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的那一年,父親遠行俄國,他便在母親的愛護下成長。
八歲時,他就讀於鎮上一所小學。由於身體的虛弱使他不得不經常請假,但智慧過人的他,學業非但不落人後,反而比其他同學更為優秀。
“這孩子經常生病,恐怕跟不上課程的進度。”母親憂慮地對老師說。
“這你盡管放心,他聰敏好學,功課一向很好,尤其是作文。雖然他父親是學建築的,但他以後恐怕會和他父親走相反的道路,成為一位優秀的文學家。”老師這樣安慰著諾貝爾的母親。
在一個父親常年在外,而由母親全力支撐的家庭裏,阿爾弗雷德日漸長大了。
由於身體瘦弱,經常生病,阿爾弗雷德沒有太多的玩伴。他經常獨自玩耍,不像一般小孩子那樣活潑好動。
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或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
阿爾弗雷德的外婆很疼愛他,經常為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的他總是乖巧地靜靜聆聽,腦海裏充滿了無盡的遐想。
或許是這個原因,激發了阿爾弗雷德的幻想,使他也想奔赴父親所在的遙遠的俄國去。
在校園裏,他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著天空中變幻不定的雲彩,或觀察地麵上昆蟲的各種活動。他所表現出的浪漫情結,以至於老師很有把握地斷定他將來必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
老師的看法的確是有幾分正確性,他對文學的興趣極濃厚,也曾作過詩歌和小說。
但這種單獨玩耍的個性及對大自然觀察入微的情形,其實是他將來長大後細心研究和發明能力的雛形。
父親到俄國一轉眼已有三年的時間了。此時,阿爾弗雷德也已經九歲。就在這一年秋天,家人收到了父親從俄國寄來的信。
父親在信中對以往家中艱難的生活向家人表示極大的歉意,並說明最值得慶幸的是全家人就要在俄國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原來伊曼紐爾在聖彼得堡已經擁有一個製造軍用機械的工廠,身為瑞典籍的發明家,他深受俄國政府的重視。
“太好了!”
“我們就要和爸爸見麵了!”
“聖彼得堡是一個很大的城市吧!”
大家興高采烈地揣測、憧憬著未來。
這時,老大羅伯特十三歲,老二路德維格十一歲,阿爾弗雷德也已經九歲了。於是一家人為了準備搬家而忙碌起來。
1843年10月22日,也就是阿爾弗雷德十歲生日的那天,一家大小懷著無限的歡樂和希望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俄國的聖彼得堡出發了。