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風雲迭起的兩漢王朝(72)(1 / 3)

這個外表柔弱嬌美的小美女有一個奇怪的名字——鄧猛。而鄧猛的父親倒有個十足女性化的名字叫鄧香。不知道是不是史官搞錯了父女倆的名字,想想也不太可能,就算史官搞錯,鄧家也總該有家譜吧?那就隻好按照史書上記載的來稱呼他們父女了。

鄧香是漢和帝皇後鄧綏的堂兄的兒子,鄧猛也就是鄧綏的堂侄孫女。鄧香早死,其寡妻宣氏帶著拖油瓶女兒鄧猛改嫁給了孫壽的舅舅梁紀,因而鄧猛跟著繼父的姓氏,改名梁猛。本來按輩分,梁(鄧)猛小姐應該算是孫壽的表妹,而孫壽卻見到這個繼表妹美貌出色,恰好自家老公也姓梁,就把她弄過來當做自己的女兒,送進了皇宮,當上了采女。果然不出所料,梁(鄧)猛小姐美貌溫柔,又經過孫壽的媚術調教,魅力遠勝梁皇後,加上同樣有梁家的背景支持,她很快就被立為貴人,成為桓帝劉誌的第一寵妃。對此,梁冀和孫壽夫婦都很得意,以為不論梁女瑩或者梁猛得寵,他們都能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這一招其實是一步臭棋,反而為自己的覆滅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

皇後梁女瑩死,宮廷內外都看好梁(鄧)猛貴人將會是下一任皇後。梁冀夫婦為了鞏固自己的影響力,就必須讓眾人相信梁(鄧)猛就是他倆的女兒,因此就想殺人滅口,除掉所有知情者。當時梁(鄧)猛的姐夫邴尊被提升為議郎,有機會見到皇帝,梁冀怕他泄露鄧猛的真實身份,就再次使出慣用手段,派人暗殺了邴尊。為了徹底滅口,他又派刺客前去暗殺梁(鄧)猛的生母宣氏,不想沒有得逞,反而敗露,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如廁議事”以及鏟滅梁氏。

次年,劉誌即立梁(鄧)猛為皇後,入主後宮。桓帝因長期受挾梁氏,所以對“梁”這個姓氏深惡痛絕。便賜梁(鄧)猛“薄”姓。母以女貴,“薄”皇後的母親被封為“長安君”。四年後,桓帝遂複其“鄧”姓。並追封鄧香為車騎將軍,安陽侯。增加皇後母親宣氏封邑,改長安君為“昆陽君”。皇後的哥哥鄧演已去世,就封其子鄧康為沘陽侯,賞賜錢財巨萬。幾年之後宣氏去世,又讓鄧康的弟弟鄧統繼承了昆陽侯的爵位,擔任侍中,另一個弟弟鄧秉為淯陽侯;他們的堂兄鄧會為安陽侯、虎賁中郎將。鄧氏宗族中很多人當上了列校﹑郎將,儼然外戚複興的模樣。

滅梁氏有功的“五侯”為了討好皇帝,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投其所好,到處收羅美女,充實後宮,使後宮裏嬪妃的預備役美女——采女都達到了東漢開國以來的最高峰——五六千人,而服侍這些美女的宮女差役更達到上萬人。這樣桓帝整日整夜醇酒佳人、春宵無限,對鄧皇後再也不放在眼裏了。

鄧猛得寵多年並無一男半女,又年過而立,美貌漸衰,她卻沒有自知之明,“恃尊驕忌”,眼看落花流水春去也,她怨恨不滿,把脾氣發泄到桓帝的新寵郭貴人身上。這郭貴人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她與皇後勢不兩立,不斷利用自己得寵、常在皇帝左右的優勢,時時進讒言、處處下陷阱,終於讓桓帝下決心,於延熹八年正月下詔廢黜鄧皇後,並關進宮廷監獄——暴室。不久鄧皇後就在那個不見天日的地方不明不白地死去,對外聲稱“以憂死”。

鄧皇後的家屬也跟著倒黴了,她的叔叔河南尹鄧萬世和侄子鄧會都下獄死,另一個侄子鄧統被免去官爵,遣送回原籍,家財沒收充公,還算僥幸逃得一命。

和鄧皇後對抗取得勝利的郭貴人卻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她很快就發現桓帝的愛寵已經移到更加年輕美貌的采女們身上去了,其中一個名叫田聖的美女尤其得寵,她和另外八個采女組成一個小集團,把桓帝牢牢地圍在中間,朝夕行樂、日夜笙歌。

在確立繼後時,新入宮的竇貴人雖然深孚眾望,在更多人眼中是合適的皇後人選,但漢桓帝並不願按照大臣的意思選立皇後。身為皇帝的漢桓帝在梁氏專政期間,忍氣吞聲,這段經曆使劉誌對專權的梁氏恨入骨髓,以至於憎惡所有權勢顯赫的大族。於是,劉誌決定要立田聖為皇後。他的這一決定立即在朝廷上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大臣們紛紛上書進諫,阻止立田聖為皇後。在大臣的極力阻止下,漢桓帝終於改變了決定,立竇妙為皇後。於是竇貴人就成為他的第三任皇後。歸根到底,田聖等美女對桓帝而言,也不過就是一個可心的消費品而已,他並不是特別在意誰來當這個皇後。

竇貴人的閨名叫做竇妙,是漢章帝的竇皇後堂祖父的孫女,也就是開國功臣竇融的玄孫竇武的女兒,出身高貴顯赫,盡管姿色普通、魅力欠豐,一進宮還是被封為貴人,但並不被桓帝所待見。雖然勉強進位中宮,仍然是有名無實,很少見到皇帝。但是依照慣例,竇皇後的父親竇武晉升為城門校尉、槐裏侯。而田聖仍然是桓帝心中的第一美人。麵對田聖等人的嬌寵勢焰,竇妙恪守婦德,不聲不響,默默忍耐。

公元167年,桓帝突然病重,他不忘把田聖等幾位得寵的采女晉封為貴人。陰曆年底,桓帝病逝。桓帝一死,竇妙的真實麵目就暴露無遺了。桓帝靈柩尚未下葬,她就為了一泄心頭之恨,以田聖等人要為皇帝早死負責為由處死了田聖,其餘幾位新封貴人因中常侍為之求情而得以免死,被發送到桓帝陵園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