必然性。
多年來研究關羽及其文化現象,我做到的,所取得的認識結晶,就是在這三個方麵。這也是我在《關羽——名將·武聖·大帝》這本專著中所要著力闡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