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羽的家世(1)(2 / 3)

二是這部家譜是洛陽李屯關姓與河南省原陽、伊陽、嵩縣,山東省東明等縣的關姓聯合修輯的,容量較大。

洛陽市李屯《關氏族譜》的序,介紹了在河南省各地的關氏後裔修纂族譜的情況。

清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小陽月,五十四世祖、奉祀生諱起鳳(科祖後裔)敬誌了第一部《關氏洛陽圖譜》。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桂月,五十六世祖、雍正甲辰科舉人諱琰(福祖後裔)親到洛陽聯宗續譜,並敬誌了《關氏長垣圖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五十八世祖、邑庠生諱禮(科祖後裔)敬誌了《關氏疊封》,詳細記載曆代皇帝對聖祖的勅封和賞賜,以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月十二日,清帝賜五十六世祖、奉祀生諱霨(科祖嫡係長門)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始末。嘉慶十九年(1814年)三月望日,六十世祖、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諱篤行,親到汝寧抄對家譜,並與汝寧宗支聯譜。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桂月朔日,六十世祖、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諱篤行與六十世祖、邑庠生、奉祀生諱化(福祖後裔)共同續修《關氏洛陽、長垣宗支圖譜》。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篤行祖與六十世祖、世襲奉祀生諱慎行,共同續誌《關氏疊封》。民國九年(1920年)正月十九日,六十二世祖諱兆祥敬誌《關氏東明宗支圖譜》。公元1954年5月,六十一世祖諱錦富與六十二世祖諱振傑、振凱續修《洛陽宗支圖譜》。公元1980年2月10日,福祖後裔振宗、孝然、兆民、源濱共修《關氏東明宗支圖譜》。

1983年農曆正月在洛陽共賀合譜。

從以上記敘可見,河南省各地的關氏後人,曾先後纂修了一些地方的宗支圖譜,而且,他們相互之間常有聯係、溝通。洛陽市李屯關姓,由於是在關林為關羽守陵的關世科的嫡傳子孫,就成了河南各地關姓的宗支核心。但是,他們累代都不忘其根基是在山西省運城市。

洛陽市李屯《關氏族譜》也將關索序為關羽第三子。4.《關氏曆代世係圖》。

1993年9月,我因拍電視專題片《武聖關羽》去到湖北省當陽市,與關羽文化研究者朱正明先生相識。他贈送給我一份《關氏曆代世係圖》影印件,說是從台灣省傳回大陸的。此世係圖是手抄件。經我核查,它實際是山西省運城市小曲村關氏一支的族譜。關氏這一支,也是從運城市西古村遷移出去的。世襲圖是關氏59代孫關德全先生修纂的。關德全先生的弟弟關心全先生居留台灣省,此世襲圖是關德全先生手抄傳給關心全先生,然後又傳回大陸。

運城市小曲村《關氏曆代世係圖》由於支派小,所以並不龐大。但是,這個世係圖不同於別處的《關氏家譜》的地方是,它不僅敘男而且敘女,這是我看到的眾多的中國氏族譜的一個突破,表現了男女平等的觀念。在世係圖前有關德全之父、關氏58代孫、辛亥革命老人,曾任山西文史館館員關克昌(芷洲)先生的一篇《創製家譜敘女例序》。他寫道:

家譜例不敘女,以承宗祧屬男故也。子德全以為,女不敘於聯姻之道有缺。女嫁,終父母之世,兄弟之世,勉而終其子之世,可相往來,過此,則路人矣。以其久而難稽矣。人情有葭莩,聯係則親,無則疏。苟譜敘女,載明其適某,則雖久有稽,聯姻之道可以廣。以請予,予曰可。記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宗。女亦宗族之遺,閱數世而遺,奚可哉?國家襲海外法,唱平等,使女子有繼承權,失事理之宜,固無足取。唯敘之於譜,使永有可稽,於宗祧承繼之事無妨,而收族之義以廣,斯尊祖敬宗之道益宏關。矧以葭莩增社會親睦,大禆民德,其又何尤?特事屬創舉,易滋人疑,不可無所言,故敘以例意,以諭來茲,嗣後敘譜者行之便。時在民國三十二年(1944年)夏曆歲次甲申十二月八日,關聖五十八世孫克昌敬序。

在序中,關克昌先生的某些觀點失之偏頗,如“使女子有繼承權,失事理之宜,固無足取。”關德全先生也僅從“人情親疏”來論說敘女入家譜之必要,似屬浮淺。但是,他們主張在家譜中“敘女”,不能不說是關氏父子的一大進步主張,正如他序中所說“事屬創舉”,這是難能可貴的。

《關氏曆代世係圖》還序錄了關羽祖父關審,父親關毅的名諱,這是其他《關氏家譜》所沒有的。

就全國來說,流傳在民間各地的《關氏家譜》還有不少,但大都可能是某地一支的宗譜。據筆者所知,就有荊州、許昌《關氏族譜》等。由於沒有接觸到實譜,所以,不便敘說。

在我接觸到的幾種《關氏家譜》中,有幾個關氏譜係中的重要問題,是值得考辨的。

二 關氏始祖

陳壽在他撰寫的《三國誌》裏,雖然給關羽立傳,但是,對他的家世沒有任何記載。《唐書》以及後來的《關聖帝君聖跡圖誌》和《關帝誌》中,卻有了關羽家世的種種說法,民間也有不同的傳說。

關氏始祖是誰?

東漢末應劭撰寫的《風俗通義》在傳世過程中散失很多,到清代,先後有嚴可均和錢大昕、張澍輯錄的佚文。在姓氏中記載有關氏來曆。

關氏。關令尹喜之後。一雲夏大夫關龍逄之後。漢有長水校尉關陽。後來,《新唐書》也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