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風雲迭起的兩漢王朝(66)(1 / 3)

公元121年,鄧太後病死,安帝親政。閻後頓時來了精神,連忙要求安帝在對付鄧氏外戚的同時,將她的四個兄弟加官晉爵。這樣,閻後的兄弟閻顯、閻景、閻耀、閻晏均升為卿、校,掌握京師禁兵。事隔不到一年,到公元123年,又將閻顯加封為長社侯,食邑一萬三千五百戶,追封早死的母親為滎陽君。甚至連閻顯、閻景尚在童齔之年(七八歲)的孩子也拜為黃門侍郎。說起來,這也算不了什麼,西漢武帝時,衛青被拜為大將軍,他的兒子尚在繈褓中不是也被漢武帝封了侯嗎?可話又說回來,人家衛大將軍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封侯拜相理所當然。可閻氏一族,僅僅是憑裙帶關係才榮耀至此。確實應了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閻後很羨慕鄧太後的威僅,也想像鄧太後那樣淩駕於萬人之上。所以,她千方百計參與政權。一時間閻氏權勢傾朝,懦弱無能的安帝也隻能唯命是從。

閻氏又怕太子劉保將來即位後為母報仇,便於公元124年誣告年僅11歲的太子謀反,逼迫安帝將太子劉保廢為濟陰王。廢立之大權由外戚操縱,閻氏之張狂已經到了難以遏製的地步。

第三,宦官內侍。劉祜自幼生長在諸侯國中,被立為皇帝後,太後鄧綏臨朝稱製,劉祜就終日和宦官內侍混在一起,歡飲玩樂,恣意放縱,可謂宦官內侍候伺左右,安帝親之昵之,宦官內侍也理所當然地被漢安帝視為他執掌政權所依賴的重要力量。

宦官江京因迎帝而為首功,遷中常侍兼大長秋,封都鄉侯;李閏遷中常侍,封雍鄉侯;中常侍樊豐、黃門令劉安、鉤盾令陳達等,也都一一封賞。安帝的乳母王聖,從安帝出生起,就一直在安帝身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安帝很敬重、依賴王聖,對她的話幾乎言聽計從。親政後,便封王聖為野王君,這也算是乳母受封的第一人了。王聖有個女兒名叫伯榮,年輕貌美、巧言令色、頗有心計,很得安帝寵愛,特許她隨意出入宮掖,並封其為中使。這些人勾結在一起,“扇動內外,竟為侈虐”,“出入宮掖,傳通奸賂”,敲詐勒索,行賄受賄,驕奢淫逸,無所不為,以致有寢奏(將文書扣留在宮中不下達)、矯詔的事情發生。更為荒唐的是,楊震上疏批評朝政“九德末事,嬖幸充庭”,點名斥責王聖與伯榮,勸諫安帝應該“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伯榮,莫使往來”。安帝覽奏後,不僅不思過,反而把楊震的奏疏拿給王聖等人看,使王聖母女、近臣內幸對楊震痛恨不已。一些宦官和中使伯榮還經常代表安帝到甘陵祭奠父母,所過之處,“震動郡縣”、“發民修道,繕理亭傳”、“征役無度,老弱相隨”。陳忠上疏憤怒指出:“伯榮之威重於陛下,陛下之柄在於臣妾。”竟也未能打動安帝。

古人有雲:“一之為甚,豈可再乎!”漢安帝所倚重的這三股勢力,遍布朝廷,炙手可熱。這樣,不僅“祿去公室,政移私門”,欺君罔上、廢長立幼等事情的發生也都不足為奇了。

不納忠言,不辨賢愚

麵對漢安帝的昏庸無道,眼見外戚宦官“擾亂天下”,忠直之臣無不義憤填膺、犯顏強諫。鄧騭等無罪遭禍,朱寵“肉袒輿梓”以諫;安帝“嬖幸充庭”,楊震指名忤幸以諫;伯榮恃寵妄為,陳忠述史事直災變以諫。其中,司徒楊震的諫議最為激切,最為剛烈,最為震撼人心。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今屬陝西),史稱他“明經博覽,無不窮究”,素有“關西孔子”之美譽,曾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民間素以清正廉潔、表裏如一聞名,受到百姓尊敬。公元120年,楊震被升任司徒,入京赴任。公元123年,楊震又任太尉,位列三公。

當時朝廷規定:隻有三公才有資格舉薦他人為官吏。安帝的舅父耿寶為大鴻臚,屬九卿,沒有資格薦人為吏。他有一個好朋友,便托楊震向朝廷舉薦任為官吏,遭楊震拒絕。閻顯這時還是執金吾,他也有一位好朋友,拜托楊震向朝廷舉薦任為官吏,也遭到了楊震的拒絕。司空劉授知道這件事,為了討好耿寶與閻顯這兩個外戚,將他兩人要推薦的朋友錄用為官吏。耿寶和閻顯便對楊震懷恨在心,伺機進行陷害。恰好在這時,有一個名叫趙騰的人到京城向安帝上書,陳述安帝在政治方麵正確與錯誤的措施。安帝認為趙騰大膽妄為,令執法部門逮捕審訊。執法部門以欺君罔上之罪,判趙騰死刑。楊震向安帝上書,指出皇帝應多方麵聽取意見,才能了解下麵的民情,故應赦免趙騰,以便廣開言路。安帝沒有采納楊震的意見,將趙騰處斬。

公元124年,安帝東巡,樊豐等人趁機再次大建宅第,楊震部下大匠令史查考其事,結果查出樊豐偽作的詔書。樊豐等人非常惶恐,決定惡人先告狀。於是,他們聯合早已對楊震不滿的閻顯、耿寶等人向安帝上書,誣告楊震自趙騰被殺後對皇上極為不滿,十分怨恨,常出言不遜。

安帝是個很昏庸的人,人越昏庸,就越妄自尊大,神聖不可觸犯,以此掩蓋其暗弱。安帝一接到樊豐等人的誣告信,大為震怒,當天晚上就派人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這就等於是罷官免職了。楊震賦閑在家,閉門謝絕賓客。樊豐、耿寶、閻顯等人進一步在安帝麵前誣告楊震免職後不服罪,在家發泄不滿。安帝便下詔令楊震離開京城,回到原來的本籍去居住。楊震隻好動身回到家鄉華陰去,行至洛陽城西幾陽亭時,對他的兒子及門生們說:“我痛恨奸臣危害國家而不能誅殺,深惡女寵傾亂朝廷而不能禁止,實在是愧對日月。”飲毒酒自殺。一代廉潔奉公、剛正不阿的名臣就這樣被誣陷致死。直到漢順帝即位後,經其門生虞放、陳翼等力爭,楊震才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