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附錄一 文天祥年譜(2)(2 / 2)

五月,與行朝取得聯係。六月,移同督府至船澳,要求去厓山入朝,被張世傑阻攔。

六月,元世祖以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進取閩、廣。張弘範薦李恒為副。

八月,授少保信國公,母曾德慈被封為齊魏國夫人。疫病流行,多次請求移軍入朝合兵抗元,均遭拒絕,寫信給左丞相陸秀夫提出抗議。

九月初七,曾德慈染疫而死。後長子道生病死惠州,年僅十三歲。要求文璧將其次子文陞過繼給自己為子,文璧慷慨應允。

十一月,進駐潮州潮陽縣。討伐叛賊陳懿。謁唐張巡、許遠“雙忠廟”,作詞《沁園春》,自勵忠義。

十一月,張弘範與李恒從海陸兩路夾攻文天祥。

十二月十五日,移屯海豐,準備入南嶺進江西。十二月二十日,至海豐以北的五坡嶺,正吃午飯,被陳懿引領的敵騎突襲。文天祥自殺未遂,被俘。同督府將士被殺七千多人。四女監娘、五女奉娘遇難。

宋帝昺祥興二年己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 四十四歲

正月初二,張弘範下海追尋南宋行朝,囚文天祥於舟中同行。十二日,作詩《過零丁洋》。十三日至厓山。十五日,張弘範要求寫信勸降張世傑,文天祥抄《過零丁洋》作答。

二月初六,宋、元兩軍大戰厓山海上。南宋敗亡,陸秀夫抱趙昺投海,戰死及殉難者十餘萬人。文天祥目睹宋亡,哭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長詩。

二月中旬,張世傑在南恩州螺島墜海溺亡。文璧以惠州降元。

三月十三日,至廣州。四月二十二日,被都鎮撫石嵩押送北上大都。自南安軍至豐城絕食八日。至建康逗留兩個多月。一路感懷吊古,抒發誌節,詩作頗多。

十月初一,到達元大都。叛臣留夢炎、廢帝趙 等向文天祥勸降,均遭拒。元朝平章阿合馬召見文天祥,文天祥長揖不跪。十一月初九,提審中麵對丞相孛羅、平章張弘範,堅強不屈,據理駁辯。

十二月十一日,獄中見靈陽子,聽他講道,“指示以大光明正法”。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 四十五歲

正月,集杜詩五言絕句二百首,編為《集杜詩》。編輯被俘後所作詩集《指南後錄》。跋《指南後錄》。

春,收到女兒柳娘信,得妻子歐陽氏及女兒柳娘、環娘消息。致信長妹文懿孫,附以《邳州哭母小祥》、《過淮》及《亂離歌六首》等思親詩。

五月,文璧至大都。

八月十五日,獄中會原宋朝宮廷琴師汪元量,聽他彈奏《胡笳十八拍》琴曲。十月,再會汪元量,贈以集杜詩《胡笳曲(十八拍)》,中有“自斷此生休問天,看射猛虎終殘年”之句。

是年,張弘範病逝。漳州佘族山寨等地民眾起義,聚眾數萬。

元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 四十六歲

正月初一,致信繼子文陞,勉以忠孝。

五月十七日暴雨,牢房盈水,惡氣襲人。六月,作《正氣歌》。是年,文璧被授為臨江路總管兼府尹。夏日,文璧與文懿孫南歸。

元至元十九年壬午(1282) 四十七歲

正月初一,作《集杜詩》自序。編定《指南錄》、《集杜詩》、《指南後錄》,並編平生經曆《紀年錄》。

春,作絕筆《自讚》,準備臨刑時夾於衣帶間。

是年春,妙曦和尚進言:“十一月,土星犯帝座,疑有變。”未幾,報中山府薜保住聚眾數千,要來劫取文丞相。又截匿名書,曰:“兩衛軍盡足辦事,丞相可以無慮。”“先焚城上葦子,城外舉火為應。”經太子真金上奏,京師戒嚴,並將趙 等趙氏宗室遷出大都。

三月,益都千戶王著與高和尚等合謀,夜入京城擊殺中書左丞相阿合馬。

八月,接南宋降臣王積翁、謝昌元信,傳忽必烈謀授大任諭旨,複書拒絕。

十二月初八,被召至宮內見忽必烈,長揖不拜。忽必烈許以中書宰相之職,再拒。

初九,再被宰執奏請賜死,麥術丁力陳,忽必烈遂作決定。當天,在大都柴市刑場慷慨就義。忽必烈突然反悔,急令停刑,已晚。

初十,妻歐陽氏奉旨收屍,張弘毅與江南十義士前來相助,扶柩葬於都城小南門外道旁。次年,張弘毅攜遺骸歸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