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張帆不回來了,二一八團的指導員就換成了溫啟仁。我待在溫啟仁手下,張帆不放心,知道我也不怎麼願意在部隊做事,訓練結束未去石樓前,寫信叫我去南村。去了才知道,張帆已跟杜任之說好,讓我來民革政治實施研究院當幹事。回到虎嘯溝,簡單交待了一下,就正式過來了。研究院的全稱應當是“民族革命政治實施研究院”,除了院長,還有幾個教員,幾個幹事。我的名分是研究院辦公室幹事,實際上是杜的秘書,平時幫他整理文稿,沒事了就看些社會科學方麵的書籍。這兒叫“研究院”,看什麼書,隻要不是過分左的,沒有人管。
韓:你到南村是幾月?
張:不記得了,連哪年都不記得了,記數字上我很幼稚,老記不準。
韓:我在省圖書館看到《紀念杜任之文集》,是家屬編了印出來,主編掛的是裴麗生的名字。我看到的那本,是他的女兒杜洛莎送給省圖的。這種書不能借,我複印了幾篇。有篇是楊汝橋先生寫的,叫《杜任之在民族革命政治實施研究院》。這個人你認識嗎?
張:認識,好像在太原市民革當過主任還是副主任。
韓:楊先生的文章裏,對這個研究院有詳細的介紹,內部機構,辦過幾期班,什麼時間,都說得很明確,隻要能定下張帆是哪期學習的,就能推出你是什麼時候到南村的。
這個研究院,全稱你說了,簡稱就叫政治研究院。院長閻錫山兼,副院長趙戴文兼,杜任之是院務主任,實際負責人。你記成院長也沒有錯,主任更準確。杜任之受命籌辦,是一九四一年一月的事。院址選在南村,找了幾處民房做辦公用,又修理了幾孔已廢棄的舊窯洞做研究員的宿舍,其中一孔大窯洞做教室。沒有專職教員,來上課的,都是二戰區長官部、山西省政府、同誌會執行部各部門的負責人。杜任之也講課。院部的編製,有辦公室、指導課、考察課、總務課。辦公室三人,一名同上校秘書,叫司壽山,汾陽人。一名同少校秘書,後來升為同中校,就是楊汝橋先生。還有一名幹事。這是最初的人員配置。你說你當了院辦公室幹事,就是占的這個名額。
這個研究院的設立,是為了短期培訓縣級行政人員,方式是辦研究班。每期三十人,共辦了兩期,第一期足額,第二期不足三十人。來學習的都是幹部,不叫學員,叫研究員。不是考進的,是二戰區政治會議的參加者提名選送的,都是被認為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幹部,培訓出來擔任縣級工作。
張:我有印象,看來張帆就是這麼讓選中的。
韓:第一期一九四一年夏初開辦,學習期限三個月。第一期出來的,分配得好,好些去了縣裏,有的當了高級村政指導員,第二期匆匆結束,差不多都回原單位去了。張帆初夏參加“洪爐訓練”,屬於短期訓練,政治研究院第一期也是這個時候開辦,第二期是秋天,銜接不上,再就是張帆學習結業後能到專署當主任秘書,分配這麼好,也可以說明是第一期的。學習三個月出來,就到了秋初,九月的樣子。也就是說,你是一九四一年九月至遲十月到南村,進政治研究院當幹事的。
張:差不多是那個時候,秋天啦。待得時間長了,才弄清南村的方位,在這上頭我也是很幼稚的。南村在克難坡東邊,上個大坡,走四五裏的樣子,是個大些的村子。從南村這邊說,要到克難坡,就是下坡走四五裏。到了克難坡,再往下走,就是黃河邊了。南村坡既是這條坡的名字,也是半坡上一個小村子的名字。原本隻有幾戶人家,二戰區長官部搬過來才熱鬧起來。外人給這一片都叫克難坡,隻有住在這兒的人,才能分清哪是南村,哪是南村坡即克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